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键盘敲下文字时,职业习惯,总是想着主题逻辑表述,该怎么避免说废话,以至于好像总是欠了些散装味道,可这日记,不就应该就是瞎写闲扯吗。
最近有一个比较火的“冷门”事件,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受到大众的热烈关注,并且有很多人针对此事评论点评。
我有看到网友说身为作家,方方的日记的文笔太差了。你看,总是有挑刺的看官,连日记都不放过。
不过前几天还看到某个写作类的平台大佬,为其正名,选择了一篇方方的“武汉日记”进行正经点评,分析其布局是怎么样的,看似每段内容都很散其实暗线脉络是连着的,都藏着一个连贯的主题。你看,连名人日记都能总结一套方法论出来。
除了文笔,新闻通稿里出现最多或说不少的一句话是:记录非常时期的人和事难道不是作家应该做的吗?《中国新闻周刊》还有一篇专访,日记记录者方方,因为作家身份,于是所做的事情打上了知识分子的标签。
对于写日记这件事,作家应该是什么样的?知识分子得是什么样的?普通大众又是什么样的,不懂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区分。
“日记”,不过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当我在家里找到七八点前的日记本时,看到我在18岁会喜欢的粉色纸张上,用不那么工整的字、以很幼稚很苍白的表述、带着凌乱的逻辑记录的文字时,我仍然感动。
感动曾经那些遇到的所做的普普通通的日常。
原本已模糊的记忆数年后因为那些文字让逐渐清晰,让人发觉自己其实一直身处幸福中。
今天看到一句话:18岁的你很漂亮,不是因为你漂亮,因为18岁;28岁的你很漂亮,不是因为28岁,因为你很漂亮。
你还记得18岁的你遇到过哪些人和事吗?你还想得起来,一路走到28岁的漂亮时刻,你做过哪些看似寻常而不凡的事吗?
你知道28岁的你在烦恼什么,在喜欢什么,在追求什么,在期待什么吗?
如果你有写日记或者其他的记录习惯,你会对任何时候的自己了解地得更直接一点、更清晰一些。
2020年3月3日
黄担在瞎写22:4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