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我这辈子看书最多也是最上瘾的一年,我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内在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我甚至觉得逼近而立之年,但我的成长之路似乎才刚刚开始。如果我在十年前就能如此看书该有多好啊。为了纪念这一年的付出,同时为了以后能回顾彼时的心境,简单总结一下过去看的这100多本书的心得体会,主要谈谈看完了对我自己思想上的认识转变以及如何延伸到身边的人和事。
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几本书。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哲学类)
记得是在文二路博库书城看到的这本书,一直以来对死亡这个话题有很多疑问。而这本书从哲学角度很好的解答了死亡的本质,死后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灵魂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给出了人终有一死,而我们为何任然要活得更好的终极人生意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观。现在很多人会经常说三观,而很少有人能说的清自己的三观到底是怎样的。有这个疑问的可以看这本书,对死亡的认识程度可以启发一个人的人生观。看完这本书,向死而生,就是我最底层的人生观,以此为根据延伸出我对一切事物的态度。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道,没有这个道做支撑,市面上的一切关于人生规划、时间管理的书都无法真正帮助到你。此外,书里面印象最深的概念有两个:第一,通过个体同一性来论证灵魂是否存在;第二,关于永生的探讨。
—理想国(哲学类)
理想国这本书在我的想看书单里躺了很久,终于把它看了。理想国探讨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正确的城邦,让你对社会的运转、国家的管理有了一个根源性的思考,一定程度上让我认识到社会对不同个体的定义应该是怎样的,所以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事物就有了根源。譬如我们的教育,一些极力固化社会分工的力量(更深的是思想,不多说)。看理想国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通过思辨的方式看清事物背后运转的逻辑,所以会让我更注重事物的本质大于其形式,这大概也是哲学本身的功效。
—为什么要长大(哲学类)
看到第一眼就让我觉得之前的生命里缺失了这一本书。事实上,看完确实解答了我很多疑惑。在抒见的年度活动上,也拿这本书做了演讲。书的内容我就不说了,主要说我感受最深的几个点。1、很多时候教育的失败在于童年给你灌输美好,成年之后则狠狠地打破一切曾经你对这个世界最真切的想象,让你全然的屈服。这是我们拒绝长大的很重要一个原因。2、启智教育的缺失,很少有人认识到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重要性。3、成年之后无法主导自己的人生,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判断力,而如何培养判断力,康德也没能说清楚。我的经验是读书与实践双管齐下,密切配合。4、这本书最大的金句就是让我们平衡好理想和现实,既不放弃诗与远方,又要脚踏实地,而这需要的是极高的人生智慧。
—人的自我寻求(心理学)
以前我时常很焦虑,感到孤独,内在价值系统混乱,并且有一种对人生的无意义感,不知如何追求自我实现。这本书可以说完美的解答了我的这一系列问题。大师之作,需要不断地反复研读,我打算以后每年都要拿出来看看。列几句最触动我的:1、一个人害怕变老,是因为现在没有真正地在生活。2、温柔与力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一个人非常坚强有力时,他就很可能是文雅的;否则温柔和文雅就是依附的幌子。3、只有与独立的能力成正比的时候,你才具有爱的能力。4、在今天,成为自我的勇气几乎不会被尊崇为最高的美德。个人勇气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他不得不接受一种并非根植于他自己的力量的生活方式。5、离开子宫,走过自我意识诞生的体验,走过成长的危机、斗争以及从熟悉走向不熟悉的选择与迈进,直到自我意识的扩展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自由与责任心得不断扩展,最后到分化的最高水平,在这个更高的水平上,在自由选择的爱以及创造性的工作中不断让自己与他人融合到一起。在这一进程中,他越没有生活得像是机械时间的奴仆,他就越可能超越时间,也就是说,他就越能成为一个凭借自己所选择的意义而生活的人。因此,一个能够在30岁勇敢死去的人—他已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的自由与分化,因此他能够勇敢地面对这种放弃自己生命的必要性—较之于一个80高龄但却畏畏缩缩地人,更为成熟一点。最后一段话是本书的浓缩,一语点醒梦中人!
—圣境:宋明理学的当代意义
遇到这本书也是很有故事性的,当时我对儒学的内圣外王之道有点入迷,恰好在晓书馆翻到,一看不可收拾。这里不得不提晓书馆的书质量好、有深度,就是远了点。反复看了两遍,只能说吸收了点皮毛。此书涉及儒家传统与西方德性伦理学的对话,延伸到教育与政治,核心为探讨在新的时代中如何成为一个圣人。记得当时看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冲突解决中,一个人的反应绝不是简单的衡量对立的价值观的轻重,然后选择一个更重要的,而是让想象力带领你找到尊重所有价值观的和的解决办法。这不就是共赢一词的最好诠释吗?如果一个人能完全领悟本书,并且去实践,离圣人也就不远了。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记)
心学在我们的政治课本上一直不被待见,被视为唯心主义。去年不知为何突然火了,铺天盖地的开始宣传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在这之前我学了有一段时间的国学课,其中对王阳明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的那个看花故事印象特别深。因此以此书为契机,我开始深入了解王阳明和他的学说,当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如何立志及做到知行合一。有些东西也许就是冥冥中注定的,王阳明的出现让我找到了我人生到现在一直不顺的根源:开悟得晚,从小没有自己的志向。而很多时候,我们被主流文化影响,在做自己和屈服社会范式中摇摆不定,最终逃不过被它定义了自己的人生。我自己也一直在挣扎,我想由自己来定义我的人生。那就现在开始立志,至少还有2/3的人生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心流(心理学)
这本书可以说是帮助我开始了这一年疯狂读书的助推剂,也影响了我生活中很多方面。从很多闲聊到渐渐不闲聊,减少做琐碎浅表的事情,做任何事都努力投入所有注意力体验心流,可以说我现在对心流有点上瘾。好处是确实让我感觉到进入心流后可以忘却很多烦恼的事,并且对我这一年的向内求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弊端是让你不问人间烟火,很多琐碎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使得别人以为我有点“懒”;也很少把时间花在社交上,极少看朋友圈,极少找别人聊天,我也觉得这样不好,但我确实不知道找谁交流那些形而上的观点和从内心灵魂深处涌动上来的触动,这些东西积累得越多,背负得越多,越让我感觉和人有了隔阂。所以才让接触我的人感觉到我有些难以接近。
—真实的幸福(心理学)
接触了积极心理学之后,对幸福有了很强的研究欲望,后来发现了这本书,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大作。我一直以来的疑问是这样的,究竟怎样才算幸福?如果我的终极人生目标是幸福,那我该怎么做? 这些问题似乎每一个都很难回答,在过去几年,就算我躺床上一整天也不会想出什么的。但是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可以去探索的方向,书中提出发现并培养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可以带给一个人长久的幸福,并且是自我可以把控的幸福。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提出这个时代的美德和之前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 21 世纪, 自尊、 漂亮、果敢、自主、独特、富有及竞争性等成为大家所推崇的人格特质。但作者认为真正的美德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结合我看的人物传记,我认为这几者之间有某种关联,我想这值得我用毕生的时间甚至教导后面几代人去追求。
—九型人格(书籍加课程)
第一次听说九型人格这个概念是在年初的一次人脉成功学的活动上,后来自己对这个很感兴趣,就去看了一系列的书自学,也做了很多的测试。说是九型人格,其实用性格更合适。基本上我的主性格测试下来是4号和6号,即艺术性加知识型。简单说就是真实敏感严肃逻辑性强。但是我的其余7个人格也都挺高,而且很平均,这和我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系。但是,从这个理论上讲是件好事,知晓九种人格不仅是为了识人,更是为了修炼自己,只有把九种性格都修炼到很高的水平,那你才有可能做成更多的事情,活得更丰富。最重要的一点是,九种性格没有上限,你能识别出多高层次的人的性格取决于你自己目前处于的能量级别。刚刚一个朋友来和我倾诉和朋友做项目,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和这个合伙人有很多的不合,导致项目做黄了,精力时间金钱都打水漂了,所以看对人有多么重要。
未完待续……
2018书单总结(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