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结束,儿子从学校出来拧了箱子独自去玩,也在外12天。前面都是在上海,自己定的青年旅社,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洗衣服。他说没地方洗,也没地方晒。前天到了扬州,是他爸给他报的扬州文化之旅。
他爸的心理过程,我是看得很清楚的。一开始就给儿子提朱小平老师,一心想哄他去。儿子也是很干脆地否决了。
他爸继续劝说:反正你到了上海,扬州也很近,前面自由行,后面跟团玩。儿子未置可否。于是他爸自作主张“抢”报了一个名额。但又担心儿子不肯去,直到报道前两天,试试探,哄着儿子买了扬州票,心才落了地。
作为局里局外人,我是熟悉儿子的反应模式,一般流程是“断然拒绝——勉强接受——愤然抵制——忍受坚持”。
果然昨天第一天,就达到第三阶段,在我们三人群里,愤然了,说:一堆小孩子,吵死了,还无聊得死,听那个老师一上午在台上bibi。不行,我今晚就买票回来。我实在受了你们这种安排。
下午的游览活动没去。
因为有心理预设,所以当他这种反应时,我倒也不慌不忙。跟他微信聊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平静下来了。最后说,算了,我不吐槽了。
晚上去看了音乐会,在群里发了几个视频,说只有这个还行。
今天上午,是朱小平老师的课程。对外直播。我边值班边看。他爸也把现场直播链接发过来,我回他说,我正在看,但不知你儿子在不在。
会场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主要是让孩子们体会母爱,朱小平老师把自己的老母亲也请来了现场。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爱的流淌。但心理隐隐的感觉,儿子不在现场。
现场分发酸奶。我微他:你们在喝酸奶?
他回复:我不在。
虽在意料之中,但还是有失落。给他回了四个字 缘分没到”。
他没有回。我继续说了一句:还是希望你都参加,每项活动是一个体验。问他,下午游览个园吧,扬州园林还是值得一看的。
他回:会去的。
不知下午是什么状况。
其实,这些都是必然的,他有他的想法,他走的路。我们做父母的只能去身体力行做好自己,无法改变他的认知和行为。他如果能坚持完这五天,也算是我们很好的链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