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保险的意义
1933年4月9日,上海《申报》的“人寿保险专刊”第四期,刊出了胡适的一幅题词,堪称中国知名学者向国人推荐人寿保险的一次“先例”。题词如下:
人寿保险含有两种人生常识:
第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壮年要做老年的准备,强健时要做疾病时的计划。
第二,“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所以微细的金钱,只须有长久的积聚,可以供重大的用度。
无怪乎,胡适老年曾将保险与人生伦理联系起来,做过这样一番感叹。他说:
“保险的意义,只是今天作明天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能做到这三步的人,才能算作是现代人。”
胡适晚年流寓美国时,并未能像在中国时那样,有计划地实施个人保险计划。这导致他一度贫病交加,当心脏病复发入院治疗时,医疗费也成了难题之一。实际上,他曾想过要在美国参投“医保”,但因其年老多病,被拒之门外。对此,他不无感慨地说过这样的话:“美国资本主义很坏,我这个年纪大了后,我想保险,他们嫌我年纪大,嫌我心脏病……”
后来,还是蒋介石托人办理,才把胡适入院医疗费结清,解了胡适投保不得、捉襟见肘的这场难堪。
人生的7张保险
1、重疾险:
2、意外险;
3、医疗险;
4、寿险;
5、子女教育险;
6、养老险;
7、财富传承保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