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进入初一后,我总感觉他不在学习状态里,我的期待和他的努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不知不觉,我开启了唠叨的模式,你要努力啊,你考不上高中,你的学习生涯基本就这样了,你要有规划啊,你要清醒一点啊……
儿子会说,别烦。我知道了,烦不烦....
老公说,你说儿子可以,你能不能一句话说无数次,你能不能说一件事不要扯出其他事情,
显然,我成了家里最不受人爱戴的人。
怎么办?平时举例说明,不好好读书送快递类似举例子,起不到任何波澜。
在考试过后,成绩不理想的当天他会发奋发图强,第二天动力打回原形。
整个状态属于懒散,周末起床时间很晚,上午做作业效率很低。明明知道学习计划很重要、懒得去定计划。对自己要求很低,7天长假完成家庭作业即可。
想到这里,我的唠叨模式又开启,还有2天时间可以复习,你有计划吗?要想成绩好无非把错题弄懂,脑袋里过滤一下各个科目的掌握程度,
我自己都唠叨的不想唠叨了。可是对于一个目标不够明确,内心想,可是不付之于行动的孩子,家长只能推一把。三年初中生活应该很快,中考很快到来。只要脑子不是特别笨,跟着老师节奏走,成绩不应该很差,班级中等以上总要有吧。
前几天听一个数学老师微课,他说初中同学何为孝顺父母,不是回家洗一次脚就是孝顺,而是好好学习,尽可能成绩优异,进入更好的学校,然后有更好的生存能力才是孝顺父母,
怎么不是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总希望孩子最后拥有更多选择权,拥有自信和能力,然后才能应对人生离开父母之后的每一个暴风雨。你想去看北极光,你想去潜海亲吻海底的生物,你想去欧美国家去看一看,你想踏遍世界各地......这些梦想父母来不及陪你一一实现,只有在你成长过程中一一实现,往后余生你要的人生蓝图,我们只能尽可能陪你描绘三分之一,剩余的灿烂你自己去填满。这就是当下初中,高中,大学以及人生的每一天都要踏踏实实努力的。不仅是学习成绩,与人为善,助人为乐,都是基本的做人原则。
我的儿子13岁了,我确实应该闭上我的嘴巴。抽空陪着他听樊登,抽空陪他看电影,抽空一起开车奔驰高速去下一个城市,或者飞机,火车,哪怕去上海明珠塔下住一夜,触摸大城市的气息,或者为他做顿饭,按个摩,这个时候我们亲子关系非常和谐。
最近我们母子一起看Wide上很多留学国外,北京,上海大学生,年轻人分享他们点滴生活,仿佛打开儿子的一扇窗,他的向往,他似乎感觉努力的意义,重要性。
我让他去寻找六年级努力的心态,每天努力的态度,最后通过努力成功的感觉,去试着寻找,你的学习动力一定会回来。
不唠叨,这是我的底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