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们追求认同的两个极端

孩子们追求认同的两个极端

作者: 老余读史 | 来源:发表于2018-05-24 09:12 被阅读0次

      一个孩子最初可能选择用良好的行为来获得“优越感,认同感”(其实就是你的注意力),但当你对这些“良好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觉得是理所应当时,他就不会保持这种良好行为,因为他觉得这没有用。

    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我们常常看到两个孩子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比如:其中一个:乖巧、懂事、学习好、谦逊,是家人表扬的对象;另外一个:调皮捣蛋、学习也不太好,还时不时搞出点事,让你头大。

    问:同一个家庭中,环境一样,为什么两个孩子的区别这么大?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

    人天生的性格不一样,没办法,谁让我赶上了!难道除了天生性格外,就没有别的因素影响孩子们的行为了?有!就是行为背后的目的,行为目的更多是为了追求:

    优越感、价值感、认同感

    下面,提供两个场景,帮助你了解不同场景下,孩子们为了这样的追求所做的不懈努力!

     2 

    在家中。

    虽然家庭的“大环境”相同,但孩子们所处的“小环境”不同。如开头我们说的两个孩子。只是那个“表现好”的孩子比那个“表现差”的孩子提前发现:这样的表现可以获得大人的赞许和认同。

    这条表现好的坑已经被别人占了,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很难通过同样的表现来“战胜”那个好孩子获得大人更多的赞许和认同了。自然,他会极尽所能的另辟蹊径,最后发现:调皮捣蛋或者搞破坏,能成功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和关注。

     3 

    在学校。

    在每个学校里,总能看到这种孩子,他的一贯表现为:懒散、不讲卫生、不爱学习、对老师的批评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难道这也是他们追求优越感的一种方式?

    是!虽然这种方式很荒唐。

    这些孩子因某些原因,如自小对学习就失去了兴趣,认定了自己无法像那些表现正常的孩子获得认同,于是干脆就逃避所有让自己变得优秀的可能(因为他认定了自己无法学习好)。而这样“另类”的行为方式,同样能获得大人的关注,虽然是负向的关注,总比没有关注好,并且还能让同龄人对自己另眼相看。

    我还记得,在我读中学时,好多同学学古惑仔打架斗殴,当老师都管不了时,那些孩子们眼里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我想是他们之前从没有获得过的体验,起码是表现好时没有获得过。

     4 

    在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一个孩子最初可能选择用良好的行为来争取你的注意力,但当你对这些“良好的行为”视而不见,或者觉得是理所应当时,他就不会保持这种良好行为,因为他觉得这没有用。

    我们的父辈很少主动夸奖我们,每次表现好时,不仅吝啬赞许的语言,而且还反向说:不要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我小时候,我经过努力考出好成绩时,我父亲只会拿着我的卷子,指出那些我粗心失掉的分数!其实,这个时候我很疑惑——我是继续呢,还是变换一种方式?!

    希望,在我的下一代,当他的行为得体时,我会即刻表现出我的认同和赞许,只是让他知道:他的良好行为我看见了,并在鼓励他一直良好行为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们追求认同的两个极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yj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