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总有一个情节,就是在现有的体制下,存在着一块“飞地”,他们是一个法外的群体,他们相信着另外的故事,以另外的规则指导生活,像金庸的武侠,国外的黑帮,人们总是对这样的故事乐此不疲。
今天,在互联网和加密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还真的有一群人建立了这么一个地方:暗网。
一直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看到这本书之后也是一口气读完,与所有现实中的故事一样,与美好的想象总是相去甚远,真实的世界总会有一些意外力量的崛起,以想象不到的方式改写了人们的预期。
当人们拥有不需要负责的表达权之后,并不会变得更加礼貌和谦逊,并不会变得更加理性和智慧。当人们拥有无法被追踪的网络使用权后,你可以看到不被限制的人性最真实的样子,他们生活在另一个奖赏循环中,那一定是黄赌毒的重灾区。
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最好不是这样。
Note:
◆ 菜鸟背后的真相
1990年,美国律师兼作家迈克·戈德温针对Usenet的行为模式提出了一条自然法则(也就是著名的“戈德温法则”):网络上的讨论持续时间越长,用户发言中将纳粹或希特勒作类比的可能性就越接近百分之百。换句话说,在网络上的发言越多,就越容易变得邪恶肮脏;如果上网聊天的时长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存在这种“恶性”。
生命之树的顶端没有爱(love),只有幸灾乐祸(lulz)。
◆ 第二章 独行者
有人说一些中国的大城市排外,可我发现那些真实表达排外情绪和观点的人,都是在当前环境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人。。。借用黄章晋对今日头条的评价:这是一群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奖赏的人。
可能大城市居民的身份是自己唯一占据优势的资源,用来维护自己摇摆不定的自尊。
网络中的保罗是个活跃分子,是激进的“白人骄傲”身份拥护者;而现实中的保罗,则是独居在一间小房子里的30多岁单身待业男青年。
◆ 电邮名单
蒂姆·梅提议除此之外,还需进一步开发安全的加密货币,为人们提供匿名浏览网络的工具,继而建立一个不受约束的地下市场,他称之为“暗网”(BlackNet),在这里人们可以任意交易而不被追踪,是一套原始的匿名举报系统。
此物一出天下反!
2008年初,密码邮件名单中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成员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布了一条震惊世人的消息。
◆ 追溯历史
很多罪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便开始寻找和收集非法图像:互联网不过是当下最方便的途径。然而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罪犯,且仅仅是在互联网时期才会出现:浏览人。
◆ 第六章 灯光、网络摄像头,行动起来
几年后的中国,非色情主播数量已经远超这个数量,ta们只是聊天卖萌就获得了另一个数量级的收入,不知道这些色情主播听到后会有怎样的心情。就像动物园里的狮子看到曾经的手下败将一个个变身宠物,生活体面时,会有怎样的心情。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约有5万名女主播,每日往来于自家卧室及工作室之间准备表演,她们大多来自北美以及欧洲地区。尽管表演者中也不乏男性、跨性别者及情侣的身影,不过这个行业的表演者还是以年龄20到30岁的女主播为主。
◆ “为我打分”
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美女,与抖音上几百万粉丝的博主拥有着完全不同的成就感。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社交媒体的热衷源于内心深处的渴求、寻求同辈认同、深层次的群体需求,以及与生俱来对名气的渴望。分享个人的私密日常,其实就是满足人人都有的内在需求的捷径:对赞誉、亲密关系、归属感、自尊,以及社会认同的各层次需求。
她提到,年轻人每周会花费数个小时,精心挑选该对哪些脸书内容点赞,且会精心修饰略有瑕疵的照片。他们会反问自己:“我该怎样描述我的社交生活?”谢里称这种现象为“表现焦虑”。
◆ 维特效应
维特效应,环境的力量
这么说吧,不管行为本身的误导性有多大,只要发现有其他人也在这么做,再危险的行为也变得合情合理,甚至还会产生一种崇拜心理。
◆ 结语 科技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之争
技术的转型像把双刃剑,也催生出各种各样相关的乐观与悲观理论,探讨技术将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柏拉图的《斐德罗篇》中,苏格拉底曾对书面文字的出现表示担忧,他认为文字会极大地影响希腊青年一代的记忆能力,变成“听过很多道理脑袋依然空空”的状态;当大量的书籍借助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得以问世时,许多人也曾质疑铺天盖地的信息是否会让人们变得更加“困惑”,无所适从。虽然马可尼认为,无线电会帮助人类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随着其发明产品的热销,又有人担心,未经世事的青少年可能会被传播的危险思想所玷污,而原有的家庭组织也会因众人围坐在一起收听娱乐广播节目而分崩离析。虽然并不知道,早期的智人种是否会因为“火种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温暖”这类问题而起争执,但是可以大胆猜测,此类问题之争一定会有。
在成立之初,互联网像是一块画布,人们可以对它进行任意天马行空的乐观或悲观畅想。阿帕网的先驱者们,眼光早已超越数据集和传播网络,利用新型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约瑟夫·利克莱德是公认的互联网“开山鼻祖”,是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团队的首位领导人,1961年利克莱德就预想过在两个阿帕网节点上建立网络连接,8年后这个想法果真实现了。他指出:“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也会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此外,他还坚信计算机将有助于人们“做出更好的集体决策”。
20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期的计算机技术,经常被外界赋予一种神奇的魔力。
◆ 灰色空间
如果说技术本身没有立场,可推动技术发展的人有立场,有欲望,有野心。。。与干革命类似,成功推送一场技术变革,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和话语权,至于这些崛起的社会领袖与大众发生利益冲突时如何抉择,是完全不可控的。。。
超人主义者认为,技术为人类提供了横跨宇宙长生不老的可能;而另一边,无政府原始主义者则认为,技术不过是用来压榨及控制他人、泯灭人性的工具。
暗网是一个充满着权力和自由的世界,由各种各样的言论、创造力、信息和思想搭建而成。权力和自由赋予人类以创造力以及破坏一切的力量。
◆ 点评
★★★☆☆
被人类视为先进制度终极形态的自由和民主,在暗网环境中发挥到了极致。
这里没有监管,每个人畅所欲言,没有违禁,话题可以无限深入。。。
不出所料,这里很快就被黄赌毒占领,人性的力量摧枯拉朽,任何意志都会被摧毁,这样的世界,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未来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