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歌的四个纬度

诗歌的四个纬度

作者: 雪迎磐石 | 来源:发表于2019-01-09 18:34 被阅读0次

    诗歌的四个维度

    文/王善坡

    我想诗歌至少有四个维度:事件(或者叫情景),情感,形象,语言。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诗歌的主题,而不是哪一个单独可以完成。或许我的观点与很多人甚至与传统不一样,但是我依然坚持,保持我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因为有时候诗歌实在是个很不好说明白的事物。现实中很多人因为读不懂诗而烦恼、抱怨甚至鄙弃诗歌,也有的诗人因为别人读不懂自己的诗歌而烦恼。或许我们通过这四个维度来谈谈一些诗歌的属性,会有助于解决这些烦恼。再或者我说的极端一点,有些诗歌甚至是不需要读得太懂的,例如艾略特的<荒原>这类的诗歌,它晦涩难懂却又意味深长,即使不太懂也不影响人对它的阅读与探索。再有,即便是大众熟知的诗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得很懂,例如我到现在也弄不懂李商隐在<锦瑟>里的真正含义,但是这不妨碍我喜欢这首诗,也不妨碍这首诗在唐诗里的地位。题外话不再多说,下面入正题。

    诗歌的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一完整的首诗,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四点共同构成一首诗的意义。我们习惯于把诗歌定义为抒情,那么情感是一首诗的主要思想吗?恐怕也未必。情感之上,比情感更深更广更高的东西有吗?如果有,那是什么?古人说,诗言志。可见古人也是不把情感作为一首诗的最终意义的。我觉得,诗的真正灵魂在于它的生活体验的普遍性和对生命感悟的深刻性。没有生活体验的诗是伪诗,没有生命体验的"诗"不是诗!很多诗沦为口水就是没有这种深层次的体验感而流于苍白的干嚎。当然要获得良好的诗歌效果也可以仿写,借用别人的成熟语言体系,对这样的文化剽窃,不是我能探讨的问题,在这里从略。再次回到正题上来,四个维度共同构成诗歌的意义,我也就我自己对此的理解说一下我的粗浅看法。这也是我的体会。虽然我的诗也是拿不出手,但是我倔强的心依然要我把话说出来。因此也不怕别人笑话。

    首先,写诗必须要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事件(情景),没有这个事件情节,就没办法推动情感的生发、酝酿和爆发,形象也无从谈起,语言就会是一堆烂泥或者是一堆散沙。不过不同的诗歌事件(情景)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有的清晰,有的隐晦。古诗里李白的<静夜思>和李商隐的<锦瑟>是不同的,前者清晰明亮,后者隐晦躲闪。在新诗里,戴望舒的<雨巷>情景清晰,舒婷的<致橡树>情景性就不强,但是她的情景确实存在,读完诗我们会看到一位坚强的女子在对爱人对生活发出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独立宣言。所以任何一首诗事件(情景)都是存在而必不可少的。

    其次,情感是诗歌的动力。事件的贯彻,形象的丰满,需要文本的推动,这是由情感推动完成的。诗歌的本质是抒情,但抒情不一定就是诗歌。有的诗通篇抒情却感动不了人,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所抒之情不是基于自身体验,假抒情或者抒假情。我比较喜欢隐含的抒情,我们读<静夜思>、<锦瑟>,感觉哪一句都不是抒情,但哪一句都充满情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化境,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境语皆是情语。如果把情感弄成口号,那就别写诗了。这一点在诗歌里至关重要,我于这一点上还在拼命努力。我读张栆先生的<镜中>,虽然我还是不太清晰他的主旨,但是诗歌在情感的推动下语言不停变换,形象一直在丰满,事件也在持续变化,使得整首诗一气回旋,语言充满张力,意境充满魅力。特别是结句对起首句的呼应,这种把情感释放后的深沉和舒缓很是迷人。其中的深长意味难以言表。

    再次,形象能使诗歌站立起来,形成立体感。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看重诗歌的这个层面,我很是看重。没有形象参与的诗歌,是扁平化的,单一化的,而诗歌恰恰需要层次需要复杂。形象对情感产生遮蔽效应,会形成绘画里的透视效果,形成画面质感。它使得情感传达集中,事件得以皈依,语言找到支点。例如下面这首诗:

    法国之忆

        里尔克(奥地利)

    和我在一起回忆吧:巴黎的天空,大片

    秋天的水仙花

    我们从卖花姑娘那里买心:

    它们是湛蓝的,并在水上绽开。

    开始下雨了在我们邻居的房间里

    而我们的邻居,莱松先生,一个瘦小的

    男人进来。

    我们玩牌,我输掉了眼睛的虹彩,

    你借我的头发,也跟着输掉,他打跨了

    我们

    他挨着门离去,雨追着他出去。

    我们死去,且能够呼吸。

    通篇我们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只能根据题目说这是回忆法国。但是如果细心一些耐心一些,还是会发现其中的秘密。作者在运用各种形象来象征法国的不同侧面和作者自己的不同感受,这就构成了一个复杂感觉体系,共同表达作者对法国的复杂感受。这些形象有如一个个支点撬起了整首诗的空间。这就是形象在起作用,它们确实能诠释这首诗的秘密。

    第四,语言是诗歌的最终决定者。因为完成前三者功能的是语言,也只能是语言。语言文本就像风,语言运用的技巧在于诗人的内心灵性和悟性,外在的力量难以产生好的预期。因为,从本质上说,语言文字具有神性。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这就是典型的人类对文字的神性崇拜。更重要的是,沟通诗歌和读者的就是彼此对语言的互相认同和契合。语言的沟通作用是诗歌的后在意义,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是关键。一般我们认为语言的作用在于表达,甚至大家都认为语言就是表达,其实语言除了表达这一最初作用外,还在于语言对诗歌的推动作用。有句俗语叫话赶话。这里说的就是我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语言对语言的推动作用。在诗歌里就形成了语言文本对诗歌的推动作用,对于写作者来说心里流出的语言就像一条鞭子不停抽打作者,让他快点写。我们习惯上把这叫做灵感。其实语言自身附带有很强的思维性和逻辑性。写作时,很多潜意识里的语言会翻出来站到前排,这是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和外壳在完善自我。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工具,一定文化背景下的思维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会附着在语言文字上,对作家写作产生巨大的鞭策效应,能把作者累死。所以,语言有时候很可怕,我们要心存敬畏。诗歌的语言也符合这一规律。层层推进的语言会把诗歌推向高峰,然后语言会突然消失,作者的情绪急速下沉,情感急速萎缩,诗歌也会因此突然停止,形成断崖,在读者那里产生巨大的阅读落差,形成强烈的阅读体验。这就是语言的作用。如果,我们在这时还要强行写下去,即使能编出词句来,那也不是诗的语言,是干枯的树枝挂在绿树繁荫里,不会成为诗的一部分。请大家不要以为我是在神秘化诗歌语言,其实人类就是这么奇怪,人类的语言也是如此奇怪,你掌握了它,它产生美妙的时空,驾驭不了它,你的诗一片狼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歌的四个纬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ng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