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合睡,这里有科学指导!

关于合睡,这里有科学指导!

作者: 王石云月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23:12 被阅读0次

    合睡安全吗?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来说,和宝宝同眠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父母希望与宝宝建立紧密的连接,又希望宝宝可以独自自主的睡个好觉,矛盾心理的交织下,多少父母被困于宝宝的作息时间,宝宝入睡后就必须陪睡,不敢离开半步,很是苦恼。

    合睡当然是一种最自然的睡眠方式,也符合人类的生物性本能

    我们并不反对合睡。但如何在合睡的情况下,全家人都得到一夜好眠,则是我们着力在研究解决的重大议题。

    今天,先来说说,合睡是安全的吗?

    合睡安全吗?

    合睡是否安全一直存在争议。这么说吧,说合睡存在风险就好像说“开车存在风险”一样。

    我们当然不能说开车是绝对安全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出行方式是绝对安全的。很多人开车都会注意安全,但确实有一些不要命的人会做出诸如酒后驾车,不系安全带,超速驾驶等危险行为。

    在宝宝睡觉的问题上道理是一样的:无论是和父母合睡的宝宝还是自己睡小床的宝宝,都有因为SIDS(婴儿猝死综合征)死去的案例。我们不能说任何一种睡法是绝对安全的,只能说合睡可能并没有比睡小床的危险性高到哪里去。

    什么是SIDS?

    SIDS,也就是婴儿猝死综合征,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是2周-1岁之间最常见的婴儿死亡原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率的30%。SIDS常发生于睡眠期间,尤其是夜间00:00-09:00,并且在宝宝身上不显示出任何声音或挣扎的痕迹。

    合睡的宝宝确实会发生SIDS吗?

    我们经常听到合睡会增高宝宝罹患SIDS的风险。然而一些由Dr. James McKenna所做的研究则表示合睡实际上可以预防SIDS。

    同床合睡(Bed-sharing)对于宝宝来说是充满感官刺激的,因此也会导致深睡眠阶段更频繁的夜醒以及比例更大的浅睡眠。从这一点看来,由于婴儿更容易被周遭吵醒,也就在对抗SIDS中占有生存优势。(McKenna,1996) 

    其他的研究也表明,那些以宝宝和父母合睡作为主流睡眠方式的国家,与那些以宝宝独睡作为主流睡眠方式的国家相比,具有更低的SIDS发病率。实际上,SIDS原本是叫做“Crib Death”,也就是“小床猝死症”,而这一点遭到了婴儿小床制造业的强烈诟病,随着日后与父母合睡情况下SIDS案例的发生,才改为了SIDS(婴儿猝死综合征)。

    合睡宝宝会窒息?

    确实有许多文章表明合睡的宝宝存在窒息和因被合睡家长压住而导致窒息的高风险,这也吓得一批家长不知道是不是该坚持合睡。然而,研究表明,造成风险的不是合睡本身,而是一些在合睡环境下容易产生的危险因素造成的。

    在合睡(bed-sharing)环境下,由于婴幼儿被家长压住而导致其窒息死亡案例在现实中时有发生。在这些案例中,大部分都包含如下危险因素:父母使用药物或酒精,父母有疾病,父母极度疲倦,父母肥胖等。(Carpenter et al. 2004) 

    实际上,根据James McKenna教授的研究来看,如果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合睡可以保证在有情况的时候,妈妈可以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保障了宝宝的安全。

    人类学观点认为母亲和婴儿天生就会对对方的出现有所反应。在安全的合睡环境中,没有数据证明因母乳喂养而进行合睡的母亲会因感受不到婴儿的靠近而致其窒息。婴幼儿睡眠实验室根据对多对2-4个月大的婴儿及其合睡妈妈的观察显示,在任何睡眠阶段,母乳喂养的母子在夜晚对对方的移动和生理状况的改变异常敏感。健康的婴儿(大多数婴儿)都能够察觉到周围距离的改变,例如他们会感受到流通空气被挡住等。同时,婴儿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醒母亲注意潜在的危险,他们的身体素质足以帮助他们熟练地离开危险的境地,回到正常的环境中。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正常环境至关重要。正常环境意味着一个安全的合睡环境。

    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合睡环境?

    我们分析了合睡是否是一个安全的选择,我们认为合睡是一个自然的状态,然而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合睡的安全性。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不安全的合睡环境。

    不可否认,并非所有的宝宝都喜欢独立入睡。有很多宝宝在睡觉的时候必须和妈妈挨的很近,甚至摸着妈妈身体的一部分才可以。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认为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如何创造相对安全的合睡环境。

    在结合了一些专家和官方机构的权威建议后,我们给出如下几点建议:

    1. 不喝酒(含酒精就不行)、不服药

    合睡情况下保证安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你可以感受到宝宝的动静。而酒精和药物会降低你的敏感度。

    2. 不吸烟 

    吸烟会显著增加宝宝罹患SIDS,哮喘的风险,建议父母不要在宝宝睡觉的房间,甚至不要在家里其他房间吸烟。

    3. 不要让宝宝睡在有可能感受不到宝宝动静的大人、儿童或者宠物身边

    一般母乳喂养的妈妈对宝宝的动静最敏感,奶粉喂养的妈妈以及宝爸们的感受能力就会弱一些,而大一点的孩子以及宠物和婴儿合睡,增大了不安全因素,应该避免。

    4. 不要用过重的成人床品

    过重的成人床品包括毛毯、床盖、枕头等床上用品会将宝宝置于可能窒息的风险中。理想的状况是,在婴儿早期,所有的成人床品都不应该放在床上,而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也要非常慎重地引入成人床品。

    很多权威建议是宝宝和大人睡觉时床上最好什么都没有,只穿睡衣/睡袋+一个轻薄的小盖被。所以,为了防止宝宝夜间冷,穿着一定要温度适宜,注意保暖(但不要穿得过厚)。

    很多大人觉得他们和宝宝合睡时,如果不盖任何东西肯定会感觉到冷,那么可以选择一个轻薄的盖被,或者床单等,盖在肚子上,并且把宝宝置于高于大人腰部以上的位置(但即便这样您也需要非常注意,如果你是一个睡觉特别沉的人,也仍然有风险会把小盖被压在宝宝身上)。

    5. 不要让宝宝睡在柔软的床垫或者水床上

    柔软的床垫、水床、记忆海绵床垫等,都会有可能造成宝宝陷入床垫中,从而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

    6. 不要让宝宝睡在有任何宝宝能掉下去的空隙的地方

    虽然有大于70%的中国宝宝和大人合睡,但是成人床的设计并不适合宝宝。家长要特别注意可能跌落的地方,或者是床垫和床框、床头之间的缝隙。如果床的一边是挨着墙的,要经常检查床和墙之间有没有空隙,以免宝宝被卡住。

    7. 不要睡在除过床、床垫以外的地方。

    比如睡在沙发、摇椅上都是不安全的。

    8. 除非床和房间没有安全隐患,否则不要把宝宝单独放在成人床上。

    有些家长会在白天宝宝小觉的时候让宝宝睡小床,这样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如果在宝宝小觉时家长把宝宝独自放在成人床上,那么宝宝是有可能从床上跌落下来,或者是在还没睡着时探索房间(如果有什么危险的因素就糟糕了!)。所以,我建议如果白天需要让宝宝独自睡大床,可以安装摄像头。

    9. 注意你自身的身心状态 

    体重超重的父母和宝宝合睡时,可能会把床压陷下去一块儿,宝宝容易往某一个角度倾斜。还有,头发特别长的妈妈也需要注意头发会缠绕到宝宝的脖颈。不建议父母和孩子睡觉时穿着有可能造成宝宝窒息或者被缠绕的首饰+衣物,同时也不建议父母在合睡时使用含有香氛的产品。

    另外,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非常容易被宝宝的睡眠折腾地极度疲倦,在这种状态下,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宝宝的动静唤醒,也容易在翻身时压到宝宝。所以在父母状态并不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睡的比较近,但分开睡。例如下图:

    如何创造安全的合睡环境?

    研究合睡的专家James McKenna教授对于安全的合睡环境的定义如下:

    婴儿应该睡在足够硬的、干净的表面上,睡眠环境需是无烟的、温度适宜的、没有过多的床品。

    床上不能摆任何毛绒玩具,也不应该有枕头(婴儿也不能使用枕头).床品中没有类似羊毛或其他毛类材质。水床很危险,任何时候床垫都应该和床框严丝合缝的连接,不留缝隙。

    婴儿不应睡在沙发上,容易有窒息风险。 

    听起来是不是很苛刻?而且照这些建议,大部分的成人大床对婴儿来说不能说是安全的。那么,家长应该从哪儿下手呢?

    1  让宝宝睡在母乳妈妈和墙或栏杆框定的空间里,以免跌落。如下图2号位置,家长可以安装大床围栏,或者放置一些可靠的防止宝宝跌落的装置。

    2   穿着适宜、避免捂热。如上图6号位置所示,父母最好在睡觉时穿着长袖,以避免上半身不盖被子会觉得冷(当然夏天除外)。如上图5位置所示,家长将被子只盖在下半身,置于腰部以下,而将宝宝放在上图3号位置,这样被子就不会压住宝宝。最理想的情况是宝宝和大人不盖同一床被子,宝宝自己穿睡衣+睡袋。

    3   将床垫直接放在地板上。如下图的Floor bed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没有跌落的风险。

    4   如果你并不想把床垫放在地上,除了床围以外,还有一些产品可以保护宝宝的安全。

    A. 如下图的family sleeper,可以把这个sleeper放在大床上。

    B. 还有以下这些合睡方式,都可以增加合睡时候每个人的睡眠空间:

    为了给宝宝营造出更加安全的合睡环境,各位宝爸宝妈一定要谨记在心哦!

    ——END——

    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好睡宝,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合睡,这里有科学指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g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