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命的轻与重

生命的轻与重

作者: 悠然心会 | 来源:发表于2018-04-10 14:00 被阅读47次
生命的轻与重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五六年前兴之所至买了来,然后随手置于书架,任由其泛黄蒙尘。最近得空,把它翻出来读,一读之下,竟不能释卷。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是单纯地讲述一段恋情。它以苏联入侵捷克的布拉格之春为背景,阐述了米兰昆德拉对生命、人性、爱情、历史以及媚俗等问题的哲学思考。

全书分七部,前五部从<轻与重>到<轻与重>,二四部又是从<灵与肉>到<灵与肉>,中间第三部是<不解之词>。小说在写作结构上形成了严格的对称,同时,这又是米兰昆德拉对生命的轻与重、爱情的灵与肉,等哲思的反复论证阐释的过程。

小说的三位主人公,托马斯、特蕾莎,以及托马斯的情人萨比娜,每人都经历了一个残酷无情的自我审视及自我否定的过程。

托马斯的情人萨比娜是个画家,她认为,“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就是媚俗,她一生的敌人就是媚俗。为了反对媚俗,她不为感情所羁绊,活得自由轻盈。萨比娜不愿意重复相同的话,不愿意死守着同一个位置,所以她通过不断地背叛,投向未知。萨比娜背叛了亲人,配偶,爱情与祖国,投向一个又一个未知,她追求的是无限的虚空与自由。到最后,异国他乡的萨比娜也不知道她努力追求的自由与轻盈的意义何在。昆德拉说:“萨比娜的悲剧不是重,而是轻,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的轻与重

托马斯无疑是爱着妻子特蕾莎的,那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飘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的特蕾莎。他为了特蕾莎可以放弃自由轻盈、无人约束的单身生活;他为了特蕾莎可以放弃在苏黎世游刃有余的医生职业;为了与特蕾莎在一起,他甚至愿意与她过远离城市离群索居的乡村生活,最终老去乡里。

然而,托马斯又不断与其他女人发生关系,他不断地辗转于爱与性的分离、轻与重的取舍之中。对于外科医生托马斯来说,每个女人都是组成世界整体的一个独特元素,他探索不同女人的肉体并非为了沉迷肉欲,而是执着于发现每个女人“有别于他者的百万分之一的不同之处”。托马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解剖、征服世界,在征服世界的同时获得额外的感官享受,并与此同时不得不承受给特蕾莎带来巨大困扰而引致的毁灭性痛苦。

特蕾莎活得沉重,终其一生她都在寻找各种各样自我肯定的方法,来试图覆盖她与生俱来的生命的自我否定。她爱托马斯,是因为托马斯是带她离开自我否定的世界,第一个全心接纳她、肯定她的男人。然而当他们生活在一起,特蕾莎又不得不忍受托马斯的肉体不忠,忍受无休无止的噩梦,忍受青春热情的凋零和世事如空的变迁。可以说,特蕾莎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尝试发现肯定,却又不可避免的一步步走向否定,走向生命最初形态的回溯过程。

昆德拉在书中把托马斯与特蕾莎归结为一类人,“他们必须活在所爱之人目光下,一旦所爱的人闭上眼睛,其生命殿堂也将陷入黑暗之中。”在小说中,他们因背叛、分离而痛苦不堪。却又彼此依赖,最终执手偕老,同归于尽。

生命的轻与重

我想,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也都在此列吧,我们相爱相杀,却又难离彼此。“漫漫迷途,终有一归”,正如书中所言“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而我们却是在时间的直线上前行的复杂的人类。在我们的生命中,要不断面临各种诱惑,各种冲突,各种取舍。也许直至生命将尽,我们才会明白,我们所要的,不过是简单的建立在重复之上的循环生活。

贯穿书中的,还有促使每个人物为各自的人生做出正确或错误选择的捷克历史。1618年,波希米亚贵族贵族为了捍卫宗教自由,而引发的三十年战争;1938年,为避免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把捷克割让给了德意志,捷克亡国。小说背景的1968年春天,共产党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在国内实施民主化改革,引起了苏联勃列日涅夫领导层的不满,8月20日深夜, 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武装入侵布拉格,杜布切克被囚,改革失败,之后是二十年的政治压迫与10万人左右的难民潮。

正因为人的生命无法重复,历史也无法重演,所以虽然捷克有1618和1938年两次几乎亡国的经验,1968布拉格之春后的捷克历史也还是走向不明的未知数。正如昆德拉在小说的第一章所提出的永恒轮回之说一样,因为历史无法重复,所以一切等于不曾存在,其中的罪恶与丑陋便也因转瞬即逝而变得轻盈,故而不值一提:“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书的最后一章<卡列宁的微笑>,是温馨而宁静的收捎。因他们的狗卡列宁生命的消逝,特蕾莎对生活、历史、祖国、爱情,对人生一切一切的幻影终被全部打破,她已走到了路的尽头,终于找到了生命的真相。纵然那是一个不可遏制的悲剧的真相,却因特蕾莎与这些否定达成了妥协,竟终获释然。

生命的轻与重

书的结尾,特蕾莎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取悦于托马斯,他们幸福地相拥。她自由的舞蹈着,就像那只象征幸福的大蝴蝶,终于接受了生命这不能承受的轻盈,赢得了最后的美丽。

同时又看了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电影忠实于原著,在演员的选取上非常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但限于电影的表现形式,不能完全展示昆德拉的思想精华。不过,这已经很好了,书中的人物因电影而更加丰满,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米兰昆德拉。

书中经典语句摘抄如下: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用肩膀顶起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一样。

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之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

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他自己却一无所知。

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变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音乐是救星,它将他从孤独幽闭和图书馆里的灰尘中解救出来,它在他的身躯上打开了多扇门,使灵魂得以释放,与他人相亲相爱。

朋友小酌间的交谈都被拿到电台去公开播放了,这只能说明一点:世界在变成一个集中营。集中营是对私生活的彻底剥夺。

爱情就像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历史如同个人生命,它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的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

相关文章

  • 生命的重与轻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将会永远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呼格吉勒图。 这个人长眠于地下的时间,足以让一个婴儿长为成人。...

  • 生命的轻与重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五六年前兴之所至买了来,然后随手置于书架,任由其泛黄蒙尘。最近得空,把它翻出来...

  • 生命的轻与重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

  • 生命的轻与重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写了一部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部小说的题目就很吸引人。承...

  • 生命的重与轻

    每当我感觉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时,我就考虑人生的意义,开始思考生命的重与轻,这时我就想到了捷克作家昆德拉的《...

  • 不能承受的都能承受了,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最近在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看着看着,浮想联翩,轻与重,灵与肉,伟大与平凡~~ 1.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生命之...

  • 《告白》——生命轻与重

    2015.4.24 早 小说《告白》摆在书架上已有多年,却因它是悬疑小说,一直没准备好开始阅读,反倒是先看了电影。...

  • 生命之轻与重

    坚守 或是放弃 这是一个问题 生命之木 面对岁月之刀 该如何抉择 昂首挺立 受尽千刃的雕琢 必成大器 轰然倒下 扬...

  • 生命中的轻与重

    读完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中,孰轻孰重?灵与肉,轻与重,我们该以怎样的方...

  • 生命中的轻与重

    现在,必须得承认,我们所剩无多的日子,正在被我们荒废掉,即使我们之中再出个蒙田也无济于事。 蒙田的随笔我很喜欢,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轻与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tn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