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见到最频繁的话题,如果它排第二的话,恐怕找不到排名第一的话题了。
与婚姻中“宁拆十座庙,不悔一桩婚”同理,大多数旁观者的状态,基本清一色的选择及鼓励提出疑问者坚持,坚持,一直坚持。
但是,作为多次放弃写作,又重新开始的我来说,我深知,一旦有此疑问的朋友,基本心里有80%打定了要放弃的主意,剩余那20%是还有些不舍,不甘,不想承认自己再次失败的心理作祟。
前几天突然收到简书系统消息,看到后大为震惊,原来我来简书已经整整六年了,不知不觉中在简书的六岁生日已过。
六年,两千多天,如果每天在文字上都能有所思,有所出,我也就不会是如今这个,每每到写作时便嗫嚅与犹豫的状态。
六年,来了简书很多次,来的快,走的快,忘了为什么来,也忘了怎么走的。但独独这一次,坚持了快300天,每天有所思,有所出,有时候写家庭琐事,有时候写父母亲人,有时候写读后感,有时候尝试写故事,还写过近10万字的小说。
回想这300天,颇觉酣畅淋漓。即使日更时间仓促,几乎也不曾碎碎念,不曾应付,因为那样做过不了心理这一关。
晚清教育家张之洞先生说: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
我觉得写作同理,本身问题不在坚持还是不坚持,而是要入了门径,有方向,心向往之。
是仅仅写日记记录生活,还是总结学识提高文化修养,或者学习拆书稿,还是练习公众号投稿……
有了目标,再下笔,本身作品好坏不论,只下笔时那种莫名其妙心生荡然的感觉,像第一次奔跑在刚刚冒青的土地上放风筝,像气喘嘘嘘大汗淋漓爬上峰顶一览众山小。
原来写作是件如此快乐的事情,每一个文字都像一个小精灵一般,在旁边蜂拥待命,随时准备着任你发挥,组成不同的阵型,拼凑出不同的色彩,演奏出不同的乐调。
如果还没找到这种快乐,不如先停下来,找一找,想一想自己最初写文时的想法是什么。
有了想法再来,心中有了方向,再写文时文中也便有了隐隐的方向与主见,让人读起来便不会感觉如同腐水中游泳,嘴中如嚼蜡一般了。
对于我来说,这次能坚持300天不断更,完全是因为心里有了一丝执念。让我一直写,一天天写下来,坚持到现在,心中便已知足不已。
但显然,还是对自己要求太低,按老舍先生的说法,每一篇文章也要有一个主题思路,一个想法,只有一个大方向去支撑着每天的文字,显然力量是不够的。
这个想法却不是我心中所想的想法,有时候一丝灵感闪现,便激动不已,麻利动手写下来,一篇文字便出来了。
按老舍先生的说法,一丝灵感,不足以支撑一篇文字,一篇文是写人也好,写景也好,写事也好,都要有个开始与结尾,是想先写结果再慢慢向前,还是先从头,再慢慢结束。
不管怎样,总要有一个清楚完整的呈现,有一个自己的想法,主见在里面,是想表达什么,想歌颂,还是批评,主的什么调,是欢快灵动,还是幽默风趣。
如此这样的每一天坚持下去,便组成了一天天,许多天后,也许这份坚持便能看到实际上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