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的《散步》写的是一家三代四口人,因散步时走那条路产生分歧,后又达成一致的生活小事。在质朴清新、温和淡雅的行文里,涉及到母子、父子、夫妻、婆媳、祖孙这五对最常见的家庭关系,以及遇到分歧时处理的一些基本原则。每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都有新的收获。
一起《散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散步时发生分歧的原因是“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时候就得由作为一家之主的“我”拿主意。此处对学生预设问题“如果你是爸爸会怎么做?说说理由?”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面对年老的母亲,“我”是有绝对发言权。如果我决定走小路,母亲也一定会听从我的安排。“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在这一对父子关系中,面对幼小的孩子,如果我决定走大路,儿子也一定不会反对。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小时候依赖父母,年老后父母依靠孩子呢?但“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陪伴孩子的时日还长。当我们左手父母,右手子女的时候,爱的天平是不是更多地倾向子女一侧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没错的,在这祖孙关系中,母亲改变主意要走小路,是想满足小孙子的愿望。最初选择走大路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太好,怕走小路给儿子添麻烦。当自己的想法和孙子的愿望相背时,老太太选择了成全孙子的想法。常说老小老小,当有一天我们也老去的时候,会不会倚老卖老,让子女为难?会不会像作者的母亲这般想的周到?
文章中虽然设计了分歧,而事实上是有分歧歧,无争执。
一起《散步》在这篇文章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物-------“我”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我”母亲的儿媳妇。全篇没有说一句话,但不代表她的无足轻重。我认为正是这不发一语的妻子,默默地为这个和睦融洽的家庭注入了温暖实力。试想一位喋喋不休的妻子何以成就一位有主见的丈夫?一位絮絮不止的妈妈如何培养一位活泼懂事的孩子?一位斤斤计较的媳妇怎样促成一份良好的婆媳关系?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里的“总是”可不可以理解为做为妻子的一种贤良美德?有意见在家关起门来可以提。这里的“听”可不可以理解为一种夫妻之间的尊重和信任?(前提是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丈夫)。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人类的生命之河,不正是由这些前行着的,优秀的妈妈和儿子推动的吗?
《散步》这篇文章对家庭美德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咱们的学生有一天也要成家立业,为人父母。能否因为这篇文章的学习影响他们将来也能做到如文中这般敬老爱幼,母慈子孝,夫妻和睦,一家人时常能够不拘于形式的“一起散步”,或欣赏美景,或谈天说地,或春游观影……
断章取义文中的一句话收尾 “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而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作者在文末用“背”结束全文。“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愿每个人能都和家人一起背着背上的世界慢慢品味,稳稳前行,一路芳香,一路暖阳......
一起《散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