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简书上看到一篇文章,《改正糟糕的文字表达》,关于写作时的一点技巧。现在似乎是被作者删了,可能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引起的一些误会。不管怎么样,我才不管是谁写的,重要的是对我有了启发。不过幸好哥当时截了图。附在本文最后。
下面说正题。我今天要说的,不是写作,而是带孩子。
从9月,也就是上幼儿园开始,少爷就要不断生病,才好1、2个星期,又继续生。孩子生病,就‘作’。孩子生病,大人就累;孩子一‘作’,大人就烦。大人一烦,也要生病。大人生病,心情就不好,然后就是各种抱怨。
我说的是夫人病了。这下全家只有我一个健康的人了。并且要承受各方压力。所以,最近我的脾气也有点暴躁了。
今天中午吃饭,少爷一如既往地不肯吃,反复地催都没有用。通常,夫人会通过各种方法催促。不过,病人没有太多的精力,于是只管自己吃好上网去了。通常,我也会配合一下夫人,催促少爷吃饭。
不过,我既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暴躁,就不应该这样继续下去。我保持沉默,把盛好的少爷的饭倒回锅里。少爷一个人玩,等我们都吃好了,少爷居然自己过来申请吃饭。然后很快吃完了,比平时都要快。
从这件事,我想到,少爷应该是有点叛逆。你一直催他,他就不吃。你不理他了,其实他也是会饿的,饿了,自然会来申请。
在这种时候,大人该做的,不应该是催促。就像《改正糟糕的文字表达》里说的:
不可以使用“思想动词”
反映到带孩子上,就是“不可以使用祈使动词”。不要用“你应该”、“你要”、“快点XX”之类的词。要求孩子做的,提一遍就够了。了不起再提醒一遍,多了,就会使孩子厌烦。
相反地,应该把“你应该”、“你要”、“快点XX”之类的词,换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路上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为了教育孩子不能乱扔,不要直接说“这样是不对的,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而是应该轻描淡写地、自言自语地做一句评论,来批评这样的行为,不必跟孩子强调什么。
我发现,对孩子的命令和威胁是最没用的,当然,讲道理也是没用的。因为孩子不是能讲道理的人。不过这不代表道理没用,道理还是要讲的,只是讲的对象不同。讲道理,不能直接跟孩子讲。要告诉孩子一下道理,可以从2方面入手:
- 以身作则
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过做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我也不必多做解释,大家都懂的。 - 对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事情发表评论
首先,评论要对事不对人。其次,评论是成人之间的交流,让孩子听到就行,对象不能是孩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47757/c52c804937f1f56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