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两点准时把喵小姐送回学校了,是的,新的学期又来了,今天,喵小姐五年级了。我在心里扳了扳指头,想想这时间过的是不留痕迹啊……
喵小姐已经是五年级了,我感觉自己也五年级了。
记得她第一天上幼儿园,一进校门就先哭了半小时,最后我实在受不了,就偷偷把她留在教室,自己跑到监控室里偷看,可怜的喵小姐,东看、西看,找不到妈妈了,对着镜头就哭了起来。我狠心的呆在监控室里,就像呆在另一个完全隔绝的世界。她出生后的时光,是一段独立生活被打破的时光,是一个人投射到两个身体里的时光,分不清哪里是女儿,哪里是自己。可是入园那一天,我才真实地发现,作为母亲后的我,第一次和孩子真实的分离了。
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在校外上了各种兴趣班,钢琴、舞蹈、唱歌、画画,留到现在的爱好,也只有书法了。那种稍稍被老师夸赞,就认为自己孩子是天才、是全才的家长不算少数,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我甚至闭目塞听的觉得,只要喵小姐肯学,她可以学会任何东西。事实证明,天分是一方面,可以做好孩子思想工作,帮助孩子坚持下来,才是最难的事情。
上了一年级,一切都变了。你把她送到人来人往的路口,就焦急的走了。你从放学的队伍里,从成百上千的人流里,焦急的寻找她。有时候寻找超过五分钟,你就沉不住气了,于是班主任的电话此起彼伏的想起来。班主任已然不是幼儿园的阿姨了,他们不接电话,不回电话,值得你的焦虑平复。直到你完全信赖她,可以和她约好在学校门口的任何地方碰头。她也经常冒冒失失的找回家,你是又担心又喜悦。
上了三年级,她突然有了自己的思想,你提出的问题总是得不到正面的答案。你因此吼她,教训她,她就像一个成年一样的对你讲,这件事你不用着急,我会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但是前提是我必须按我的节奏来。你已经乱了,失控的感觉非常糟糕。
上了五年级,她已经非常有主见了。过马路的时候,她会时不时的给你讲各种交规;超市购物时候,她会要求你环保,不随便使用塑料袋;吃饭的时候,她会主动往你杯里添水或者别的,拒绝喝碳酸饮料;她开始懂得生活,要求生活,你有时觉得她代表一种更好的生活,心里就有了奔头。
喵小姐长大了,真是让人愉快的感慨。
摘抄一段群友转发的话,鼓励一下身为人母的自己,又是一年开学季,为人父母何尝不是一门大学问,而这门学问的导师是成人世界里永不迷失的价值观和那个从未动摇的想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不懈努力。
“孩子的幼年,高质量的陪伴非常重要。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其实贯彻终身。在陪伴中,我们给孩子示范,对口腹之欲的克制,对消费主义的抵挡,对精神世界的不间断的追求,承重中年坚忍和奋斗,晚年从容和安住。陪伴的力量,会缓释孩子终生。心不在焉,急三火四,随波逐流的父母,是孩子难堪的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