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请夫人阅兵

请夫人阅兵

作者: 哑巢父 | 来源:发表于2018-01-06 17:14 被阅读101次

    说到阅兵,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段子来自戚继光,据说他很怕老婆,以至于手下将领都替他不平。某日,也许是受了激将法,再加上喝了点酒,戚总兵居然动了杀心,一边安排卫兵去请夫人来营中议事,一边叫众军校弓上弦,刀出鞘,只等那婆娘一到,嘿嘿嘿。

    然而,事情的结果并不如他所愿,夫人不带一兵一卒,几乎是靠着背景音乐就让戚继光乖乖的跪在了她的脚边,问:“找我何事?”

    “请夫人阅兵。”


    “阅兵”这个词儿先秦就有,随便看看也叫阅兵,较为正式的大阅兵三年一次,称为“大阅”,比大阅更隆重的称为“大蒐”,五年一次,看名字也知道不怎么受人欢迎,简直是日了鬼了。这也难怪,阅兵这种事除了战争时期,一般都是安排在农闲的秋冬季节,难得能休息几天,还要被赶出来排练,换我也得骂街。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阅兵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武王伐纣,曾在孟津会合八百诸侯,这时候不抖个威风更待何时?于是周武王就扯着脖子大喊了三声:“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然后观兵以威诸侯。

    商周以降,阅兵就从表演赛变成了淘汰赛,顾炎武说:“五年一阅,汰其羸,登其锐。”也就是说,五年淘汰一批老弱病残,补充一批精壮汉子。

    公元前706年,《春秋》记过一笔:“秋八月壬午,大阅。”可能是老夫子不太喜欢讲故事吧,说得那么简单谁能看得懂?所以只好劳驾老夫补充几句,这次大阅是鲁国搞的,非常尴尬,因为鲁国是周王室本家,身份高贵,但是实力弱,总被齐国欺负,鲁桓公没有富国强兵的手段,也没有秣马厉兵的耐心,只好走上了形式主义的不归路,搞了这次规模不大的阅兵仪式,不过问题也就来了,农历“秋八月”可不是农闲季节,不让大伙去收豆子,却在这摆龙门阵,实在违背礼制,所以《春秋》记这一笔其实是个批评。

    进入帝制以后,阅兵变成了一年一次,不但规模扩大,制度完善,规格也更高了,有时候皇上还会亲自出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发生在唐玄宗先天二年,骊山脚下,20万士兵,旌旗绵延50余里,此时的李隆基刚刚干掉太平公主,朝中局势尚未稳定,阅个兵除了吓唬别人,其实也有给自己壮胆的意思,可惜,效果并不理想,场面有些混乱,为此,李隆基以制军礼不肃的罪名杀了给事中唐绍,流放了兵部尚书郭元振。

    怎么看出场面混乱呢?李隆基居高而望,不大可能听见士兵的叽叽喳喳,所以大概是他看到了阵法的扭曲。古代的阵法是实用战术,跟现在的方阵是两回事。战国时期的孙膑就总结了十大阵法,即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阵、雁行阵、钩行阵、玄蘘之阵、火阵和水阵。到了唐朝,这些玩意就变成了评书家经常会背诵出口的版本了,也就是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子连环阵、十面埋伏阵。其实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就好像漫画人物出招前总要喊一声一样,能代表自己的品位即可,比如诸葛亮就有“八卦阵”,三霄娘娘会摆“九曲黄河阵”,威力不咋地,但胜在有气势,容易被人记住。

    说唐朝人浮夸,你还真别不信,他们不光是发展了阵法,还在服饰上花样百出,那时候的铠甲居然有13种之多,在丰富程度上不仅超过了后来的清朝八旗军,可能比《权力的游戏》还要多出几种,据《唐六典》记载,分为明光、光要、细鳞、山文、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其中三分之一都是用丝绸等布料和一些皮料制成的,好看是好看,但实战性可想而知。这还不算最离谱的,唐朝居然还出现过纸甲,分量轻,而且方便绘制各种图案,简直就是为了臭美,可以不要命的最佳典范。

    搞出这么多花样,当然是增加了观赏性,但是想想还有印度那种开挂的国家存在,也就没必要搞得更复杂了,追求效率也是一种选择,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就曾在显德元年三月阅兵,当天阅,阅完了就出兵,第二天就把北汉的刘昊打成了狗,堪称阅不阅都行如果不阅可能当天就能收工的一次高效率的阅兵仪式。

    在说宋朝以前,回顾一下冷兵器时代的阅兵重点吧,除了阵容以外,也就射箭还有点看头,习惯了春节晚会胸口碎大石的观众可能不大愿意参加这种活动,但是等到火器一出现,场面就好看多了,北宋官修《武经总要》记载,到宋仁宗时期,已经开发出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嘴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10多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除了最后那个冒毒气的不太适合阅兵以外,其余的放起来一定都挺带劲。

    阅兵仪式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如何保护国家领导人的安全,美国总统那么多保镖,还说中枪就中枪呢,我们的先人该怎么做安保工作呢?《宋史·军礼志》记载,乾道四年大阅兵,赵光义的警卫队包括骑兵、弓箭手、器械组共800人,分成16队,身前身后各一半,基本上太宗不站车顶上啥也看不见。

    从阅兵的前几天开始,阅兵场就要戒严,时称“预肃教场”,在前往途中,则由将官四人统领兵马2000人跟随銮驾,所有随行官员、工作人员都要配挂“出入证”,也就是腰牌,并且统一穿大红色的衣服,提前到指定地点集合。

    然后可以开始齐步走了吗?没那回事,规矩还多着呢,以隆庆三年秋天的那次大阅为例,事实上早在前一年,大学士张居正就提出申请“请求皇上亲监检阅”,意思是问:约不约?朱载垕批准:约!开始准备,负责现场总指挥的被称为“总协戎政大臣”。正式阅兵前一天,皇上要再紫禁城内殿祭告祖宗,行四拜礼。阅兵当天,一大早要派人先到教军场祭旗,皇上则坐着专车从长安左门出宫,经安定门出城,到阅武门外停车,然后由兵部、鸿胪寺的官员引导,登上将台,发炮三响,全体准备。皇上在高台正中央坐定,兵部尚书要说“请圣上检阅”,此后再发三炮,大阅才正式开始。

    最先受检阅的是“马步方阵”,相当于现代的陆军部队,不同的是,不能齐刷刷的走过去就算完了,还得现场操练一番,然后是射箭表演,也就是实弹演习,骑兵可以射3箭,步兵射6箭,射中箭靶的,击鼓为号,由御史、 兵部官员监视记录。射痛快之后其他部队再一一出场,这里比较值得一说的是战车部队。

    早在4000年前,战车就是军事装备了,从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来看,商王朝的战车就很完善,每辆车可载3名士兵,一人驾车,两人分立两侧负责作战,近用戈矛,远用弓箭。

    春秋以后,战车种类更为丰富,分为攻车、守车、副车、阙车、指挥车等,秦汉时期,数量增多,这个去看兵马俑坑就可以。先秦的战车叫“指南车”,属于当时的黑科技,自动识别方向,不参战,但是挺唬人;三国时主要看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车;西晋看偏箱车,性能强大,攻守两用;唐朝看“记里鼓车”,机械化产品,自动记录行程,不收费;宋朝以后,武器专家魏胜发明了炮车,呃,你往好处想就行了;明朝火器更为发达,于是有了战火兵车、雷火车、全胜车、冲虏藏枪车、火炬攻城车等等,属于当时的特种部队。

    这些个玩意全部亮相之后,估计皇上也快睡着了,还是兵部尚书要来汇报“大阅毕”,台下举号旗为令,一场完整的古代阅兵仪式才算正式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夫人阅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wy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