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在未来长大成人形成什么样的人格是和孩子在儿童时期接受的家庭环境教育有关,从精神分析上来看,成年人产生的心理问题大部分是和童年受到的家庭环境分不开的,尤其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上影响最为严重,如果不能很好的提供孩子在那个时期所需要的教育,他长大以后就会产生该方面的缺失,进而产生相关的心理问题。
2-3岁以前,孩子的主要的世界是母亲,这时候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只限于母亲,因为母亲可以给予孩子所有的需要,不论是吃奶还是换尿布等等;等到3岁左右,孩子的心智慢慢长大,父亲需要经常出现在孩子的世界,拥有父亲的角色。这时候无论父亲有多忙,都需要抽时间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作为对外界的依靠,增强孩子对外的安全感,这是母亲无法取代的;等到4-5岁的时候,孩子要开始进行规矩和接纳教育,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什么错,这时候要逐渐进行培养和告知,同时期孩子的感性认知也会慢慢产生理性判断,知道什么是被允许做,什么是禁止做的,孩子在学校中也会学到类似的知识;等到5-7岁时,孩子对外界的精神需求就会增多,比如关注度,赞赏,认同,尊重等等。孩子做什么事都愿意和父母说,就是想要得到我们的认同,获得我们的关注,做了好事想要得到来自我们的赞赏,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充分地给予孩子,不能用我们成人的心理来对待,认为无关紧要,这是危险的。孩子在意的东西是否被重视,会严重影响到未来他形成什么样性格的人,多鼓励才可能让他与周围世界互动,如果不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变得内向,不愿意与周围世界交互,不愿意分享,变得沉默寡言,就是因为他们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他们就不会这样做,进而导致好多心理问题的产生。
另外最终要的一点:孩子在儿童时期最好能体验到人性的完整性。
人性的完整性就是人性中有好多对立面存在,情绪波动大的,对应的是情绪稳定;母亲属于强悍粗狂的,父亲就要提供温柔细腻的;一方老是批评教育,另外一方就要多鼓励支持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在人性是有多个面,每个面都可以存在,可以被拥有,不会被灌输只允许做对的事情,禁止做错的事情,经常告诉孩子要干净,否则就会收到惩罚等等类似行为,即某种人性被过分强调,对立面不被认可,这样孩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强迫症,完美主义者,不完美就会难受,经常自责等行为。这些心理问题就是孩子在小时候受到家庭教育上的人性不完整造成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相互平衡,无论是性格上还是处事风格上,要达成互补的状态,这样才可能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知道任何性格都可以被接纳,允许犯错,允许发脾气,允许各种不好的事情发生,,只要作为父母多加练习,多加用自己的行为进行引导,而非简单粗暴,告诉他这个能做,这个不能做,很容易让孩子缺少某一方面的体验,不能很好的体验人性的弱点带来的影响。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凭什么要求我们自己的孩子就变成那种人呢,所以要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让他多得到认同,多赞赏,他才会更加健康的成长。
最后一点,前面的教育父母分工没有绝对或应该或必须,但是当孩子在性别和生理方面的沟通时一定要分工明确,女孩要由妈妈来进行教育,男孩要由父亲来进行引导和教育。尤其是这个时候有性别上的关注上,性器官的发育,开始进入生理期,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分工明确进行,一来可以告诉孩子们各自这个时期的生理发展情况,如果父母在这方面不善于表达,可以借助好的生理卫生读物进行引导。这个时期千万不能不干预,不教育,这对孩子性认知未来发展是重要影响中,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那些属于正常现象,避免产生心理郁结,对未来产生心理阴影。
孩子的健康是由夫妻系统关系稳固性决定的,夫妻关系是否和睦,直接关系到孩子对未来家庭的渴求和向往,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以后成长需要的那种榜样,希望夫妻能够注重这一方面的投入和改变,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