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拯救压力上身的科学指南

拯救压力上身的科学指南

作者: 麦子233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13:34 被阅读0次

    一、    什么是压力?压力是怎么产生的?

    关于压力的定义,众说纷坛。比较有影响力的一种是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 S.Lazarus(拉扎勒斯)提出的,他认为,在人对环境进行评估后,如果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和资源不能应对问题,或者很难应对问题,就会感到有压力。比如,我们突然被老板要求作出年度报告的PPT,需要明天就上交,但是今天你的事情又很多,你觉得这份PPT很重要,会影响老板对你的看法,并且你可支配的时间不足以应付制作PPT,你会感觉瞬间压力徒增!!

    在上述的事件中,我们不是一下子感觉压力上脑,而是经过了两次的评估后,才有了压力反应。心理学家Richard S. Lazarus(拉扎勒斯)认为压力的产生是有4个步骤的。外界的压力源→判断压力是否是个威胁→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应对→应激反应。

    比如上述事件中,老板要求你明天交出PPT,这是一个外界的压力源,这是第一个步骤。你的大脑接受到任务之后,立刻判断这件事情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大脑就会停止注意,去处理别的事情。但在这件事情中,显然大脑判断为重要。理由有很多——这个PPT关系到今年KPI考核,甚至会直接决定老板对你的印象,如果做得不好,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到此为止,你进行了对压力源的评估,这是第二个步骤。接着,你开始第三个步骤——审视自己,我今年工作做得如何?我有充足的时间来架构PPT吗?我要怎么汇报清楚呢?一旦你发现,自己时间不够,工作没有达标,没有把握给出另人满意的答复,呼吸急促,焦虑,不知如何是好的感受就在你的身体里演绎——你出现了应激反应。这是最后一个步骤。以上四个步骤就形成也压力产生的流程图。

     

    二、为什么我是压力的易感人群?我要怎么办?

    其实压力说白了,就是主观认为外部要求和自身拥有之间的不平衡。但是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有的人觉得不是个事,有的人却觉得天快要塌了呢?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人们对压力的敏感程度呢?我猜你想说的是能力不同,但其实主要因素包含了能力,但不仅仅只有能力。

    包括了人格、认知、能力、和资源。我们一个个来说。

     1、人格有两种类型,分别是A型人格和B型人格。

    A型人格进取心强,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常常给自己树立好目标,繁忙是他们的日常,他们吃饭很匆忙,走路很快,恨不得用上自己能够挤出来的每一丁点时间来做正事。A 型人格常常易感压力而让生活充满焦虑。

     B型人格则恰恰相反,他们比较悠闲,不太在意成败,喜欢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他们有时候会因为压力过小,看起来比较散漫。

    改变自己的人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人格是遗传物质、环境、过去的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让压力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区间。

    对于A型人格来说,需要降低自己的压力。具体怎么操作呢?①制定自己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且一次只制定一个目标,解决完一个,在继续下一个目标。②让自己在任务与任务之间休息一会,哪怕是5分钟也好。③多和自己比较,与自己的过去比较,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等等,当然你也有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利器,总之,如果你是A型人格,记得给自己减压啊。B型人格则需要通过提高自己的目标标准,或者额外给自己制定目标,又或者主动在朋友圈立下fiag,公布自己的目标,从而形成外部的压力,让压力成为行动力的助推器。

     2、认知也会影响我们对压力的感受。

    压力源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无法被我们改变。但是我们主观的两次评估,却结结实实影响了我们对事件的压力程度。如果你感到”外部要求>自己拥有”,压力上身是合理的现象。但是我们需要客观的评估,外部的要求真的有那么高吗?高要求是老板的给的,还是我自己臆想的?“做不好一份报告=我很失败”这样的认知,有没有什么逻辑错误?支持“做不好一份报告=我很失败”的证据在哪里?事实上,哪些做不好报告的人,最后真的被辞职了么?还是我的这个消极的想法对我当下的状态影响更大呢?通过去质疑自己认知的逻辑正确性,质疑原有认知的证据,质疑原有认知的后果,都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已有认知中不合理的部分。

     另外,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成甲曾经提到把事情和人分来。“事情做得不好”,不代表我“人不好”。事情的压力还给事情本身,人还是好的。这样想来也会觉得压力大减。

    还有一部分的认知是对于压力的认知。在TED演讲《如何跟压力做朋友》中,“改变对待压力的方式,生理上的压力反应随之改变,也许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满身大汗,通常我们将这些生理变化成为焦虑或代表压力失衡的信号,但若将这些现象当成身体活力充沛的象征,表示身体已经准备迎接挑战了,焦虑反而减少了,信心反而提升了”。这又回到了,真正感受到压力的人,才会对压力做出反应。但是相反,把应激出现时的身体状态解读为“我的身体已经做好了挑战的准备了!”则会更好的鼓舞士气,让压力为我所用。

    3、能力也会影响我们感受到压力的大小。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一切驾轻就熟,都在射程范围之内,想必胸有成竹,何来压力之说呢?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在应用中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么说,好像很沮丧,大难当头,竟然毫无招架之力。且慢,先分析分析,我们通常会用到哪些能力呢?一般我们常常会觉得事情很多,都堆在一起了,也分不清轻重急缓——时间管理的能力。有时候我们搞不懂领导和同事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他们沟通也无法交流到点上,这是我们缺少沟通的能力。有时候我们面临一个任务,不知道要怎么着手。这是我们缺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表现。知道自己那些能力不足以后,我们需要对号入座。时间管理能力不足,就训练自己写下任务清单,然后在日历上排程,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对今天的事情进行排程。分析他们的行为可以使用“知、能、愿”模型来处理。知——老板这个角色需要做什么?相应的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愿——他是不是有意愿要去做这件事情呢?能——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执行呢?一步步分析,我们就能找出个对方沟通的点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慢慢的提高,但是可以先做到的是,不断提问自己,从而缩小范围,从而确定关键的问题。

    4、资源对人的影响呈现多方面,身体资源,精神资源,物质资源等等。不懂得寻求帮助,会让我们处于很被动的感受状态。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熬夜后的上班,常规的事情都让人觉得难以应付。这是身体资源不足的表现。这时你需要好好睡觉,饮食健康,适度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

    你也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可以寻求同事朋友、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也可以告知老板自己时间太紧张,能不能多给点时间。压力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的激素。它是一种神经激素,能够调节大脑的社交本能,让人增进密切的关系,催产素让人渴望亲友间的亲密接触。我们可以寻求行动上的支持。比如,同时兼顾职场和家庭让你分身乏术,可以寻求家里的支持能不能帮忙照看孩子。又或者任务难度太大,能不能把难度低的部分拜托给同事做?

    三、日常压力管理的小tips

    1、寻找合适自己的压力区间

    耶基斯和多德森提出的压力大小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倒U形曲线。压力过大,我们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肌肉紧张,反而不利于集中注意力,还会感到焦虑泛滥。但是压力过低,我们会打不起精神,缺少斗志,动力不足,拖延行动,同样不利于提升效率。因此只有适度的压力,是最有利于转化为动力的。每个人的能力、资源、人格类型等都不相同,因此需要我们通过记录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压力。

    时间 

    压力源 

    对压力的认知 

    可应用的资源 

    应对压力源的个人能力 

    生理和情绪的反应 

    采取的实际行动 

    反思内容:

    1、压力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2、我是A型人格还是B型人格?

    3、我对压力源的认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4、我还有什么也可用的资源??

    5、我的能力还能提升吗??

     

    2、养成一些“小确幸”的习惯,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比如,早起为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又或者每周固定的3次运动等等,记录自己每次做这些一点点小事的成就感,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拯救压力上身的科学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qh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