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画杂谈之说说墨
像“墨”是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之一,我们国家的古人,无论是在书写,还是在绘画时,不仅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颜料。后来的国人,就把包含有朱墨和各种彩色的墨都叫墨。
东汉的许重叔许慎在其撰写的《说文解字》里是这样来描述“墨”这一词汇的,曰:“墨,书墨也。”《广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书中对于“墨”是这样来描述的,说道:“墨,黑也。”
我们国家的古人写过和“墨”有关系的诗句,曰:“诗豪杜工部,墨妙庾征西。”还说道:“墨染江山如画,一笔一画皆生机。”
那么,在我们国家或远古或古代时期的时候,像各类人工制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国家的古人要去写字作画,又应该怎么办呢?!一般情况都是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的。
在我们国家的古典文学《庄子》一书中,写有“舔笔和墨”这四个字,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人,就已经开始用毛笔和墨水。
在我们国家考古发掘时发现,最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就已经拥有墨迹,在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
在《述古书法纂》记载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曰: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时期,在最初的时候,每次写字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以竹挺点漆,后来才磨石炭为汁而书,叫做石墨。至秦汉时期时,多数用松烟、桐煤制墨。现知最早的烟墨,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现。当时的墨,是一些小圆块,没有模制成锭。
在我们国家,把“历史上的古墨”这种文房用具,去区分成为两大流派的,这两大流派分别指的就是:“徽墨”和“川墨”哦!
像“墨”又被称之为“墨锭”,那么“墨”又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呢?!制作“各类墨”的主要原料有“煤烟”“松烟”“胶”等等。它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形态的存在。通过砚台和水来研磨,就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用的墨汁,墨在水中是以胶体的溶液存在。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到汉朝时期的时候,终于开始发明并出现人工制作的各种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像“松烟墨”和“油烟墨”这两种类型的墨,彼此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像“松烟墨”就是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作而成的,它所拥有的一大特点与特色就是:色乌,光泽度来得比较差劲,胶质也是比较轻的,只合适写字。像“油烟墨”,绝大多数都是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作而成的,它所拥有的一大特点与特色就是:色泽比较黑亮,富有一定的光泽度,但凡是像这种类型的墨,它既适合写字,它还适合画画;最常见的就是“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
通过我查询各种资料以后,而且在资料当中,还是依据考古专家的考古以后才发现的,像“墨”的发明要晚于毛笔的发明。在我们国家的史前彩陶纹饰中、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都处处留下过原始用墨的遗痕。又依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古代的墨刑、【备注:它又被叫做“黥面”,它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就是在犯人脸部刺字,并且还要使用墨染黑。】、墨绳【备注:是木工所使用的。】、墨龟【备注:古人占卜时所使用的。】也同样可以说是有使用过墨的。
对于不同颜色的墨来说吧,墨的水分以及所含胶的成分也是属于各不相同的,它还会直接影响到墨的黏稠程度。在一般情况下而言吧,但凡是那些属于初步制作而成的墨,它所包含的水分自然是来得比较多的;等墨的存放的时间过长以后,它在致密度方面就会变得比较高,还是说经过长年累月的干燥以后,在墨色方面的立体感会变得更高,像这样类型的墨,在我们国家的邻国日本,则称其为“古墨”。
我向那些懂行的“老法师”学习求教以后,【备注:“老法师”一词是属于沪语方言词汇,意思是说懂行的人。】让我获知如下方面的信息,像“墨”的水分以及胶的成分不同,从而就会影响到“墨的黏度”。在不同的场合去使用不同类型的墨,它的黏度也是有所不同的。
另外,我有幸结识一位忘年交国画画家王春国先生,他就告诉我说,对于像那些初制成的墨来说吧,它的水分是来得比较多的。但凡是存放时间比较长久的一类的墨,它的致密度是来得比较高的,并且经历过长年累月的干燥,从而使得墨色的立体感会显得更加高。
(二):国画杂谈之说说砚台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砚台”这种文房用具,它在最早的时候,就是以“石头(砚)”的形式出现的。据历史专家们的考古与考证,得出结论像“砚台”就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
不仅是如此哩,像“砚”字也被我们国家的古人称之为“研”,这种物品,也是属于我们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亦称为研,就因为在最初作为一种研磨工具出现,它的名字“研”来源于这个功能。
有关于“砚台”这个词语,它最早的记载,就是出现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汉朝时期。在汉朝时期的刘成国刘熙撰,他又被叫做“刘临”,他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儿子,撰写有《释名》一书,这是一部专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是训解词义的书籍。他在书中这样解释说道:“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像“砚台和笔墨纸”被合称为“文房四宝”,它是我们国家古人书写作画的时候,是属于极其重要的工具,至今为止使用年限至少也有两三千年之久哩!
依旧是通过各位专家们的考古发掘与论证以后,只有在我们国家是有“砚台”这种文房用品的,要是其他国家也有的话,一定是由中国传入到其他国家去的。它的材质可以说是极为广泛的,在广东省肇庆市产的“端砚”、安徽省歙县产的“歙砚”、甘肃省卓尼县产的“洮河砚”、山西省新绛县产的“澄泥砚”,既是属于特别突出的,也是属于别具一格的,故而就被中国人尊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在中国像“砚台”材质,并非只有上述的四种类型,除去我在上段文字中所提及的四大名砚以外,其实像“砚台”还是拥有诸多的品种的,总共加起来有几十种之多。譬如说有:“铁砚”“瓷砚”“木砚”“瓦砚”“玉砚”“徐公砚”“易水砚”“漆沙砚”“松花石砚”“红丝石砚”“砣矶石砚”“菊花石砚”“玉杂石砚”……
我通过查阅“砚台”的历史资料以后,就让我获知到这样的一条信息。还譬如说:像初期的砚台,它的形态就是属于极其原始的,只不过是采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当时光至汉朝时期时,砚台上出现雕刻,有石盖,下带足。
当历史的车轮,从魏晋南北六朝进入到隋唐时期的时候,就出现“圆形瓷砚”,并且由底部的三足,转而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当时光步入到唐朝时期时,出现“端砚”和“歙砚”,除去“端砚”和“歙砚”以外,还出现像“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其他类别的砚台,其中“箕形砚”是唐代最为常见的砚台样式,形同簸箕,砚台底一端落地,一端足以支撑。
历史的车轮进入到明清时期的时候,制作砚台的材质与技艺得到长足发展,可以说是变得尤为丰富多彩的,出现有“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各种材质的砚台。
我还要想说的话语就是--在诸多的砚台家族当中,像“木砚”究竟是出现于何时何地,等到现如今时,专家学者和砚台收藏爱好者们,都不能下一个明确的论证,不过,清代时期是来得居多的。
像木质的砚台,它的实际使用意义则是不太大的,最多作为把玩品。在我的小时候,大概是在我十五六岁的年纪吧,曾经看到过一部专门介绍我们国家历史上文房四宝以及各类砚台的纪录片,里面也曾介绍过各类木质的砚台,说什么木质的砚台,纯粹只能是当做“摆设品”和“把玩件”,是不具有什么“实用性”和“使用性”的。
我是一个“70”后,不知道现在的中小学生是否还有毛笔字课,依旧记得自己在上小学的时候,家是居住在郊区城镇上的,在当时城镇还是属于县政府的管辖,县教育局就规定过,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个班级每个星期至少要上一堂40分钟的毛笔字课,练习撰写毛笔字,在当时练习撰写柳体字,而且还要一直撰写到六年级毕业为止。
自己在练习写柳体字的时候,使用的就是砚台,而且还是普通的砚台,在开始写字之前,还要研磨的,时长最少也要五分钟……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墨和砚台均来源于网络上;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9年10月23日星期二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