学佛的人多半看过《六祖坛经》,六祖有两句名言:“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第六识、第七识在因位上就可以转;前五识、第八识则要在果位上圆满。在座的有学止观、参禅、念佛、修密宗的,有时候打坐,突然瞎猫撞到死老鼠,心境偶然清净一下,别以为这偶然的清净面就是明心!那个只是意识清净的现量,不过偶然碰到而已!大家在生活上都有经验,有时站在那里看一个东西楞住了!楞的经验,楞头楞脑,问他做什么?不知道,尤其考联考看书,看不进去楞住了!楞住了也是第六意识的现量,什么现量?第六意识无明的现量、不清明的现量。把第六意识不清明、无明的现量翻过来,变成很清明的现量,有些人用功用得好,念咒子、参禅打七、念佛、参话头,心里累得不得了!像我年轻时学佛,有个同学被狗吓悟了,从此看到狗就拜,因为狗对他的功劳太大了!他打七参话头,参的很辛苦,到了第七天,端了茶杯心里还在参话头,一脚踏到门外,刚好踩在一只狗身上,那只狗痛极了,大叫一声回头咬了他一口,他受到惊吓,茶杯掉地上破了,人也悟了,就楞住了!可是那个楞是清明的。哦!他说原来是这样的。哈!他懂了。后来他说狗是他的善知识,这一辈子不但不吃狗肉,看见狗就拜。我这位同学姓杨,很妙的一个人。
那么,当这样非常清净,没有杂念、妄想,许多人认为这个就是悟,其实这是意识偶然清明的现量呈现,当然是很好的境界,如果认为这样就是明心见性,那是大错特错。意识能够经常保持这样清明、定的境界,念头过去没有了,未来念头没有来,当体很光明、没有杂念,你不要认为证到了大圆镜智,没有!连方镜、三角镜都没有拿到,只是意识的偶然清明。这个时候对了没有?对了!因上的。那么因上能够经常如此修持(这是求证不是理论),如果能够永远这样定下去,也无所谓定不定了!站着这样,打坐盘腿也是这样,随时这样,所谓打成一片,慢慢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我,第七识的“我”就转了。那么这叫道吗?还不是,这只是证到因位而已!因为会变,所以叫“六七因上转”。如果你用功碰到这样的境界,你的第六、七识是有转机,这个时候贪瞋痴慢疑也不会起。你能把这个因位保持下去,就会证到果位,果位是从因位来的。我现在所讲,是针对许多朋友偶然有这个境界呈现,认为自己悟了道、得了果位,这样认识是不对的。但是没有入门的,不管做什么工夫,净土也好,禅宗也好,非要走到这个因位上不可。
注重做工夫、注重实证要特别注意与唯识有关的这一段,我们引用六祖“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的说明配合参究,而且重点在求证。像修净土念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三际托空,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体自性空,唯心的净土呈现,这是第六意识的现量在因上呈现了。一切修法都是如此,必须修到三际托空。
三际指前面、中间、后面三段,过去已经过去,当然没有;未来还没有来,一来就变成现在;现在又成为过去,永远不会停留,它是生灭法。有些人一辈子做工夫,讨厌自己妄念、烦恼多,那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你觉得妄念多,妄念早跑了,你想留它留不住的。三际不停留,然而问题是,理上知道三际不留,中间托空做不到,于是大家拼命不让后念上来,因此用许多方法压住后面的念头,不让它起来,实际上压也压不住。念头这个东西,正如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阿赖耶识的现量永远把你的杂念呈现出来,这是阿赖耶识自性当然的功能,没有什么稀奇。但是这个现象不留、不住,所以《金刚经》叫你“无所住”,你为什么要在中间这一段求空?住在这里早已著了一个念。
那么真用功,也懂得这个理,一点都不吃力,很自然的。在空性自在的境界上,你求个什么空?空者不是你去空它、去压它,它是自然空,本空嘛。那么它自然来去,生灭去来,你一切不管。这个时候,“生灭中有不生灭性”,你知道念头来去的这个并没有动过,它本来不动。这个本来不动慢慢澄清久了,“我相”忘去了。只能够说忘去了“我相”,我的一切现象忘了,“人我”没有忘喔!你坐在这里打坐,虽然坐到三际托空,我相慢慢没有,可是我还是我,尤其两脚,酸还是照酸,麻还是照麻,真正的“人我”没有去掉,只是在意识上的我相比较薄了。
大家做工夫,必须要研究佛经、教理;不通理,只做工夫,就走到外道上去了。你只能说你的相、一切贪瞋痴慢疑的观念比较薄了!不过这已经了不起了!比如脾气坏的变柔和了,性子急的慢慢变得不急了;慢的人反而变得灵敏了,笨的人变聪明了。聪明人会变笨了吗?(众笑)聪明人是变笨了一点,聪明的人思想跳得太快太急,慢慢会柔和起来。这些都可以马上测验出来的。所以大家问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工夫?你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意,自己就知道了。什么叫学佛?我经常告诉你们,严格地要求自己、严格地反省自己、管理自己,这就是学佛。不反省自己,光拿两只眼睛看别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那是入魔了!要完全彻底地反省自己,才是真实地学佛。,
“六七因上转”,第六、七识在这个清净面的现量上慢慢转了什么呢?一切习气自然会转,只要在第六意识清明现量上,这些习气会慢慢转。所以中国文化到唐宋以后认为:“学问之大在变化气质”,内在气质一变化,外在也变化了;外在气质变化,身体里面也自然转。像修道家的人想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或者修密宗的人想打通三脉七轮,拼命做工夫。其实,第六、七识因地一转清明,一定久了以后,没有不转的,甚至生死也有转机。但是转得很慢,第六、七识因上转了以后,前五识、第八识难了!五八要果上圆。
六七因上转了以后,气质真的变化,连肉体也转了!有许多朋友碰到这种状况问题来了,做工夫清净面境界都有,但是感觉到我还是凡夫境界,我没有办法解脱开,我还是我,原因何在?没有证果!求果可难了,比如前五识,眼识怎么转?不管你修道家、天台宗、止观、净土……哪一宗哪一派,都有个共同现象,大家打起坐来,闭眼垂帘,半开半闭,看见了吗?老实讲都看见,迷迷茫茫看见前面一点点,张开眼睛更看见。虽然闭眼坐了两个钟头,在里面看了两个钟头,我和诸位一样都有这个经验。
所以,心理意识上尽管清明,前五识的眼识转不了。耳朵也一样,虽然两条腿可以盘四个钟头,人来人往听见没有?当然听见,不过没管而已!如果有骂你,少骂两句,你有点修养,马马虎虎可以不理。若是大骂你一顿,老子不坐了,先打一架再说,你还是听见,耳识转不了。鼻识更转不了,呼吸照样呼呀吸的。舌识也没有转,嘴里口水有点甜甜的、口水太多了。身识更厉害了,腰酸背痛,两腿发麻。没错!你意识清明,清明了两个钟头,前五识可受罪啊!这五位兄弟陪你痛苦了两个钟头。大家用功是不是这样?这是良心话,一点也不假。什么道理呢?你想把五识都转得了话,非要证果不可!所以叫做“五八果上圆”。
那么,了解这个理论,大家回去可以安心念佛打坐了。等到因位转了,因就是累积,所有的果都从因位上慢慢来,这个就没有办法了,非要时间不可。教理告诉我们,一个凡夫从初修到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过,禅宗讲“即生成就”,密宗讲“即身成就”。禅宗、密宗注重因上转到果上,是不是也有劫数的问题呢?有!大家研究经典不要被瞒过去,它不叫“三大阿僧祇劫”,叫“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不到不行,时间因缘到了就成就了。
我们了解了“五八果上圆”的道理,那么由因位转到果位的过程中间修持需要什么呢?需要各种方便般若对治的方法。各种对治的修法极重要。比如在座有很多人都有经验,偶然用功到心境清净,瞎猫撞到死老鼠!很高兴。一下座,这一下死老鼠吃光了,第二回腿一盘,再也不会有那个清净。什么理由,知道吗?你们都不在这些地方研究,这就要研究经教懂得方便般若。
意识在清净面停留一段时间,唯识有一句话讲得很清楚:“境风起识浪”。什么道理?不要忘了!虽然心境偶然到达意识清净面,你前五识四大业力的肉体整个没有转耶!没有转,静极了气动,气动就是风动,境风一起,识浪变了,一点都不稀奇。所以有许多同学报告,上一堂坐得好,一点杂念都没有,清明极了!我问下一堂呢?没有了!当然没有了,当你碰到清明时,你要知道,下一个境界来的是识浪动,精神更健旺,妄念刹不住、停不掉。这个时候,境风起了,识浪动了。所以禅宗临济祖师就叫我们认得真主人,为什么?前五识生理功能爆发的气动是“宾”,主人退回,请客人当几天家,不过主人要看着,否则随便招房客进来,算不定连房子都被拆掉了。主人退开,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它,动极必静,下一个境界就来了。这些道理都是方便。
学佛用功并不难,还是明理难!真明了理,智慧明了,每个境界来,你自己认识得很清楚,就怕你不认识,被客作主。你把理认清楚了,不断在进步。所以古人说,修道不怕魔障,经过一番魔障,增加一分道力,道理在此。
整理自《南老师讲宗镜录》
--------------
六祖他老人家用两句简单扼要的话把唯识修持的道理说明了,“六七因上转”,我们修净土念佛的也好、修禅的也好、修止观也好,第六意识清净了,第七识跟着转,初悟道得一个清净法身的境界,现清净法身容易。“五八果上圆”,第八阿赖耶识转了,前五识才能转,很难哦!我们要知道,“六七因上转”——第六识、第七识在因上可以把它空了,譬如说我们现在修,把第六识念头空了并不难,但是不要认为这样是得道了,这是因;“五八果上圆”,把前五识同第八阿赖耶识转了那得证果、证道了。换句话说,我们修道几十年,身体的障碍你始终转不了,因为你根本没有证果啊!证果谈何容易!不要认为打坐坐得好,坐在那里干什么?几十年造的是无记业,这有什么用!
整理自《南老师讲唯识与中观》
--------------
学唯识要知道,六祖也讲过: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六七识容易转,念头一空,三际托空,第六识转成现量的清明境界;功夫再进步,第七识也可以空掉,这容易,是在因位上转的。很多修持的人,充其量到了因位菩萨,果上就难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包括了这个肉体;第八阿赖耶识除了包括肉体外,也包括了整个物质世界。五八要果上圆,要证到了果位才能转,谈何容易!要修就修个全的,修一半只好来生再来,如果来得及,最好这一生完成了它。
《如何修证佛法》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