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过日子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少”。衣服少,被褥少,锅碗瓢盆少,家俱和家用电器更少。而且也知道少的原因。不就是人口多工资低嘛!归根结底还是“钱少”。 为了多挣点钱,加班也不觉得辛苦,而且盼着加班。甚至也不怕上夜班,一个夜班费虽然只有5毛钱,可一分钱难死英雄汉,而且苍蝇蚊子都是肉……
所以,除了本职工作,业余时间也不愿闲着。有技术有手艺和有本事的人,给别人修修补补,捞点外快。没技术,没手艺也没脑子的,就到沙滩上挖挖甘草, 或在附近捡捡垃圾以补贴家用。但是杯水车薪,不管你怎么努力,总是无法消除心理上的那种“少”的感觉。
既然无法“开源”,唯一能做到的,那就是“节流”了。那就省吧。老百姓过日子,没别的本事,就一个“省”字。一分钱扳成两半花。终于在贫困中把儿女养大。而且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但自己还是觉得“少”。不是东西少,而是感到自己身边的人少。儿子结婚了,姑娘出嫁了,孙子上学了,老伴儿也到那边享福去了……现在家,就剩我一个人,这不还是“少”吗?
可一个人过日子,能吃多少,能穿多少,能用多少?做饭放一杯米,饭还要剩,炒一个菜有时也吃不完,买件衣服,三年五年都穿不坏……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可电视不想看了,微波炉不想用了,一两件衣服,洗衣机也用不着了。家中的许多东西都成了摆设。如果说,过去一家人过日子,总是怕“少”,那么,现在一个人过日子,许多时侯又觉得“多”了。有时候扪心自问,一个人活着究竟需要多少?既然不需要很多,那么为什么还要拼命挣钱?不就是自己想吗?
有句老话说的好,“家有万间房,睡觉只占一张床,家有万担粮,每顿只吃三五两”。山珍海味鸡鸭鱼肉虽好,但能天天吃吗?就算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你身体能受得了吗?在物质享受面前,“多”不一定比“少”好。而且撑出来的病,比饿出来的病要难治的多。
人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活着。而活着并不需要太多。论语中说的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还是那句老话,“家有万间房,睡觉只占一张床,家有万担粮,一顿只吃四五两”,只要活着高兴,多与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为自己的欲望而活,更不要为了欲望而透支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