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大学》南怀瑾先生著述

《大学》南怀瑾先生著述

作者: 崇南書院 | 来源:发表于2019-07-01 20:26 被阅读0次

    我们今天是《大学》这个课的开始,我们讲到《大学》这个课程,就不像老庄那么轻松了。因为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都知道在孔孟思想,所谓儒家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书,不管哪一个宗教,哪一方面学问都是以这个为基础的。

    《大学》南怀瑾先生著述

    至于《大学》这本书,我们现在给诸位说一个过去经验的笑话。我们年轻读书的时候,小孩子哈,还谈不到年轻,不像你们这样有福气,既没有幼稚园,也没有小学。像我个人读书是第一等接触,从读古书出身,就是读《论语》的先进下篇,那个时候开始读书就是叫发蒙,启蒙了,就是小孩子发蒙。那么写字,手里拿一张硬的字,硬的字大概从宋朝一直到民国初年都有,叫做“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小的时候天天模仿那个字在写,现在看起来讲是讲书法,当年小学的时候写这个字是最糟糕的。那个字写不好,可是毛笔字我们在下面模仿。

    书呢,先读《大学》,那么那个学校当然没有现在的好的制度,就私塾里头,一种祠堂还在庙子里,家里请一个老师就教书。你们诸位如果看过两三遍《祝英台》这个电影啊,那个样子差不多,就是那个样子。那么我们小的时候六七岁就开始念这个书,都要背,都要背来。至于现在有钢笔、原珠笔这些笔呀,这些在我们那个时候影子都没有见到过。书包里带的是墨笔。写字练字一块木板,油漆过白白的,这样墨笔就写在上面。然后那个时候我们也将发明现在最高级的印象派的画,在学校里没玩的,把墨汁倒在板上,嘴一吹,手一抖,要把它变老鸭,变老虎随便变出来拿去看,看哪个画的好。

    老师们是前清的秀才,都是有功的。大概多半是抽烟的,鸦片烟,老师们每天无精打采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叫老师不叫老师、先生。用各种方法整先生,先生的凳子上给他放颗糖,一坐下去一屁股糖,裤子都脏了,各种各样的,大家不承认,好玩的。所以那个时候当老师的有一个观念,叫做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做先生。一辈子没有办法了去教书,要命的,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就做先生,要吃饭。

    几十年来我们看下来,现在全世界一样,像外国人美国人一样,真正外国一个大学教授的待遇,绝对不像一个歌星,不像一个演员来的好。到现在还是我感觉到家庭无奈做先生。大概古今中外,这是孔子说一以贯之之道,不会变动。

    《大学》南怀瑾先生著述

    本书简介

    “四书”之首的《大学》,自宋以后被视为儒学的入门读物,童子都能熟读成诵。但很少有人知道,常见的《大学》,是经过二程特别是朱熹改编、注解而成的,与《大学》原文、原旨有重大不同。

    南怀瑾先生认为《大学》原文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他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微言大义重新加以阐发、揭示,旁征博引,辨析入微,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千百年来士大夫内圣而外王的开辟路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自我期许,其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昭然俱在。

    本版《原本大学微言》与之前大陆通行的简体字版有较大的差异,我们根据南师最早的底本重新加以整理,还原了《原本大学微言》的“原本”风貌。

    《大学》南怀瑾先生著述

    “四书”之首的《大学》,自宋以后被视为儒学的入门读物,童子都能熟读成诵。但很少有人知道,常见的《大学》,是经过二程特别是朱熹改编、注解而成的,与《大学》原文、原旨有重大不同。

    南怀瑾先生认为《大学》原文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他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微言大义重新加以阐发、揭示,旁征博引,辨析入微,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千百年来士大夫内圣而外王的开辟路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自我期许,其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昭然俱在。

    《大学》南怀瑾先生著述

    关于《原本大学微言》

    南师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一书,原是南师自己亲自撰写的,只不过是用讲述的语气而已。多年来,有不少读者问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本书的文字、辞句,很多处不像是讲课的整理。  

    可是,在出版说明和编辑说明中,为什么说是整理的讲记呢?  

    二〇一二年先生辞世后不久,我曾说过,南师每本书的前因后果,只要是我经手的,或知道的,我都要陆续加以说明,使读者得以清楚了解因缘背景,其实也是一个交代。  

    老师曾多次公开讲解《大学》,大约是一九九二或九三年,曾在香港面对少数听众,讲过全部《大学》,本来是计划整理成册出版的。但是,整理《四书》之类的讲记,极不容易,必须多少有些古典文化的学养,才比较方便。尤其先生在讲课时,涉及古典文化太广太深,举凡历史、经典、诸子百家等,皆随手拈来,如果对典籍较少涉猎的话,记录起来是颇为困难的,更不要说整理成书了。  

    在多次不成功后,我曾建议先生,还是自己写吧!  

    一九九六年春,先生开始写了,是用讲话的语气撰写的。这次写书,不可能像写《禅海蠡测》那样写了,因为环境不同,年龄不同,心情不同,条件也不同。  

    老师用讲解的口吻,写《原本大学微言》,一方面不必像写文章那样严谨,另一方面有空间可以修改。先生每日深夜写二、三千字左右,次晨由宏忍师带至办公室打字。由于这个稿子的因缘,宏忍师才开始学习用计算机的。  

    一九九七年春夏之交,周勋男与我,在海南听完王财贯先生有关读经的讲演后,再到香港,先生当众拿出所写的书稿,对我们两个说:你们二人带回台湾整理吧!我说,两个人做一件事反而麻烦,由周勋男整理就好了。 

    回到台湾不久,老师就开始关心整理的进度,几乎三天五天就打电话问我。因为周勋男是慢工出细活的作风,最后完工后,他又说要写一个编辑说明时,老师等不及了,并吩咐我写一个出版说明就好了,赶快出版。  

    我匆忙写了出版说明,又传真到香港,经老师认可后,周勋男的编辑说明也写好了。他的说明写得很好,等于是一篇导读,老师也认为不错,但老师仍坚持出版说明不撤销。于是这本《原本大学微言》,就在一九九八年出版了。这本《原本大学微言》,仍是先生所写的原样,修订整理不多,连引文的疏漏之处都未补正(老古版645页,“上谕诸贝勒”段)。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们都认为,老师写的不会错。  

    当这本书印好后,老师对自己的封面题字不满意,内容版面字体也不喜欢,又有些错误之处,于是又重新设计,改正错字重新印刷。  

    十六年过去了,现在经各方会同努力,重新订正偏差错误,在新版印行之际,回忆以往经过,不免略加述说,聊以为记。  

    刘雨虹  

    二〇一四年 夏

    关于《原本大学微言》

    南师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一书,原是南师自己亲自撰写的,只不过是用讲述的语气而已。多年来,有不少读者问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本书的文字、辞句,很多处不像是讲课的整理。  

    可是,在出版说明和编辑说明中,为什么说是整理的讲记呢?  

    二〇一二年先生辞世后不久,我曾说过,南师每本书的前因后果,只要是我经手的,或知道的,我都要陆续加以说明,使读者得以清楚了解因缘背景,其实也是一个交代。  

    老师曾多次公开讲解《大学》,大约是一九九二或九三年,曾在香港面对少数听众,讲过全部《大学》,本来是计划整理成册出版的。但是,整理《四书》之类的讲记,极不容易,必须多少有些古典文化的学养,才比较方便。尤其先生在讲课时,涉及古典文化太广太深,举凡历史、经典、诸子百家等,皆随手拈来,如果对典籍较少涉猎的话,记录起来是颇为困难的,更不要说整理成书了。  

    在多次不成功后,我曾建议先生,还是自己写吧!  

    一九九六年春,先生开始写了,是用讲话的语气撰写的。这次写书,不可能像写《禅海蠡测》那样写了,因为环境不同,年龄不同,心情不同,条件也不同。  

    老师用讲解的口吻,写《原本大学微言》,一方面不必像写文章那样严谨,另一方面有空间可以修改。先生每日深夜写二、三千字左右,次晨由宏忍师带至办公室打字。由于这个稿子的因缘,宏忍师才开始学习用计算机的。  

    一九九七年春夏之交,周勋男与我,在海南听完王财贯先生有关读经的讲演后,再到香港,先生当众拿出所写的书稿,对我们两个说:你们二人带回台湾整理吧!我说,两个人做一件事反而麻烦,由周勋男整理就好了。 

    回到台湾不久,老师就开始关心整理的进度,几乎三天五天就打电话问我。因为周勋男是慢工出细活的作风,最后完工后,他又说要写一个编辑说明时,老师等不及了,并吩咐我写一个出版说明就好了,赶快出版。  

    我匆忙写了出版说明,又传真到香港,经老师认可后,周勋男的编辑说明也写好了。他的说明写得很好,等于是一篇导读,老师也认为不错,但老师仍坚持出版说明不撤销。于是这本《原本大学微言》,就在一九九八年出版了。这本《原本大学微言》,仍是先生所写的原样,修订整理不多,连引文的疏漏之处都未补正(老古版645页,“上谕诸贝勒”段)。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们都认为,老师写的不会错。  

    当这本书印好后,老师对自己的封面题字不满意,内容版面字体也不喜欢,又有些错误之处,于是又重新设计,改正错字重新印刷。  

    十六年过去了,现在经各方会同努力,重新订正偏差错误,在新版印行之际,回忆以往经过,不免略加述说,聊以为记。  

    刘雨虹  

    二〇一四年 夏

    关于《原本大学微言》

    南师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一书,原是南师自己亲自撰写的,只不过是用讲述的语气而已。多年来,有不少读者问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本书的文字、辞句,很多处不像是讲课的整理。  

    可是,在出版说明和编辑说明中,为什么说是整理的讲记呢?  

    二〇一二年先生辞世后不久,我曾说过,南师每本书的前因后果,只要是我经手的,或知道的,我都要陆续加以说明,使读者得以清楚了解因缘背景,其实也是一个交代。  

    老师曾多次公开讲解《大学》,大约是一九九二或九三年,曾在香港面对少数听众,讲过全部《大学》,本来是计划整理成册出版的。但是,整理《四书》之类的讲记,极不容易,必须多少有些古典文化的学养,才比较方便。尤其先生在讲课时,涉及古典文化太广太深,举凡历史、经典、诸子百家等,皆随手拈来,如果对典籍较少涉猎的话,记录起来是颇为困难的,更不要说整理成书了。  

    在多次不成功后,我曾建议先生,还是自己写吧!  

    一九九六年春,先生开始写了,是用讲话的语气撰写的。这次写书,不可能像写《禅海蠡测》那样写了,因为环境不同,年龄不同,心情不同,条件也不同。  

    老师用讲解的口吻,写《原本大学微言》,一方面不必像写文章那样严谨,另一方面有空间可以修改。先生每日深夜写二、三千字左右,次晨由宏忍师带至办公室打字。由于这个稿子的因缘,宏忍师才开始学习用计算机的。  

    一九九七年春夏之交,周勋男与我,在海南听完王财贯先生有关读经的讲演后,再到香港,先生当众拿出所写的书稿,对我们两个说:你们二人带回台湾整理吧!我说,两个人做一件事反而麻烦,由周勋男整理就好了。 

    回到台湾不久,老师就开始关心整理的进度,几乎三天五天就打电话问我。因为周勋男是慢工出细活的作风,最后完工后,他又说要写一个编辑说明时,老师等不及了,并吩咐我写一个出版说明就好了,赶快出版。  

    我匆忙写了出版说明,又传真到香港,经老师认可后,周勋男的编辑说明也写好了。他的说明写得很好,等于是一篇导读,老师也认为不错,但老师仍坚持出版说明不撤销。于是这本《原本大学微言》,就在一九九八年出版了。这本《原本大学微言》,仍是先生所写的原样,修订整理不多,连引文的疏漏之处都未补正(老古版645页,“上谕诸贝勒”段)。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们都认为,老师写的不会错。  

    当这本书印好后,老师对自己的封面题字不满意,内容版面字体也不喜欢,又有些错误之处,于是又重新设计,改正错字重新印刷。  

    十六年过去了,现在经各方会同努力,重新订正偏差错误,在新版印行之际,回忆以往经过,不免略加述说,聊以为记。  

    刘雨虹  

    二〇一四年 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南怀瑾先生著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nn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