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断断续续读完的一本外国小说。对里面的人名情节什么的把握得不是很清楚,只能支离破碎地回忆我在读和读完的时候所想到的。
关于人生中的偶然。
安德鲁在新婚前的一场邂逅改变了他和他周围人的命运。一个夜晚,一个酒吧,一个女子,一场谈话,似乎只是大段篇章中插入的小音符,却扭转了他的心境。青梅竹马细水长流靡日不思再次心悸显得那么苍白,一场长途旅行的魅力在一次惊魂夺魄的烟花雨面前黯然失色。他无数次告诉自己,这不能改变什么,只是自己的心偶然出了一点小状况。然而,就像引线被点燃,一切都变了。他开始魂不守舍,开始对未婚妻撒第一个谎并用更多的谎言去掩盖这第一句假话。最后他终于还是伤害了新婚的妻子和周围的人。当他想要弥补的时候,却被暗杀了,生命归于无声。
如果一切重来他会选择保护自己的未婚妻,弥补因他的“艳遇”他的管不住的心思而带来的伤害。而事实是他又一次走进了酒吧,又一次经历了一场“一见钟情”。细水长流比一见钟情更踏实,而如果放弃这一见钟情,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风里夜里黯然神伤。或许这是英文中的"crash",易碎却美好。而我们,究竟是去让这个插曲影响主旋律,还是不予理会,理智的结果应该是统一的。但现实的选择,却是难以预测。这大概是人性吧。
关于收养孩子。
不少文学作品涉及这个话题的探讨。比如余华小说《第七天》有提到孩子被生父领走的问题,比如电影《亲爱的》《失孤》背景是儿童拐卖,也是抚养非亲生子女的一个前提。撇开原因不谈,只谈孩子和他的生父母及养父母的关系。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永远难以较衡。亲生父母在失去孩子之后的空洞绝望让人心痛。他们可能独自默默咽下苦楚,可能奔走流浪四方寻子,要有多幸运才能再见到亲骨肉。而用心血浇灌养子的父母,得知孩子可能随时会有被带走的危险,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炸空他们现在所有的幸福和美。孩子应该归谁,谁又能辩得清。
关于犯罪者与执行者。
奥尔蒂斯是直接害死了玛丽亚·露兹生父母,而他只是执行一个军人的命令。这看起来如此可悲。她找到了凶手,却清楚地认识到他不过是动作的发出者却不是造成悲剧的根源。她知道揭露他甚至杀了他无法填补内心巨大创口无法将惨痛记忆抹去却仍间接周转地揭开他的面目。她费劲周折借助棋子终于将他困于牢笼却不能掩饰内心的些许不忍。他的罪,重却非十恶不赦。
关于友谊。
大大咧咧,吊儿郎当,一见面就怼你,常常让你头疼,却会在深深怀疑你脑子有问题的情况下蹲守在你的办公室外几个星期,跟踪一个可能的敌人,并不顾你的拒绝阻挡。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好友之交可以如此不顾一切。不解释。
暂时就这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