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2-03-12 05:19 被阅读0次

    大家好,我们己经读完了《了凡四训》中的前两篇《立命之学》和《改过之法》。

    今天继续学习《了凡四训》中第三篇《积善之方》。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积善之家有余庆

    原文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

    译文

    《易经》上说:“经常积德行善的家庭,一定会得到很多福分和喜庆的事儿”,古时候,颜氏把女儿嫁给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只是因为打听到他的先祖,曾经积德行善,从而预言他的子孙中一定会出现出人头地的人,孔子也称赞 舜的大孝说,“舜将来一定会得到子孙们在宗庙的祭祀,子孙也会兴旺的,”以上的论断都是正确的,可以试着用古时候的事情来证明。

    解读

    了凡先生列举了两个古代的例子,一个是孔子父亲的例子,孔子母亲的父母把她嫁给孔子的父亲是看的不是孔子父亲的贫穷富贵或者是知识文化水平等,而是考察了孔子先祖祖祖辈辈所做的积德行善的事,才做的这个决定。第二个讲的是,孔子对于舜的评价。

    传说中,舜早年丧母,舜的父亲、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都把他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三番五次的想把他置于死地,但是舜却毫不在意,也毫无怨言,对父亲和继母依然十分恭敬、孝顺,对弟弟也是呵护有加,十分慈爱。

    这里主要讲的就是积善与余庆的因果关系,了凡先生认为孔子和舜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他们的后人之所以能够兴旺不衰,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积善行为或者是先祖有积德行为,因此就是教育后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自己的品德,多做善事,即使不是为了自己,也是为自己的后代着想。

    杨荣家的福报

    原文

    杨小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阻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译文

    建宁人少师杨一荣,祖祖辈辈都是靠摆渡为生的,有一次一连下了很多天的大雨,使得河水上涨,当河水冲毁房屋的时候,有淹死的人顺着河流飘下,别的船只顾着捞取从上游飘下来的货物,只有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在打捞落水的人,没有捞取一点货物。农村的人都嘲笑他们愚蠢,等到杨荣的父亲出生的时候,他们家渐渐富裕了起来,有一个神仙化身成为一个老道,对杨荣的父亲说,你的祖父和父亲积德行善,有阴功。子孙当尊贵显赫,应该把他们埋葬在某个地方,杨荣的父亲依照老神仙的指示,把祖父和父亲埋葬了,就是现在的白兔坟,后来杨荣的父亲生了杨荣,杨荣在20岁就中了进士,后来做官一直做到三公的位置,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也都追封了和他一样的官职。子孙也都尊贵兴盛,一直到现在都有很多贤能的人。

    解读

    了凡先生在这里提到的杨荣,按照历史的记载,应该指的就是明朝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内阁首辅。

    了凡先生认为凡是位极人臣的人,他最终都要依靠阴德,拼的也是阴德,如果没有祖辈所积累的阴德,人是不可能登上显贵的位置的。

    为囚犯下跪求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译文

    浙江鄞县人杨自惩,最初在县衙里做一名小小的官吏。他宅心仁后,为人守法公平,铁面无私。有一次县令鞭打一个犯了罪的人,打的那人满脸是血后,县令还是怒气冲天的,不见一点消散,杨自惩见到这种情况,就跪下劝解县令,不要再生气了,县令说“这个人干了违法犯罪的事情,怎么能不让人愤怒?”杨自惩一边磕头一边说:“朝廷中已经没有什么道义、功利可言了,政治一片黑暗,贪污、腐败,人心散失已经很久了,审问犯人要是审出过真实情况应该替他们伤心,可怜他们的不明事理,不应该因为审出了案情就高兴,高兴都不可,更何况是生气发怒呢?”县令听了杨自惩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慢慢息怒了,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解读

    这一段故事主要讲述的事情是杨自惩不忍心见到囚犯遭到县令的毒打,下跪求情并劝说县令,杨自惩在县衙里只是个小吏并不是官。

    无论什么时代,领导生气的时候都尽量不要出现在他的眼前,这是生存之道。

    特别是古代,动不动就砍头掉脑袋的时代,杨自惩敢于在县令怒不可遏的时候,张嘴替犯人求情,可以说勇气可嘉,但是行为很傻。

    杨自惩看到罪犯,他更多的是同情,是可怜,是慈悲,他觉得如果这个罪犯能够接受圣人教诲,肯定不至于能落到成为罪犯的地步,但当时社会黑暗,政治不明,哪里还有让人接受圣贤教育的机会呢?因此杨自惩看到罪犯,他心中是慈悲的,更多的是对天下国家的感叹,表现出来的是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那他的同情、慈悲,忧国忧民心,能不能为后代子孙造福呢?明天告诉你。

    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阅读。明天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kk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