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稿交付感分享(“人生补习班”写作课分享资料)
原创: 罗老师 人生补习班 7月2日
【摘要】
l 我们现在面对的任务本质上是什么?我们想把他做成什么?
交付:让用户得到有用的信息;
通识:非通俗非学术,而是让高级外行对你所在的专业领域有所了解;
城邦:作者是城邦的一分子,再外围才是用户,大家一起打造一个部落;
古腾堡:把人类的知识用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再生产一遍。
l 自然语言的基本逻辑:整个用户市场用于消费的总时间值是不变的。音频可以伴随性的收听,等于是把用户的刚性时间值给扩张了。而音频在知识服务这个领域呈现的另外一个面目,就叫自然语言。
l 自然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
1. 自然语言是先天语言,而书面语言是后天语言;
2. 自然语言是对象化语言,而书面语言是表达式语言;
3. 自然语言是线性语言,而书面语言是分布式的语言。
l 线性交付的核心要求:有起点和终点。
l 线性交付的逻辑模型:难-易、高-下、有-无、是-非,4种信息势能。
l 自然语言交付写作的心法:弹幕、投影、欲望。
【实录】
大家好,今天来的都是《每天听本书》的作者,我下面要和大家聊的话题,上次在内部也分享过一次,今天是第二次讲,还是要对协助我们做这个我们自以为很伟大的产品的同事鞠一个躬,谢谢你们。
我先讲几句开场白,得到里面的《每天听本书》有几个核心观点,我先从外面的观点给大家聊起。
第一个核心观点是交付。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的知识生产,本质上都是以表达者为核心。比如我们中国人就有一个传统,叫敬惜字纸,就是凡是带字的纸都要尊敬的对待,过去很多农村船上都要掏个洞,上面写着敬惜字纸几个字,遇到写字的纸是不能随便乱扔的,要放到那个洞里去烧掉,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我前不久还在讲,整个的社会有一个提升,再穷的老百姓,不读书的老百姓,他也希望孩子能读书能上进,这是挺好的一件事。但是这也有一个问题,书本上所有的知识交付都是以表达者为核心。
比如说我上大学的时候,也过一些哲学的著作,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大逻辑小逻辑,买了一堆,后来发现基本上没有读过十页以上。不是我不用功,真的是读不懂。但是读不懂我从来不会说写书的人不对,肯定是我不对,是我的水平没到,所以继续珍藏,一直珍藏到我能读懂的时候为止。但事实上一直到我最后下决心把这批书扔掉的时候,我也没再读懂它。
过去的文字文明实际上是以表达者为核心,但是今天我们要做的《每天听本书》是以用户为核心。就是重要的不是你的信息你的知识有多牛,而是你的用户有没有get对他有用的东西。因为这是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时代。
第二点叫通识。过去的人类知识交付,其实只有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叫学术,简单的说就内行人讲解内行人听;第二个就是通俗,我内行人讲给外行人听,目的是要接引进内行。
但是我们得到其实有一个默认的知识交付的新类型,我们现在把它称之为叫通识。当然这个词可能用的也不是特别准确。但“通识”的核心意思是内行和外行交流,但是对不起,这个外行是一个高级的外行,有一个词叫知识大众,他们是大众,但是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他没想加入你这个内行,那我们应该让他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所以很多人在知识交付的时候,通常就是在一个纬度上思考问题,就是深还是浅。我们认为学术是深的,通俗是浅的。但是跟一个没打算进入这一行的外行你怎么交流?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最难的就是这个对象感的设定。比如说你跟一个人讲区块链技术,你把这个对象设定成是一个办公室小白吗?是一个少年儿童吗?是一个外门汉吗?都对,但是最好的对象是你可以把他想象成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他有极高的知识水准,他只是不懂你这行,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只是他从来没想过学完这个知识之后,要在你这行怎么样。他已经快退休了,他只是作为一个外行,从门口路过,他觉得很好奇,这个门发里发生了什么,他想了解一下,仅此而已。
所以我们在想,人类历史上的知识交付,其实都有一个潜台词,就是我交给你知识,接引你入门,然后引你拾步登高。但是我们人类现在整个知识存量实在是太大了。两百年前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叫通过分科治学,每个人领一摊走,然后一生作为这个领域的耕获者,你在里面越学越深,这是我们过去看到的知识途径。
但是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身边大量的朋友,现在干的事和他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已经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经常讲到一个比方,过去的知识交付是农耕民族式的,就是分你三十亩地,你同意了,你就在上面耕种,然后获得你的收益。我们现在要假设未来会出现一个叫所有人都是知识的游牧民族,就是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他几乎没有自己固定的地盘,或者说他固定地盘也需要来自其他知识门户的滋养。他只是泛泛而读,他需要那些刺激来激发他,让他看到未来的方向和自己现有的地盘边界。
所以《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不是任何农耕文明的思维,他其实是在制造每一个人和知识的不期而遇。我们和很多用户都在讲,我们在为用户省时间,一般人都会把这个事情理解为节省的时间效益本身,原来我读一本书可能要二十个小时,现在我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但实际上他真正的妙处在哪儿?是我们通过压缩每一本书的浏览时间,让他有机会和更多的书不期而遇。
这个产品上线之后,我看到的最让我振奋的一条用户留言,是一个程序员朋友,他说:如果没有《每天听本书》,我一生也不会翻开一本叫《梵高传》的书,那是一本艺术家的传记,对我来说太厚了,和我的专业离的太远,我不想在上面花那么多时间。但是因为有了这个产品,我就顺序地听下来,和他不期而遇了,而且最终我发现它对我现在的工作,其实是有巨大启发的。
所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我们不想进入这一行,但又想打探这一行的知识的时候,其实对知识服务产品要求变得更高。举个例子,我今年在湖畔大学上课,马云讲过一段话,他说我要是请一些企业家朋友给你们上课,你们随便逃课,不上没关系,因为你们本身做企业也做的不错。但是他说有一类课,我不希望你们逃,比如说我会请世界上最好的足球俱乐部的教练来告诉你,怎么样组建一支顶级的球队,我会请最好的外科大夫来告诉你他是怎么样组织一台顶尖水平的手术,我会请最好的中国行政总厨告诉你,他在后厨是怎么样管理他的那些徒子徒孙。
你发现没有,这种给外行讲的,让外行都能有收获的东西,它恰恰不是普通人能讲的,它恰恰需要这个行当的顶级高手,才能找到类似这样的通感。所以我们是在艰难的开辟另外一条路,他既不是学术,也不是通俗,他是通识,他恰恰是这个时代水平最高的一批读书人来做这件事。这是我想给大家讲的这个产品的第二个关键词。
第三个关键词,我称之为叫城邦。这是前不久我翻看一本1992年出的书,很薄的一个小册子,叫《市场就是对话》。这本书里我偶然翻到一句话,说每一家企业都是在生产这个企业的公民。其实本古克有一句类似的话,他说企业的终极任务并不是生产产品或服务,而是用户。这是本古克的一个洞察,但是这个洞察我们放到今天,可能用我刚才在那本书里看到的那句话表达更为精确,就是我们生产一个企业的公民。也就是说企业内部和外部,自己的员工、同事和外部的协作者,甚至和用户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本质上是一群人,拥有自由移民的权利,他们聚集在一起,发生了一个群落现象,所以我才称之为叫城邦。
《每天听本书》这个项目从启动开始,我们就非常清楚,他不是靠我们团队内部的人能够做成的,他一定要借助这个时代最好的读书人,然后让这些人成为城邦的一分子,然后再外围才是我们的用户,他们一起在这个地方打造一个部落。所以在稿费在各个方面,我们都希望我们有非常好的竞争力。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哪怕你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我希望如果你成为这个方面的一个专职工作者,专业的知识服务者,你可以用我们的稿费获得有尊严的生活,我们是这样倒推来定稿费的,而不是说市场价是多少,别人怎么卖,我们定多少,我们只是比别人高,我们只是这样的,我们是希望能够出现一批专业的,在这条路上奔跑的知识服务者。
说实话,我自己读书论事,有一条最基本的认知,这个世界所有的文明繁荣和技巧的诞生,都是基于专业化的。有一个词最近很火,知识变现,什么叫知识变现,就是你在别的地方有知识,你拿到这儿来变现,但如果你不是一个这行的专业的工作者,我坚信这种事是做不好的。就像有些平台上的有些人,他可能是外行,然后到这儿来分享一个什么课题,然后就9.9,这种事我是不相信能够长期做下去的。人类文明繁衍到一万年,总体规律就是分工,分工之后再协作,这是我们繁荣的基础。
最后一个,这是去年我们公司提出来的,原来我们觉得,这家公司面临的是一个类似于《时代周刊》那样的机会,就是我们重新发明了一种信息载体样式,但是后来我们突然明白,我们面对的机会比那个要大的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谷腾堡级的计划。什么意思?谷腾堡发明了印刷机,然后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天翻地覆,印刷机这种巨大的复印工具,可以把人类的知识生产一遍。
所以我们不只是想打造一个产品那么简单,能收到费那么简单,事实上我们想把人类过去历史上的知识,和又被生产出来的知识,用这种移动互联网的载体再生产一遍。所以今年年底的时候,《每天听本书》这个产品会达到一千本,明年我们期待应该达到三千本,后年我们的目标是一万本。也就是说到后年年底的时候,人类历史上的一些经典性的,用印刷文明保存下来的文明成果,我们都用一台全新的印刷机把它再生产出来。
但是后面我们还有一些规划,这件事并不能到此为止,那些不能被传统的方式生产出来的知识,那些在大众视野之外的知识,比如说最新的学术论文,我们也会用某种迭代的技术把它再生产出来。这当然是后话。
这是开场白,我给大家说的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任务本质上是什么,我们想把他做成什么。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核心是自然语言的基本逻辑。得到APP在一开始,我们就面对着一个难题,不是说你是知识服务商,请问你用什么样的载体去服务?其实现在最通行的,在得到创新之前最通行的服务方式是两种,一种是图文,一种是视频,尤其是到了今天,所谓短视频创业正在成为创业的一个热潮,虽然我个人并不看好,但是大家觉得视未来肯定是一个视频时代,所以大量的内容创业者都在往外涌,但是恕我直言,我认为那是一条岔道。
我们也没有宣传传统的知识交付方式,就是图文,我们选择了音频加图文,而以音频为主。为什么是音频?最简单的一个理由,就是它能帮你省时间。去年在跨年演讲当中,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国民总时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大的一个变量,就是整个人类的财富体系和猛烈的扩张,但是有一个因素是永远变不了的,就是整个用户市场用于消费的总时间值,一分一秒也多不出来,人一天就24个小时。而现在几乎所有的体验性产品,不只是我们内容产品,几乎所有的体验性产业,都在瓜分用户的时间,游戏、网文、电影、电视剧,甚至是度假,各种各样的医疗健康等等都在瓜分时间。因为这一轮消费升级本质上就是提供体验升级,而人类的所有的体验,都需要耗费时间,所以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在瓜分同一个固定池子的时间资源。
所以为什么选择音频这种方式,第一个考虑就是这个考虑。我们可以用音频的方式,生生的在总时间池子里加进去一块,因为音频可以伴随性的收听,你在健身、闭幕养神、开车时,都可以享用这样的音频产品,等于是把用户的刚性时间值给扩张了,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会。
当然我今天要聊的并不是音频的这个特质,今天我想要聊的是音频在知识服务这个领域呈现的另外一个面目,这个面目叫自然语言。
音频和视频,这就是我们现在市场上看到的大分类,但是在我的心里,是在另一个分类的纬度上,就是自然语言和书面语言,我先跟大家聊一聊自然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
首先一条,自然语言是先天语言,而书面语言是后天语言,这个区别在哪里?大家想,现在语言学的研究,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语言并不是后天的,语言是先天的。很多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到了南太平洋岛上那些从来没有和外界接触过的部落里,研究过他们的语言,发现基础语言结构和英语、汉语,其实一模一样。也就是说语言这个东西,并不是我们生下来再去学的。语法,对语言的领悟,实际上是我们已经印化在大脑里面的软件,早就写进去了,我们生下来就会。
而书面语言是什么?就是从中国的甲骨文,或者是西方的埃及象形文字,或者是腓尼基文字往前推,了不起几千年的历史,而自然语言,是数百万年的历史,至少是几十万、十几万年的历史。一个是我们先天就有的东西,一个是需要后天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才能够学会的语言。所以我自己从十几岁到二十岁,一直到现在四十多岁,我到现在还有这样的感觉,我最近读书的速度又加快了,你只要读书,你读书的速度会不断的提升。少年时代一个学期学一本教科书,很难,现在岁数越年长,只要你有这个习惯,一厚本书你可以迅速翻完,要点也不漏。所以阅读是一个后天训练的结果。原因很简单,就是书面语言并不是你天生就会的,我们大脑里面也没有对应书面语言的区域,我们是把大脑里面用于识别图象的一部分区域,生生抠出来,然后把音、形、意、字词、篇章、结构,进行混合认知,最后我们才习得了这种叫阅读的技巧。
所以为什么在中国社会会出现大量的学渣,其实学渣并不见得是智力差,也不见得是好奇心差,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教育下的知识交付全部是用书面语言。而有的人他就是训练不出来,因为他们有阅读障碍症。前不久我在杭州遇到了一位教授,他就给我讲,他最近看到的西方的一个研究成果,就是成功人士当中,阅读障碍症的比例其实比普通人要高。什么意思?就是有阅读障碍症的人并不是不能成功,只不过是我们过去的学习方式,限制了他在某一个学习阶段的表现而已,所以用文字交付知识会出现重大问题。
有一个公司是专门做儿童学习评测的,他就给我讲,为什么浙江江苏这些地方的高考成绩会比较高,东北就差很远,因为他们是做全国的儿童学习评测,就是东北的老师实在是太能说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口语,就一堂课下来,他们讲的字,比浙江和江苏老师多一倍左右。他们就在上面讲,学生听的很嗨,但是最后高考兑现的是文字。江浙老师不太会说,整天就在那板书,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好。所以你说上哪说理去。
但是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事情的根本,就是人类文明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主体到底是什么?主体部分仍然是先天的自然语言。但是有文字以来才多少年,汉语最后成熟,一两千年的历史。而普通民众都可以用文字语言进行交流,不到一百年。中国扫盲结束才多少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后延的文化形式。回到最早的文化形态,人类的交付形式都是自然语言,人类是在这个雄厚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从那么长期的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来看,文字语言是后延的,是有偏向的,是有局限的。而自然语言、口语,创造了像《格萨尔王传》《荷马史诗》以及从狩猎采集文明一直到农耕文明都那么辉煌灿烂的文明基本上都是用口语传达下来的。而我们现在谈起学习就是读书,你不觉得这个定义太偏狭了吗。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自然语言是一种对象化语言,而书面语言是一种表达式语言,就是我刚开始讲的,到底以什么为核心,书面语言是以表达者为核心的东西,我们想想那个时代一个叫司马迁的人,身体上受了点小伤,就说我这辈子怎么办,他就想我要写史记,然后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上百万字。中国古人有大量的文字创造,都是带有我要搞给千秋万世看,这种对象感。民国的时候,我看很多人嘲笑那些人写的日记或者家书,说这哪是写家书,他就是准备死了之后出版的,他的对象是千秋万代,给儿子写信也是长篇大论。所以以表达者为核心的书面语言,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语言,他自己磨好墨,蘸好,就在那里写。可以没有对象感,可以是一个跟千秋万代对话的一个缥缈的对象感。所以就导致了一种情况,书面语言的表达,完全不考虑交付。写的好不好看,对方有没有读懂,作者他是不管的。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罗辑思维商店里的《物演通论》,我是系统地听过王东岳老师的很多天的讲座,所以我对他的思想特别熟悉。那么智慧的一个老头,平时表达起来那么流畅,那么发人深省的内容,当他变成文字语言的时候,真的是看不懂。我买了好多套送人,我说这个不是给你看的,这就是买回家供着的,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古怪的思想,你供着就行了。所以以表达为核心的书面语言,就有一个恶果,就是飞速膨胀的假性信息量。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感受?我们在座的读书,尤其是一些老外写的书,读完了以后把书一合上,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他说的什么?你会发现他就说那么几层好意思,有创新的意思。他为什么要写那么多呢?其实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我讲的书面文字是一种不适合阅读的文字,他是以表达者为核心的,我也写过书,写书的时候,我首先考虑的是结构,结构是不是简严,论述是不是周严,每一个论述后面都要举一个例子,我完全不考虑这个论述对于用户来讲是不是必要的。这就是以表达者为核心的衍生出来的那么庞大的信息量。
有一个美国的作家就给我讲,当然他是开玩笑的,他说我们美国教授看两本书本不写五本书,就算是赔了。
还有一点,过去的普通的老式的印刷机时代,定价方式是按纸来算的,700页的书比200页的书贵,这其实不是知识的价格,这是纸的价格,所以当手里有印刷机的时候,出版商无法容忍,这一个意思你三千字能说明白,出本书不挣钱。连运费都不够,他必须让你把这个填充为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书,然后才能出来。
所以无论是文字语言内生的缺陷,还是现代商业社会衍生的缺陷,都导致书面语言过度膨胀。当然这个问题在过去叫分科制的环境,我们还没有这个感知,我们只知道叫拼命的生产,拼命的出版,拼命的收藏,因为反正一个学科就那么一小部分人,所以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们没有感受到那么大的负担。但是我前面讲的那个时代背景,当所有人未来都命中注定要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的时候,这个负担就变成一个重大的缺陷。一本书你真的要写几十万字,你有那么多话要说吗?你真的每句话传达了和此前不一样的创新吗?这个问题就变得矛盾非常的深刻。而口语语言,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口语总是面对具体的人说。刚才有一个人走了,我就很担心,我刚才是不是说的不好,失去对象的焦虑是口语表达者最深刻的焦虑。我会天然关注你的反应。所以我不可能把没意思的话反复的说。这是他的一个优势,第二个区别。
第三个区别,自然语言是线性语言,而书面语言是分布式的语言。我们读书的时候,有经验的阅读者,他不是重复读的,他是像照相机一样,从一页纸里面能迅速的抽取出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大家在网上看过的那种段子,把一句话,字的顺序全部打乱,你第一遍读的时候都没发现,你会发现你能完整的提取他的内容。我们实际上是用照相机式的搜索方法,图象的搜索方法,把他提取出来关键词,所以为什么阅读经验越丰富的人,读书速度越快,就是这个原因,是分布式的提取。但是自然语言就不一样,口语不一样。口语是线性交付,我说到这,你就不知道我下一分钟说什么。不可能是分布式交付,你必须把我的所有的话听完,你才知道我今天说什么。
这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我给大家看两个例子,这段话是马克思写的,“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只不过是把社会已经提升为无产阶级的原则的东西,把未经无产阶级的协助就已经作为社会的否定结果而体现在他身上的东西提升为社会原则。”其实这段话特别牛逼,但是我相信一般人不花五分钟,你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主谓宾都分不出来。但是有很好的西方的复句阅读能力的人,能够迅速分出主谓宾,再加上一些学术背景,能把这一层意思理解了。这是书面语言。
我们再看另外一种书面语言,“绵绵细雨,周密而仔细的覆盖住这座精致皇家小院中的每一个角落,通往禁闭着房门的主厅的砖红通道两侧,两排卫士纵向一字排开,雨水顺着他们铁灰色冰冷头盔亮晶晶的滑下,透过雨雾,檐下横向站着一队神色暗淡的侍从,瞪着空洞木然的眼睛,懒懒的注视着眼前铺天盖地的雨雾,风悄悄的鼓动着他们轻盈的麻制官服,于是那瑟瑟抖动的宽大衣袖就成了此时死气沉沉的潮湿空气中唯一的一线自由。”
看得出来,这是个剧本,这是为电视剧准备的,他调动了大量的意象,前面的这一段字,是概念,全抽象,后面这段文字,全具像,是意象的,这是过去书面语言的两种类型,而这种书面语言的衍生物是视频。你都能想象出来导演会怎么拍这一段。
我现在把这两屏字关掉,各位谁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全部说不出来,这就是读书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的困窘,分布式语言你可以阅读非常快,都提取出来,感受当中的意蕴,氛围全有,但他说啥了?所以你会发现,这两种书面语言在交付知识的道路上都是有缺陷的,无论是交付概念,还是交付意象。
可是我们用自然语言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已经基本不存在。各位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在某个酒桌上,有人说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段子。隔了几天,你和另外一个人,可以几乎一字不漏的再叙述这个段子,只要这个段子说的有意思,你甚至连用词,连语气都复制了给你交付知识的人,这就是自然语言的力量。所以你看宗教的传播,也有传播圣经,印刷圣经,印刷佛经这些东西,但是我告诉你宗教的主题从来不靠这个,还是聚众讲经。大合唱也是这样,西方的神父也是这样,圣经那是按着它发誓用的,不是用阅读来提升信仰。真正的信仰全部是要靠口语交付。
所以我自己是这样,我要是觉得有一个领域特别神秘,不懂,比如说前一阵区块链,我会去看一些资料,但是我基本浏览资料之后,我一定得找内行来问一下,甚至专门去请教一下,给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会发现一个内行人跟你用口语交付的知识,和你原来在纸上得来的,完全不是一个纬度的吸收效果。所以才有那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
所以口语自然语言,并不是我们讲的在交付知识在做知识服务的时候的一个不得以的选择,不是只是为了抢用户时间的一个选择,其实有的时候并不省时间。说实话,得到里面很多栏目,因为现在太多了,我自己有一个栏目,我是不听的,我是看稿子的,速度更快。所以在省时间上,口语没有绝对的优势,他的真正的绝对优势是,你听过之后,反而不会忘记。这是自然语言的厉害之处。
综合我刚才讲的,自然语言的核心特征,他和书面语言的最大区别,是对象感的线性交付和线性概念的交付。自然语言描述意想,不是那么强项,但他对概念的交付是有优势的,学习其实主要就是学概念。
下面我要和大家聊的重点,就围绕这四个字,什么是线性交付。
一个书面语言不太精致的作家,当他写应用文的时候,是没有问题,他不必考虑谋篇布局,就像我们同事之间平时写邮件,你不必用很好的文辞来给我们写,你就清清楚楚的把那些关键词说明白就可以了。因为书面语言的分布式,我作为一个阅读有训练的人,我可以迅速的提取出来。但是自然语言交付不行,他必须有谋篇布局,这就是你们各位在《每天听本书》这个协作者队伍当中,我们期待一起和你打磨的手艺。线性语言交付是有章法的,章法不对,就全不对。
最近有些音频网站很痴迷于买有声书版权,他觉得把书面文字找声优给读出来,那就叫孤品,好吧,让他们去试这条路,反正我认为这条路不通,因为书面语言读出来是没法听的,他不是按照线性交付来进行谋篇布局的。线性交付的道理大家很好懂,就是按时间像河流一样往下淌,那句著名的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一切都是流动的,你的书写是流动的,读音是流动的,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他的整个心流也在流动的,这是一个过程性的安排。
线性交付最核心的要求是什么?我举一个不是咱们这个产品的例子,前些年我们大家用过的一个家用摄像机,所有用家用摄像机拍的东西,外行内行一眼可以看出来,外行拍的视频,一个镜头没有起幅和落幅,就是这么简单。电视台摄像机的训练,第一件事,是告诉你,一个镜头是有结构的,三部分,起幅、落幅和中间。所以你看电视台的摄像机拍出来的镜头全是这样。甭管是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都是这样,尤其是落幅。你说起幅和落幅谁最重要,落幅最重要。比如说我是一个摄影记者,我现在要拍一个摇镜头,从这一摇到那一头,你看熟练的摄影师是这样的,他是先找落幅,先对准它,找到身体最舒服的姿势,然后扭转身找起镜头,比如说对着小段,稳住,开机,起镜头5秒,然后摇,摇的过程要稳,最后当我的身体感觉到最舒服的时候,落住,5秒,关机,这叫一个完整的镜头。这是电视界的一个小知识。这个知识的本质其实就涵盖两个东西,没有起点和终点不叫线性。
第二,线性交付的重心是落幅,用我们知识服务的话来讲,就叫交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你就知道,为了让书面语言和自然语言呈现出巨大的区别,最近有一个做智能音箱正在和百度谈,能不能把百度词条接入智能音箱,当我想知道什么事的时候,我就喊一下。我想知道宋徽宗是怎么回事,然后百度词条就自动给你念。这个产品一定不成功,因为百度词条是按书面语言方式来组成的。书面语言非常简单,他就是没有线性交付的起点和落点,一切知识都是悬空的,是天外飞仙。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什么事,就直接告诉你。而自然语言我必须获得一个起点,这个起点是我要去对象化讲述的那个人心中已有的信息基础。终点是什么,是我对用户的信息交付。
比如说百度词条解释莎士比亚,那就是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哪年到哪年,生平等等,就这么一条一条的往下写,没有问题。但是我用口语给人家介绍莎士比亚,我就不能给人家讲,我必须现在对象心中定义一个已知,哪怕他不是已知,也得先定义。比如说我自己当年在做罗辑思维节目的时候,就经常会干这个事,就是你强行让用户觉得他已经知道一件事。比如我要用口语介绍莎士比亚,我可能会这么说,“大家都知道,丘吉尔说过一段话,英国宁愿失去印度也不可以失去莎士比亚。”这句话真的每个人都知道吗?不一定。但是我先得给你定义,然后紧接着反问,莎士比亚有这么重要吗?丘吉尔是这么认为的,但今天我要告诉你的是,莎士比亚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然后再讲莎士比亚,我一定得找一个起幅镜头,最后才能有落幅。这就是线性交付。用户心里没有东西,你是没法唤醒他的同一立场,你的对象你是抓不住的,我们只能从他的已知导向他的未知。
下面我就给大家聊聊线性交付有几种模型。这是我从自己天天做这种口语类节目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几个方向,当然可能还有。
第一种线性交付逻辑,他的信息落差产生在难和易之间,请注意,所有的河流想要去流淌,他必须有势能差,一江春水向东流,水往下流,他必须有势能差,才能带动这个流程。所以第一种线性交付逻辑,势能差建立在哪里,建立在难和易上。什么意思?比如说,什么是ICO,百度词条下面一定会给你一个在学术上非常精准的解释,也因此就没有人听得懂他的解释,为什么越是生僻的知识,你查百度百科越不知所云。就是这个道理,他在乎的是精准,他不要势能,他要像实木一样。而自然语言我一定要追逐你的势能,难易之间的势能是怎么追逐的?
我随便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王煜全老师在他的专栏里面,解释这么几个词,什么叫虚拟现实,什么叫增强现实,什么叫混合现实。他劈头就会告诉你,这些词都扯,这些词翻译成普通老百姓的话,非常好理解,什么叫虚拟现实?对原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然像动画片一样放给你看,这就加虚拟现实。什么叫增强现实?就是你的面前是一个海滩,真海滩,戴上一个增强现实的眼镜,突然里面条出一条鲨鱼,鲨鱼是假的海滩是真的,这就叫增强现实。什么叫混合现实?比如说一个老师傅想教一个一千公里之外的一个学徒,学修车。很简单,两个人都把眼镜戴上,真的汽车的零件就在眼前,然后突然出现了虚拟的,这里面怎么运行,然后老师傅就通过指点真实加虚拟指导一千米之外的学徒学修车,这就叫混合现实。别听那些专家天天给你飙那些大词,这事很容易。
这就是第一种信息势能落差。拨乱反正,原来他们讲的,都是故作高深,我告诉你其实这个事挺简单的,别害怕,跟我来,我保你几句话就听得懂。这种口语交付的线性落差,信息落差是产生在难和易。
我自己做节目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这个,我经常会讲到一些概念,就是这么简单,我讲的不精确,但是你作为一个外行这么理解就够了。这是第一种落差。其实他最终交付的是什么?这是给我们的对象解释一个复杂概念的解释工具。你听我说完,你再给别人讲,你就可以解释解释这个概念,这叫从难到易。
第二种线性交付逻辑,叫高下落差。正好和刚才讲的第一个逻辑是反过来的。就是我们看到一堆现象,但是我告诉你,你看浅了,这玩意背后有一个很牛逼的东西,是一个什么什么概念,比如说我在节目里面讲过一期,非期然结果,这是社会学上的一个名词,我的口语交付,刚开始肯定不说社会上有一个名词叫非期然结果,他的核心意思是由哪个社会家提出的,后来又经过哪个社会学家的修正,变成这个意思,他的精确的定义是这样这样的,下面我们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这就变成了百度词条,他就没有势能。
势能在高下反向的落差怎么找到?你的生活中一定遇到大量的事,比如说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宴会,你特别烦那个人,你会觉得这实在抹不开面子,去就去吧,反正也没有冲突。但是几乎每次你去了这样的地方,你做出这样的决定,你都会发现你有意外的收获。比如说你在这个宴会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可能在十年后和你做成了一笔生意。比如说你到这个地方你熟悉的一段路,再过几年,因为逃跑,有绑匪要劫你,你因为熟悉这条路,而逃得一条生命。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就是你在出发的时候,你没有遇到那个结果,无法计划出来的那个结果,他突然就出现了。这用我们生活中一句通俗的语言就是,没有干事的不是,只要干事必有收获。但是请注意,你在社会学上关于这个词是有一个概念的结实的这个概念叫非期然结果。把大家散碎的印象,不成系统的现象,归纳为一个概念,从下到高寻找他的信息落差,这是第二种,最终交付的就是一个抽象概念。
第三种信息交付逻辑,我们称之为叫有无落差,从已知到未知。交付点就是新知识。就是我们先从别人的心里,从对象心里去抓一个已知的,然后我告诉他一句话,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引到一个新的知识点上,从无到有,形成新知的交付。比如说讲同性恋现象,你们都知道同性恋吗,你们知道同性恋很不容易,他们很难找到一个人死守一生,和正常的情感模式不一样,他们都很可怜,你要追问起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滩苦水。但是我告诉你,最可怜的根本不是他们,而是同性恋的妻子,就是同妻现象。这个问题我可能会这么过来,从你已知的到未知。
再比如说《菊与刀》那本书,他先是描述一种现象,日本人怎么就这样,我告诉你,不是你们理解的那样什么忠于天皇,不是,他们的文化的深层的东西,有一个叫耻感社会,耻感文化的东西。从此处到彼处,从已知到未知。背后那一句话就叫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还有第四种的线性交付逻辑,称之为叫是非落差。我原来做罗辑思维节目的时候,用这一招用的是最多的,我先说一个现象,然后强行在用户心里植入一个认知,你以为是这样,我告诉你,不对,其实你换一个角度,没准会这么看这件事。这就是把过去的认知给翻转。当然你说不就是抬杠,所有的认知都可以反转,这个技巧在于,其实所有的认知都可以事先植入。比如说米会说男和女到底哪个性别最狠毒,你可以先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无毒不丈夫,男人最狠,真的是这样吗,不对,开始论述。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说,最毒妇人心,真的是这样吗,不对,然后开始论述,两头都对。新植入一个认知,然后把他打翻,这是最容易使的一个东西,这也是线性交付的逻辑。
当然这种逻辑还有很多类,我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这四种。这四种的背后其实都是心理势能。我要像河流一样,冲刷石子一样,带动我的对象,让我的信息在他的心中滚动,你就必须在他的心中抓出一个起点,然后倒向一个终点,然后用你的语言,用你的修辞,来制造这个势能,从已知到未知,从散碎到概念,从艰难的概念到普通的程式等等,让他感受到这个势能差。
做游戏的一个朋友告诉我,一款游戏想让什么样的人上瘾,非常简单,激发用户三次心理就上瘾,所以游戏最开始就是进去之后,他怎么想办法让你三次激发起心理,就是我们讲的势能。一个人讲话是不是精彩,是不是吸引人,其实就是这个东西。上来卖关子,这就是为了激发这种势能。这是线性的语言的天然特征。但是说实话,我们这代人干这个活,难就难在,在座的各位都是读书有成的人,读书有成的人就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是被书面的分布式语言训练出来的。你发现没有,作家几乎没有特别会演讲的,他的书面语言的训练越成熟,这方面的能力反而就越差。所以我们这家公司做这个产品其实是想开这么一个历史的过程,让大家回到最真切的自然语言、口语的对象化的线性交付。
我再归纳一下我刚才说的,难易这个心理势能,高下这个心理势能,有无这个势能,是非这个心理势能,其实我们可以把他想象成两个小男孩在对着吹牛,他们经常嘴里蹦出来的那几个词,这事还不简单吗,听我来给你们说。这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这事特牛,你只知其,不知其二,你知道的这才哪跟哪,我告诉你,剩下的事你根本就不知道。最后,你说的是错的,我告诉你真相是什么。小男孩经常互相之间这么吹。其实我们要回到的就是这么几个简单的和别人交流的心理势能的模型。
我们在写每天听本书的稿子的时候,我并不是说你非得写成这么眉飞色舞的样子,但是你在处理信息,调度信息的时候,你得心里清楚,你是不是按照势能的方式去嫁接。
比如说今天晚上我听的一本书,《丈量世界》,你看我其中就有一个地方,我心里稍微咯噔了一下,整体的稿子我觉得写的也没有什么问题,有一个地方,因为丈量世界正好是写两个人,一个是数学家高斯,一个心理学家洪堡。他就说我们先来说数学家高斯,一段话,然后我们再来说心理学家洪堡,这就不是自然语言。因为他是分布式平行类。我要组织怎么组织呢?我可能把高斯放在前,先说高斯,高斯太穷了,真正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不是高斯这种类型的,是天生有钱,爹妈就有钱。再给你说第二个洪堡,你看我是要制造这两个人之间的势能差的,而不是告诉你第一个,第二个,那叫分布式。当然你也可以把他反过来,我先给你介绍洪堡,我告诉你洪堡有什么了不起,他之所以能这么做,他爹妈给他的钱,我下面告诉你的这个人可牛了,没钱,也可以。我反过来也可以制造势能。所以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像口语的人,说评书那样的,眉飞色舞的,只是在你排布信息的时候,每一个段落下去,我是不是在制造势能。
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稿子,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叫什么什么,紧接着第二句,他的作者叫什么什么,然后这本书获得了什么奖,他变的很重要,百度词条式。但是如果我讲《丈量世界》这本书,我可能劈头就告诉你,有一本书叫《丈量世界》,写的是两个科学家的故事,你一听就觉得没劲,这不就是科技读物吗,但是我告诉你,你如果想吸引一个青少年对科学有兴趣,我推荐你,这本书是第一本他要读的书。我还要告诉你的一点是,这不是我推荐的,这是德国某某协会的推荐。我还要告诉你的是,这本书一出版就卖了多少万册,为什么,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故事你可以全忘了,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的那种态度,一直到传到今天,他们的科学成果已经没那么重要了,但是让你的孩子感知态度,亲近两个历史上的特别伟大的人物,这本书的功劳在这里,不可错过,下面我给大家介这本书。刚开始是一段,当然具体的表达可以再创新。
调度,你对的是人,我们不是在写稿,我们是在写播音稿,只要放过了眼前的人的注意力,就是罪过,因为在线性的交付中,他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每一个信息都要考虑到,我是不是植入了一个像河流一样带有势能的流程和信息。
所以如果我今天讲的你全忘了,记住这十二个字,小男孩吹牛,这事挺简单,没你想的那么复杂,他们都是忽悠,听我的,我告诉你怎么简单地理解这事。很牛逼,哪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事深大了,坐好听我讲,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让我来告诉你,为你打开一个你不知道的世界,你的理解都是错的。就是这些。
我们接着往下看,自然语言交付写作的心法。
第一个心法,我称之为叫弹幕。什么意思呢?就是书面语言就是平铺的,就是往下写,然后调动信息结构,使阅读者主动去调度,我们打开一本书,像我总是先看前言,然后看后记,我才不看他的篇章结构,或者是翻开目录,我先挑最感兴趣的看。我作为用户,我主动调动信息结构。
但是线性交付的自然语言,没有这个机会,用户必须跟着你走。所以结构是你创造的,这是我们肩上的非常艰难的一个责任。这个结构怎么创造?就是你必须时时刻刻跳出来,自己给自己当弹幕。大家看看视频网站上的弹幕,一边有人说,旁边有人评论,而且有的评论比视频要好看。你看我们现在微信文章当中就会出现很多类似弹幕的问题,这是书面语言的计划。写到这,敲黑板,这句话很重要,你看现在有的微信文章是这么写的,这句话是跳出来的,是脱离于原来整个书面语言的内在结构,跳出来,我告诉你。
我自己在做罗辑思维视频的时候经常会这样,一句话,刚才讲的太快了,重要的话说三遍,我再念三遍。书面语言是不会存在这个结构的,他顶多标黑,但是我就必须得自己当弹幕。所以你听评书经常会有一些弹幕式的,花分两朵,各有一枝,我们不表武二郎怎么样,我们单看看金莲如何如何。这是一个什么镜头?这是一个典型的摇镜头,两朵花,各表一枝,我们摇到这,这个时候说书先生是跳出整个情节结构的,然后给自己当一把评论员只是他的对象,请把注意力放在这里,我们挪到这里。还有一句话,说时迟那时快,这什么意思?请注意了,我刚才描述的是宏大场景,现在我要给里跳到一个特写镜头了。这是一个推镜头。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探囊取出一枚毒丸怎么怎么着,到特写。所以我们经常要有这样的弹幕意识,这个弹幕意识就是帮助用户去解构信息,包括我刚才讲的苏格拉底的那一段,最关键的一句话,刚才说的这几点,听听就算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讲的第四点,你有没有疑惑,他为什么是西方的第一个哲学家,这是重点,我们现在重点来说,这句就是弹幕。所以必须时时刻刻的要去争取用户的注意力。口语语言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刚才听的没太听懂吧,我再换一种方式描述。薛兆丰老师的课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话,这个例子听了不过瘾,我再给你举个例子,而不会像书面语言那样,例一例二例三,是因为你没听懂,刚才可能太难,我再给你举个例子。这是第一个心法。
第二个心法,我们称之为叫投影。投影法,什么意思?经常有一些书,我估计各位拿到了之后,就觉得有点没法下嘴。因为我们过去从小学的时候,受到的训练,这叫缩句,把主谓宾留下,把定状补去掉,留下所谓的干货。请注意,《每天听本书》并不是干货,我们要湿,非常湿的东西。所以有的书你会发现,我要把这本书的干货呈现出来,五千字到八千字里面,基本上就变成了一具骨架,失去了活气。然后有的时候,他讲了那么多内容,他甚至每一个东西都碎片的,都很有意思,我怎么选。像张凯做的《光荣与梦想》,真难为他了。那个书每一段都精彩。怎么办?然后就把所有的定状补去掉吗?当然不是,好,我来讲什么叫投影。
很多人批评我们说,得到干的东西叫碎片化学习,刷认知,其实什么都学不到。我是坚决不同意,我的反驳通常是这两点,第一,人的时间是碎片化的,这是事实,碎片化的时间不用于学习,难道用于打麻将吗,他是一个人的时间自然碎片化的重要的解决方案。第二,你的学习虽然是碎片化,我不管你是不是假装在系统学习,不信你去找任何一个大学生,一个学期一堂课上完,你堵在教室门口问,你听这个教授听一学期了,你听到什么了你现在跟我说说,他能说出十分钟的话,算他有本事。一本书读完,合上,跟我讲讲你刚才在这本书里读到什么了?他能说出十分钟以上的话,算他有悟性。大家想,我们这一辈子学东西,是不是都是这样?偶尔一个时间,突然福至心灵,对什么东西有了点感受,哪天听了一段话觉得挺好,抄小本上了,那天听了一个故事,然后通过这一次和别人的讲述,我的印象又加深了,整个科学界的进展,人文学科还自然学科,都是这样,一篇一篇的论文往一个一个的细枝末节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每一次进展都是碎片化。所以我并不觉得碎片化并不是什么耻辱,他就是真实的学习过程。至于结构化、体系化,那是你攒够了足够的碎片,然后在心中酝酿去组织去反复的表述,反复的反刍和思考,最终的结论。我也不是反对体系化,我只是说碎片化有他的价值。
什么叫投影,就是在座的各位,我期待大家能够形成这样的工作方式。一本书看完了,然后合上,然后我们假装或者是真有一个对象,我们给他说,我在这本书里面获得了什么,你会发现,只要用这招,那本书的繁复的结构,大量的冗余的信息,立即被删改,我马上就能对别人讲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
比如说我今天听的一本书,《慢写作手册》,那个作者是力图恢复这本书的原貌,他讲了什么,尽可能多的向我们表达,因为毕竟就半个小时,其实毫无必要。你把这本书看完,真正感动你、激发你,让你觉得有所得有所悟的东西,反过身你对其他人讲,跟我们用户讲,足够。你真的要体验出这个作者他真正创新的地方,所以如果我来讲这本书,我的结构可能是这样的,首先今天给大家讲一本书,这本书小范围内特别经典,哪个范围,广告界。这人是上个世界六十年代的一个广告大牛。为什么你得知道,这个时代谁不做广告,你发个朋友圈,发个微博不会发,就是因为不会写文。这句话是重点,我就会讲,这对你有什么用,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很厚,经典,我读完了我自己受到的启发,是以下十点,我可以完全把他的结构分开。第一点,我原来以为,一个文案起标题,就是标题党,什么叫吸引人?看了这个书之后,我发现我的观点反过来了,一个文案标题起的好,观点是看他能不能卖货。我的第二个收获是什么,一条一条的往下走。可能原书的结构给里打破,但给里交付的,作为一个吸收者,转身跟其他的吸收者讲的,这可不就是幕布,我们大家今天在这一块幕布上看到的投影,是以这一面墙为介质反射回来的。内容在那一台电脑里面,我们在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扮演的角色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当一块幕布,让那本书的书面语言知识投射到我的身上。然后拿了我的见识,拿我的专业能力,把他转化,然后反射给我的用户。这叫投影。
很多人在写《每天听本书》的时候,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局,这本书我到底怎么写,写了这么多内容,我哪块都不舍得割舍。是因为你天天拿着书在看,你老想缩句,你老想把那些非干货去掉,你就会有这个困恼,试着把他认真读完,然后扔到一边。这本书到底告诉我什么。三体大家都看过,当一个没有读过的人问你,三体都说那么牛,到底怎么牛?一分钟有一分钟的讲法,五分钟有五分钟的讲法,一个小时有一个小时的讲法。你无非就是要除去这些给你脑子里最深的东西。我反复讲这是一套手艺活,难就难在,就是你是不是一个好的信息收集,你能不能被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感动激发反转刺激。然后找到你内心的感发力,再通过你的写作,进行转述。所以我们本质上,是一块投影幕。这一个心法。
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我观察到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只要他线下这种说话,妙趣横生,一旦他开始写作就不是这样。你让他口语化写作他都走不了,长期训练的结果。现在我们对自己要进行的是一次反训练,把我们回到真实的有对象感的信息交付上。这个转换本质上是我们有劳大家去做的。
最后一点,欲望。大家观察到一个现象,中国的演讲家不出在演讲界,中国是有一个演讲界,演讲与口才杂志为核心,有一批职业演讲家。真正蜚声海内外的演讲家是马云、罗永浩这批人,为什么?因为演讲也不是普通的手艺,他很难靠专业打磨出来。因为背后有一个最根本的知识点,叫说话的欲望,就是他真有话要说。所以我一直讲一个知识服务者,他绝对不能是傲慢的,过去的很多学者都这样,今天我们也看到很多。我这里有一个最牛的,听不懂再听一遍。这个知识没搞懂,没搞懂你多做几道题。我就这样,我看不起通俗。当年明月出来以后,中国有多少明史教授气的住院。但说实话普及明史这件事上,到底谁功劳大,于丹惹翻了多少人,但是普及论语这件事上,到底谁的功劳大。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人是带着一种知识的傲慢,我要精确,我要展示我的才华,我告诉你我是可以写欧式长句的,一句话,如果没有状语和定语从句,我都没法说,太丢人太土。这都对,在过去的学术界,这都对,因为你们进入的是一个学术小众。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会场开会,旁边还有一个会场,这是什么会,一推门进去,郁达夫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一屋子人,中国光一个郁达夫养活这么多人。他们当然可以互相云山雾罩,说我们听不懂的话。过去的学术传统是可以滋养这一部分人,他们也很有价值,我们不反对他们。但是今天我们干的不是这个事,我们是要对公众,对外行,对高级外行交付通识,不懂,他们听不懂,听了受益不大,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没干好。所以调动起真实的交付知识的欲望,巴心巴肺的告诉他,不是用后仰45度,而是用前倾45度的方式,兄弟听懂了吗,没听懂我在给你举个例子听,别害怕,这事没什么,听我讲。奶奶你听我说,这个劲特别重要,叫板。
所以说到最后的心法,这本书我到底要给我的用户说什么。前两天上线的得到专栏,精英日课第二季,万维钢老师,他第二季有一个质的提升,因为今年是美国出版业的丰收大年,好多大牛也出席,他的方式是哪本英文版刚出来就告诉用户,里面到底说什么,不用等翻译,他的那个交付的速度特别快。万维钢老师给我讲,他找到了一个心法,我挑哪本书,我落笔每一个字,我就想一件事,这个知识如果不是我先告诉中国用户,而是别人告诉中国用户,我会不会觉得后悔?所有的好事我得抢前面,西方世界精英的最好的思想,我万维钢冲在第一线,像把炸药包送进鬼子的碉堡那样送给我的用户,一个箭步冲上去送。要是别人的话,这对我来说就是奇耻大辱。我觉得这才是好的知识服务者。
回顾我刚才讲的,你必须有能力,从正常的知识交付流程中出来,自己给自己当弹幕,当解说员。第二你必须从一个转述者跳出来,你实际上是用自己的知识感受力来再进行知识的架构和传达。你必须能从庸常的日常事物和日常工作中跳出来,形成一个交付知识的欲望,欲罢不能。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内容。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