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草
——探访小杨茶干纯手工老手艺
文/芳草01
仲夏的一个周末,我们一行五人前往枞阳县汤沟镇造福村的一个传统民间作坊,寻觅舌尖上的美味——探访纯手工老手艺的制作过程。
晨曦里,一缕初升的光芒躲在薄薄的云层里,映红了半边天际。微沁的柔风轻轻拂面,沿途掠过的绿色醉入眼帘,满眼葱郁清凉宜人。荷塘里的嫩荷依然盛开,点点玫红隐在碧绿的荷叶间,跳动的花蕊相拥露珠摇曳生香,生动了一天又一天新鲜而妙曼的清晨。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便到达目的地。循着一条幽深的石巷尽头,我们见到了本文的主人公——杨礼华师傅,一位身材消瘦的中年人。见到我们,他黝黑的脸庞上绽开了质朴的憨笑,向前迈大步同我们热情地握手,一家人笑脸相迎我们的到来。现年47岁的杨师傅身穿白色背心,浅蓝色格子短裤,给人一副精明干练的模样,真城的笑容里透着一抹随人缘的亲和力。
“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杨师傅坐下后朗声笑语,开口即向我们讲述他的身世、他的祖传老手艺。说起这份纯手工的骄傲技艺,他要感谢他的父亲,父亲教他先做人,再做艺,立人先立德。于是他诚信待人,真心待事。他的点滴感动,滴滴恩泽于怀。靠一份简单而卑微的手艺,不求发达,不求功成名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坚持下来是多么的不易。他的努力,他的坚持,他的以苦为乐,缘自心底那份执着的坚守,缘自顾客对他的信任。杨师傅说他平时话很少,今天见了我们将平日里的话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他高兴得双目明亮,博古论今,用地道的枞阳方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两道浓眉随着说话的节奏向上一挑一挑,极富感染力的笑容影响着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
02
十二岁跟着父亲、哥哥学徒至今,杨师傅这辈子跟豆腐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幼的他在学徙期间,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超强的领悟力,学得一身过硬的制作豆腐的本领。“原先,这条街上有多家做豆干的,如今,微薄的利润让人们要么改行了,要么用机器大批量生产。只有我坚持用纯手工制作,原因是手工制作能最大限度保留豆干的原汁原味和营养价值。人们只要吃了我的豆干都还想再吃,传统的手艺让我有义务保留下来,不能在我手上丢了。” 杨师傅的言语里有一丝坚守的艰辛和一抹守候的幸福。
现如今“小杨豆干” 已成为地方特产,人们走亲访友捎上“小杨豆干”就像是捎上了家乡特有的味道,捎上了一份亲切的念想。
“一天只做50斤黄豆,而且是提前预订。我无法大批量生产,只能保证优质的品质。” 杨师傅一家三口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件事看起来容易,每天重复做一件事需要认真和耐力,一辈子坚持做同一件事就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了。” 杨师傅额头上深深的刻纹告诉我们,为了不放弃心中那份执念,为了将这份祖传的老手艺传承下来,他不为名,不为利,再苦再累,再多付出,自始至终无怨无悔。一个平凡的世俗中人,怀一颗平常之心认真对待每一天,做好每一天,心已足矣。
上午九时许,我们的镜头记录了杨师傅制作茶干的整套制作过程。首先,选豆是关键,黄豆的好坏决定成品豆干的品质。“我收购的都是上乘的黄豆,价格比别人的要贵一些,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豆干保留独特的风味。” 杨师傅的自信来自于他常年累月的实践经验和熟能生巧的扎实功底,这点镇上无人能比。选好的黄豆第一道工序需要用清水浸泡,浸豆的时间随气温而定。冬季温度偏低,浸泡时间在20小时;夏季温度略高,浸泡时间约在7小时。
03
我们去时,黄豆已在头天夜里三点半开始浸泡了。颗粒饱满,大小相等的黄豆浸泡在一口深缸里,微微发胖的豆豆们像一群露出肚皮的小企鹅,正悠哉悠哉地晒太阳呢。膨胀过的豆子经过杨师傅的手轻轻一捏,就知道他需要的适度了。捞起的豆子放进两只大萝筐里沥干水,然后送进作坊磨成豆浆。
旧时,磨豆浆是用石磨推着磨的,50斤豆子需要3小时磨完。在今天,杨师傅也想这样做,这样做成的豆干会更加保持豆腐的鲜味。但如果每天这样做下来,他一家人基本上就没有正常的睡眠时间了。于是他用豆制机磨完豆浆缩短至40分钟。磨匀的豆浆先用透明的纱布过滤净杂质后,放入一口大铁锅里煮,用柴火煮沸,约半小时后,沸腾的表面泛起一层白花花浆沫,蓬松而绵软,像团团洁白的棉花糖。袅袅升腾的蒸汽幻成一缕缕乳白色的浅雾,陈旧的作坊里顿时一片氤氲,飘渺般的薄雾,淡淡地,飘忽着豆花的甜香。作坊的一角,木质器皿摆放得井井有条,默默地收藏了日子的颜色,无语地陪伴着主人打磨着岁月的光润。
煮好的豆浆从锅里再盛入另一口大缸里,兑入比例适宜的石膏粉,让豆浆定型成豆腐脑,再将豆腐脑盛入木制方格里成型豆腐。杨师傅有条不紊地一道道完成这些工序,二十三岁的儿子在他身边打下手。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希望后继有人,希望老手艺一代代得以相传。
文/芳草04
贤惠的妻子在间隙时间溜进厨房,手脚麻利地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她言语不多,和暖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默默地辅助丈夫照顾家庭,照顾着年迈的母亲。在她身上有勤劳朴实,温顺善良的品质,千年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典型的贤内助形象。
吃过午饭,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包干。所谓”包干” 就是拿正方形的小方布,将豆腐按菱形块状一小块一小块紧紧包裹起来。每天接近一万多块,一个人要包三千多块,这是一项外人看起来非常繁琐而乏味的工作,他们却能做到灵活自如,十指翻飞,其乐融融。一排排包好的豆干像列队的士兵,整齐而有序。然后再将包好的豆干经过压榨、剥离、熬汁、烹香、焯水、冷却、上油,到最后的成品。一系列繁瑣而严谨的程序,一环套一环,一步接一步,不允许有丝毫的放松和马虎。
制作成品的豆干,色泽深褐,油亮光润。放在掌心拉起来有较强的弹性,闻一闻清香扑鼻,忍不住口舌生津。嚼一口浓香四溢,口感酥软而不失柔韧。品尝过后唇齿留香,久久地无穷回味,舌尖有股无法抗拒的诱惑。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吃过最美味的豆香茶干。
一件看似平凡而不简单的事情,何以做得这样风生水起,活色生香? 为何这般艰辛仍不辞劳作,或另觅捷径? 杨师傅坚定地摇摇头:“我不放弃,既然继承了这项老手艺,就要一直做下去,绝不后悔。” “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就像画家画画一样,一气呵成,我是在做一件艺术品!” 我在想,小小的方寸之间,凝聚的是他全部的心血,每一件都是他毕生满意的作品!
05
晌午时分,一场极速的暴风雨席卷了小村庄,大雨像幕帘一样挂下来,屋檐下一张银丝般透圆的蜘蛛网在雨中微微颤抖,网上的蜘蛛已不知去向。雨停过后,树上的蝉噤声了,大地安静了许多,天空洗得透蓝透蓝,团团云朵像洁白的棉花糖。屋后一株半个世纪的白桦树,舒展着墨绿的身姿,低垂的枝条像母亲的手在风中轻抚着、轻抚着......
夕阳下的黄昏,很美,恋恋不舍似的。我们微笑着向这座陈旧的作坊挥手作别。 杨师傅最后告诉我们,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更多人吃到他的美味茶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