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生命说是(二)

对生命说是(二)

作者: 我是一凡 | 来源:发表于2018-11-20 12:32 被阅读102次

前言部分,把生命的状态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受大脑或者思维支配的生命,一种是“体验者”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小的时候的生命状态,就是“体验者”的生命状态,年龄越小,越是这样,那个时候,基本上是没有“思维”的。

在妈妈体内的时候,胎儿被羊水包裹,体验的是那份温暖与宁静,安全和爱,好似海洋在创世之初孕育生命一样。

孩子出生后,饿了拉了尿了会用哭来表达需求,一旦问题被解决,立马止住哭声,孩子只要哭闹不止,一定是有问题没被解决。一个内心安全、身体舒服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安静的状态。

孩子再大一点,会用笑来表达情感。一个正哭着的孩子,哄一哄接着就笑了;一个正笑着的孩子,也会因为看到一个陌生脸突然就哭了。

这个时候的孩子,就是完全活在当下的状态,是一个真正的“体验者”,TA不会想太多,TA只关注自己的感受,感受对了就笑,感受不对就哭。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渐渐发挥作用。父母开始教给孩子各种“法则”。什么东西该碰,什么东西不该碰,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进了学校和社会,学习了更多的“法则”。

见了人要主动打招呼,不然就是不礼貌;爸爸妈妈和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一定要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人有太多钱的话,就会变坏;男孩和女孩不能太亲密,别人会笑话的;XX国家的人都是大坏蛋等等。

一个失败的父亲会给他的儿子说:这个世界遭透了!

一个离婚的母亲会给她的女儿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孩子在父母、老师、身边的人、事、物的教育下,慢慢成长为一个“懂事”的人,TA所学的所有的“法则”,在TA脑袋里形成了个各种条条框框,也就是我们说的信念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开始发挥作用,开始支配孩子的思维,指导TA的行为。

孩子渐渐的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学会了用大脑生活。

这就是我们成人的世界,看似大家很努力,为了生活努力拼搏奋斗,看似生活的很精彩,但就是有那么多人,内心是不幸福的,不快乐的。

大脑是一部计算机,我们做什么事之前,它都要计算得失,权衡利弊,判断对错,而完全不顾及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想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大脑说:这份工作不能支撑你的生活,PASS!

我们想和一个相爱的人结婚,大脑说:他没房没车没存款,PASS!

我们想去一个遥远的城市生活,大脑说:那里太陌生了,PASS!

……

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做正确的选择,为什么还是不快乐的原因。

对大脑来说,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都是最有利于我们的。

但是,大脑里所谓的“正确”,是绝对正确吗?

这些是非对错,都是我们的父母、老师、身边的人、事、物给我们的,那他们是绝对正确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有的对错都是相对的。

就像普通人杀一个人就是犯罪,战士杀死一个敌人就成了英雄,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不都是一个人剥夺了另一个人的生命吗?

我们要学着支配大脑,而不是被它主宰,思维是用来创造的。

那感受到底是什么?最深层次的感受其实就是灵魂的需求。

《与神对话》书中写道:感受是灵魂的语言。

人是由灵魂、心智、肉体组成的。

人不幸福的根源是,一直在满足心智和肉体的需求,而忽略了灵魂的需求!

人类的所有的行动都基于两种力量的支配:一种是爱,一种是怕。

灵魂释放的是爱的力量,心智释放的是怕的力量。

《与神对话》中举过一个例子:

当你走在街头,路边一个乞讨的老人向你伸出了手,你一念闪现,要帮助这个可怜的老人。你把手伸进衣兜,那里有一张10元的钞票,突然一个声音在脑海里出现:你疯了,这是仅有的10块钱,给了他,你今天就要喝西北风了。你的手停了下来,开始在兜里找,看有没有几个硬币给到这个老人,就在你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你已经从老人身边走过去了,最终你没有给他一分钱。

你的心里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那就是灵魂未被得到满足的缘故。

         当然,我们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是由人组成的,金庸先生的小说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就有恩怨,就有是非。

我们作为成年人,也不可能再和孩子般单纯。

我们还是要遵从社会法则、系统秩序、伦理道德。

只是在这个大系统里,尽可能的让自己的灵魂、心智、肉体三者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不让任何一方受委屈,这样,生命才是顺畅的、愉悦的。

遇到一些事情,放下自己的评判。

“心如明镜,物来则映,物去不留”,这就是“体验者”的状态。

相关文章

  • 对父母说是——《对生命说是》(四)

    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的生命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父母是我的根,我来自父母。他们给予了我生命,若没...

  • 对生命说是(二)

    前言部分,把生命的状态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受大脑或者思维支配的生命,一种是“体验者”的生命。 其实,在我们小的时候的...

  • 《对生命说是》(二)

    绿水写作疗愈群共读 什么是危机中的关系? 它是关于:我得不到我想要的。 每天都在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越比较越痛苦,我...

  • 对生命说是(二)

    第二章:对危机中的关系说是,包括可能结束的关系 1什么是危机中的关系?这是关于:我得不到我想要的。在挣扎和争吵之下...

  • 对我的生命,说是

    我是谁? 所有外在形容的辞藻好像都不足以说明我是谁,那仿佛都是我,又不是我。这无法说清楚,只能试试看。 少...

  • 2018.10.31对生命说是

    休整一天后,孩子早上背上书包走入校园,我在上班的路上,突然喜笑颜开,孩子昨晚十二点前入睡,睡前自己刷牙洗脸,我与他...

  • 对自己的生命说是

    之前看美剧《少年谢尔顿》,十岁的谢尔顿是个小天才,他因为崇拜爱因斯坦,想要从基督教改信犹太教,犹太教的教父对他说:...

  • 0718对生命说是

    我说,要有光, 于是,有一道光照亮了我; 我说,要有爱, 于是,那无以伦比的爱寻到了我; 我说,我要看见, 于是,...

  • 1.4对生命说是

    对你的行为习惯说是,只有正面自巳的行为习惯,分析自已的不足,才能脚踏实地去改正,去进步。过去已去,未来已来,冬天来...

  • 对生命说是

    对生命说是,接受生命,对自己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生命说是(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it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