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生之常态。
上医院,这是你我都可能经历之事。在国内,医生时间之宝贵,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你去过不同地方就医后便能明白,在国内看医生是极为方便的。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香港的老太太,想取个托环,是以前为托住她子宫下垂所置,她约了当地医院要轮到一个多月后,因为不想去私人医院太贵了,这期间,她连喷嚏都不敢打。
我建议她可以来内地,挂个号,专科医生门诊当天就为她搞定,也不需要花费什么额外的太多费用,她惊呼内地医疗之便捷。
对于一些较为棘手的慢性病,建议首诊还是应该找到比较优秀的三甲专科医生,尤其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多、见识广的人为首选,如果是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病,当地三甲医院可以解决,如果常见自己都能买药的可以在社区医院解决,总的而言,病人自己做功课预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医生在用药的时候,你的依从性也会更好,但不要动不动跟医生“百度说”,这样让人家觉得你不够信任,你可以询问,但不必说百度说,用自己知道的一点点去质疑专家,这是不好的。
另外,功课做得好,也是对自己如何通过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更好的日常护理自己很有裨益。毕竟三分治病七分养。
一般而言,如果病人希望能和医生聊上一个小时以上,除了心理专科,就是那种特需门诊或者提前预约的全科门诊,过去我认识一位香港来内地的教授,按照香港那边的标准做全科门诊,诊疗费一来先需给200多块,需要预约,这样就可以保证时间,但就诊的人寥寥无几。
人们更能接受的是几块钱的诊疗费,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就医,但真的,中国的诊疗环境几乎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你可以想象,一个13多亿的人口大国,需要多少的医生?但实际上,因为医生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培养周期较长,需要比平常人的本科多读一年,五年才算本科,读到研究生才能找到一份相对与自己能力匹配的单位,全年365天无休,一周工作超过80小时,在中国医生中,却是很平常的事。可以说,他们在用自己去换取患者的时间。接诊过程不敢喝水,怕需要上厕所,怕耽误患者时间,我听一位当医生的朋友说,多少医生因此患上尿路感染。医生需要更多的体谅。
从分级诊疗来看,其实很多的人需要的还是健康科普。只有保健知识都到一定程度,家家有个“家庭医生”,或许医疗就可以不必那么紧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