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脑上摆着两个星期前的讲书稿,本来早就答应交稿的,可是到现在初稿还没有完成,虽然最近是忙了很多,但是按照往常的速度不至于拖到现在,我的内心里十分清楚,我的间歇性拖延症又犯了。
可是,只要我坐到桌前,就会有无数个理由让我停下,总是不能好好的写下去。
现在到年底了,要跟以前的一些朋友好好聚下了。
快到过年了,要好好规划下新年的计划了。
现在住的房子环境不是很好,要赶紧趁现在房租便宜的时候换个环境好点房子。
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理由,总是让自己连着几天写不下去。我接稿子的时候不是这样想的呀,按照我的速度一个星期完全可以写完的呀,我最快的速度是两天写完一本书。
而且,面前的这本书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书籍,比以前写的书简单多了。
只是因为当时一个意外的事情拖延了一下,似乎这事就一直这么拖延下去了,而且是一拖再拖,越拖越感觉写不完,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一样。
恰在这时,我看到了这本书《别找替罪羊》,才发现自己的根源在于,我一直在自己欺骗自己。
想想最初拖延的意外事件影响了交稿时间吗?当时只是一天耽误了一天时间而已,稍微加点班是完全可以在一个星期里面写出来的。
可是当这个借口一出现,我那懒惰的天性立即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立刻上升成了重大的拖延的理由,拖了一次就有第二次,接着就有了第三次,就这样一直到了现在。
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不仅是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也有,甚至有些身居高位的领导身上都有,所以这本书适合值得所有人好好读一下。
这本书是美国亚宾泽协会出版的一本书,本书写给很多企业管理者的书籍,但是我觉得也适合于个人管理。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十分畅销,被翻译成33种国家语言,是谷歌、微软、波音,美国海军亲测有效的员工必读手册。
这本书告诉我们:所有管理和领导的问题都来自自我背叛和自我欺骗,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遇到问题就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或者环境,作者认为这些人始终处在一个思维的盒子里面,而且在里面呆时间长了就习惯了,最后慢慢把组织里面的其他人都拉进来了。久而久之,整个团队就慢慢变得分崩离析,那么一个团队所有成员是怎样走进这个盒子里面的呢?作者给我们详细拆解了这个过程:
[if !supportLists]1,[endif]心里觉得要为别人做些什么,行动却背道而驰,这种行为就是自我背叛。
2,于是,开始为自我背叛的行为找理由。
3,当我以一种自以为正确公正的眼光来看待现实时,我看到的现实是被扭曲的,
4,于是在自我背叛中,我进入了一个盒子。,
5,长此以往,盒子就成了我的特质,而我会一直带着这个盒子走下去。
6,在盒子里的我也会促使别人进入盒子。,
7,在盒子里时,我们促使彼此做出不恰当的行为,也都获得自我辩解的机会。我们通过这种共谋,给予对方,继续留在盒子里的旅游。
这就是一个团队整个成员慢慢掉进盒子的过程,处在盒子里面的所有人,大多数对工作不够专注,也不够投入,甚至不断制造麻烦。当然,也有很多人意识到危险,于是会采取一些措施,但是往往都徒劳无功,这些措施包括:一,试图改变他人;二,尽量和别人处好关系;三,置之不理;四,沟通;五,使用新技术和技巧;六,改变自己的行为。
之所以会采取这些徒劳无功的行动,主要是没有认识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作者在这里给我们详细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一,自我背叛,会导致自我欺骗和盒子;二,在盒子里时,你无法专注于结果;三,你的影响力和成就取决于,你是否走出了盒子;四,当你停止抗拒他人的时候,你就走出了盒子。
最后,作者也给我们列出来具体的行动步骤:
1,你不要试图变得完美,努力去变得更好
2,在别人了解这个概念之前,不要用盒子这样的词
3,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这样的原则
4,不要抱怨别人在盒子里,努力让自己留在盒子外面
5,当你发现自己曾经在盒子里,不要放弃,继续努力
6,如果你曾经在盒子里,不要否认这点,学会道歉,然后继续向前努力,在今后更多的帮助别人
7,不要关注别人做的错事,关注你自己能做什么正确的事
8,不要担心别人是否会帮助你,关心自己,是否能帮助别人。
作者在讲解这些步骤的时候,并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用一个故事并结合一系列的场景讲出来的,所以看的时候特别有感触。
国外很多公司都把这本是当成员工的培训手册,而我却觉得这本书适合每个想提高自我管理的人,就比如我这种喜欢给自己找借口,想想自己那篇稿子的托稿过程,就是从自我欺骗开始,然后一步步走进了一个盒子,最后不断给自己找理由留在盒子里。
幸好及时看了这本书,让我从自我欺骗中清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