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看透了人性,决不著书立传
孔子看透了人性
儒家看重一切,可为表。是指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入世求功名,求金钱。儒家讲,未知生,焉知死。还没有弄明白活着是怎么一回事,又有何必去考虑死亡的问题呢?儒家讲究的是人生的现实意义。
孔子周游列国,复周礼、施仁政,宣仁爱。却处处碰壁,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在诸侯争霸时代,孔子及其言论并不受重视,孔子自己实在也弄不明白,于是请教老子,老子对孔子一桶冰水浇到心,对孔子一味强调仁爱礼乐颇不以为然。
老子对孔子说了什么呢?老子说:“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原来如此!讥人之非,扬人之恶,好为人师?这便是孔子不得志的原因。
宋朝赵普说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另外半部治社稷?可能么? 孔子倡导的思想并未得到实践,《论语》一书也只是和他的学徒们坐在一起谈经论道罢了,离实践还是有相当距离的,所以赵普说的未别是实话。明太祖朱元璋试图在里面寻找治国方法,却一无所获,干脆不让孔家后人做官。
世人皆读《论语》,几人理解《论语》? 一句论语的理解历经千年都有多个版本的解释,何况践行?圣人之言,仰望而不可及矣。
后来孔子被抬到圣人的高位,最大缘由应该是政治化孔子。
孔子之名,在于其言之美,其言至高至上至善至美,是人类人性的向往和旧缩,是为 敬也。但问题是如何才能将其变为通行证?
实其老子并不赞赏孔子标榜的仁义,认为它扰乱了人性中自然的本性。说克己复礼好,那行周礼的不是已亡了吗,怎么能说好呢?
这一切其实不是真正的孔子,只是真实的孔子被后来者以讹传讹,面目全非,被抽象化了。
历史中真实的孔子博学,并学以致用,并非为学术而学术,这在当时就名震列国。孔子既以成功的实战,也以兵学而知名。孔子谦虚好学,三次求教于老子,且悟性极佳,受老子点拨马上就能举一反三,悟透人性。
孔子是个真性情的人,并不恪守纲常,与妻子离婚,也喜欢风流美貌的卫夫人,接受南子的勾引,春秋笔法寥寥几笔带过,惹得后人作无数猜测。孔子面对学生的诘问也对天发誓没有的事。庄子曾打趣说他见到南国美少女就与之调情。
真实的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凡人,并非伪君子。
在政治上,孔子多次试图与造反作乱者结盟。他收学生也要收腊肉为费的。只是诸多演变抽去了孔子作为人的血性,把他抽象成一个板着面孔只知说教的教书先生。
史上真实的孔子,是一个极有智慧而力行的高人,否则怎么可以以布衣之身而为圣人呢?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可思议的一个奇迹!这是庶民的胜利,这是文化的胜利。
孔子没有奴性,他只想实现自己的伟大思想,他缔造的儒学,影响历史而不衰,这也足以说明,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远胜皇权。权力随政权的消失而消失,文化随历史的流长而流长。
但孔子这样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只是被敬而不用,故生活过得很潦倒,遍体鳞伤归来后开始创办私学专心育人,收点学费也是应该的。看来教书育人是文人最后的归缩,虽无大富大贵,但也可免饥寒,且能远离江湖之险。陶渊明弃官后就常常给村里的小孩当当先生,其实陶渊明过的真的不是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常常衣食无足,偶得美酒,有酒必醉,有醉必诗,只是内心过得坦然一点罢了。
孔子丰富的阅历,真正看透了人性,也满怀伤心,他想,只编著《春秋》,修订《六经》吧,不要去写什么著作了,也决不给自己著书立传,颇有点顺其自然的味道。一部《论语》都是弟子或弟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
近距离看孔子,他没有老子那么洒脱,可能也没有老子那么可爱,他深刻领悟到了人性善美的一面,但他作为一个博学的知识分子,心底正直善良,却缺少对社会权力、政治玄机的洞察,以及残酷性的认识,这就是孔子一心想做帝王之师却又失败的原因。所以他只有退而求其次之,把他的一套理论体系教育人,所以孔子收有弟子三千,但能成才的也就七十二人。
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为核心,这种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混乱时期是不会被采纳的,这也正是后来被历代统治者推崇的原因,所以孔子成败皆“仁”。
老子和孔子虽然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同的问题,但他们的共同愿望都是希望天下太平,人类美好。
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目的是融入我们的生活,转化为我们的行动,并不是只为了懂得孔子说过什么。
事实上,离社会越近,越容易受伤。离自然越近,越容易洒脱。前者是孔子,后者是老子。
如果真正走进孔子心灵深处,才会知孔子的思想根源和对事世的洞见。孔子十四年的流浪生活让他昼夜反思,我倒底在什么地方错了?
临终前,孔子有一段非常深刻了总结,他对弟子说:我这一辈子,吃没吃好,穿也没穿好,乘的车也很不像样。上天让我享受的东西我却没有去享受,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我一生所倡导学说的目的,其实乃固王位,束苍生,或为君王绣袍之言。所谓礼,就是锁住老百姓灵魂与肉体的枷锁。锁住或者打开全由国王说了算。自古以来也没见过礼能约束国王的。
流浪后他明白了并没有君王听他的,手中没有权利,就是白白浪费自己的智慧。所以他告诫他的弟子们,你们可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当不成国王,也要当侯,再不行也要成为大商人。当教书先生最多也就是混口饭吃,还不如江洋大盗活得滋润。
并且悟出了:行而优则王,神也;学而优则仕,奴耳;算而优则商,豪也;痴书不疑者,愚夫也。
孔子临终前还预言:今后的君王,肯定会为我修庙塑像,把我当作老百姓顶礼模拜的精神偶像。然而,他们并非真心尊崇我以及我的说教,不过是借我的名字巩固他们的王位罢了。
摘自黄加铭哲学著作《生命之鹰》
孔子看透了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