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真实的幸福》

再读《真实的幸福》

作者: 梅子吉祥如意怀德 | 来源:发表于2023-07-08 08:56 被阅读0次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应用我们的突出优势:

      (我的优势:1、用心意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家务活儿管理及两个人一起料理家务活儿,保证家庭环境干净整洁,2、和爱人一起用心意做一日三餐,3、每天持续学习,抄写喜欢的文字,撰写晚安日志,培养自己幸福、快乐体质,做一个长期幸福快乐主义者);有意义的生活还要加上一个条件——将这些优势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上。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孕育着意义的生活。

      真正的幸福来源于我们对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的辨别和运用,来源于我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它是可控的。如果我们想变得更幸福一些,则需要改变对过去的消极看法,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                                    ——马丁·塞利格曼

        什么是幸福?做好事会产生幸福感,这不同一般的感官愉悦,当你用你的能力和优势去应对一项挑战并圆满完成时,你会有幸福感。感觉是暂时的,它不是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人格特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会反复出现。优势和美德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它会带来积极的感受和满足感。 乐观的人倾向于把目前的困难解释成暂时性的、自己有主控权的,以及只有在这个情境下才会如此的。

        真实的幸福来自于提升我们的精神层次。幸福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他行为。

        塞式幸福法则一:情绪和认知,两者会互相启动对方。只要你认为过去会主导未来,你就会变成一艘被动的船,不会主动去改变航程。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童年事件会影响成人的人格,也没有任何证据指出过去能决定未来。童年的不幸不能决定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吸毒、性问题、失业、攻击性、酗酒或暴怒,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在作者看来,情绪的确是被一层膜所包裹,但这是一张可以穿透的膜,这叫做适应。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如果不去管情绪,情绪会自己消散,能量从膜中渗出,经过一阵子的情绪渗透作用(emotional osmosis)后,这个人便又回到了原来的情绪状态。所以不论是把情绪发泄出来,或是一直在情绪中挣扎,都会使情绪发酵好几倍,把你禁锢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徒劳无功地处理已经发生的错事。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对过去的不幸夸大其词、念念不忘,这两种行为是我们得不到平静、满足和满意的罪魁祸首。感恩和宽恕能够让我们逃离误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塞式幸福法则二:永久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放弃多久——对坏事永久性的解释会造成长期的无助,而暂时性的解释则可以迅速恢复。普遍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把无助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是只维持在原来的地方。找到好事的永久性和普遍性原因,和对不幸事情作出暂时性和特定性的解释,是希望的两个支柱。对不幸事情作出永久性和普遍性的解释,以及认为好事情是暂时的和特定的,则是绝望的原因。所以反驳自己悲观想法的第一件事,便是认识到这个想法不对,然后把它当做是外人对你的指责来反驳,外人的目的就是要让你生活不幸福,你可不能让他得逞。紧抓着它只会让你更难过,因为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所以你应该把注意力转到你可以改变那些事情上,你应该去想想:这个情境可以改变吗?你该如何改变它?从现在开始,你每天都练习一下。不要特意去搜寻不好的事,你应该就日常发生的事来做这个练习。当你听到消极的想法时,反驳它,把它赶尽杀绝,并将它记录下来,这样的练习请持续至少一周。(ABCDE模式反驳: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这件事情一定有好的办法解决,当下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我们只需内心平静,积极探索更合适的方法)C(consequenc)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当我们平静的探索解决方法时,一定可以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找到的时候,我们就交给时间,很多问题都是通过不断学习超越的)D(disputation)代表反驳(反驳可以启发我们探索更好的方法)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激发。(所有的反驳都源于积极思维方式,探索到更好的方法可以提升我们面对状况的心境界)如果在不幸的事件发生后,你有效地反驳了自己的悲观想法,你便可以改变自己受事件打击时反应,使自己变得更有朝气。)未来不全像你想象的那样糟糕。未来可期。

    塞式幸福法则三:愉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也就是哲学家说的“直感”(raw feels),例如狂喜、兴奋、高潮、欢笑、兴高采烈和舒适。这纯粹是感官上的满足与快乐,不需要思考。满意是做了我们最喜欢做的事而带来的感觉,但它不一定伴随着“直感”。我们首先要找出会带给我们愉悦的东西,其次是把愉悦分开放入生活中,中间的间隔要长些。假如我们发现在我们把间隔拉到足够大之后,自己对某样东西的欲望逐渐消退,甚至转为反感,这可能就不是愉悦而是上瘾。

      心理学家发现了五个提升品味能力的方法:

      与别人分享;建构记忆;祝贺自己;使知觉敏锐;专注。 科学上所研究的品味和正念,都起源于佛教,这并不是偶然的。佛教可以使心灵达到宁静的境界,作者塞利格曼强力推荐莱文(Marvin Levine)的《佛教和瑜珈的积极心理学》。我们可以认为愉悦是生理上的满足,而满意则是心理上的成长。高心流的人认为低心流的人生活比较有趣,他们也希望每天下了课就去逛大卖场或看电视,而不是做功课。不过他们虽然认为眼前所做的并不是“享受”,但他们相信将来会享受到现在辛苦的回报。我的早饭都是“捷径”——别人替我做好了,不需要我有任何技术或付出任何努力。如果我的人生充满了这种容易获得的愉悦,不需要我面对挑战,不需要我发挥优势,我会怎么样?我永远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潜能,永远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挑战,而这种生活就会剥夺了我们体验美好的机会,满意的定义正好与“沉溺于自我感觉”相反,因为它不包含感觉、情绪,不包含自我意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满意驱散了自我沉溺,而且满意所产生的心流越多,一个人就越快乐幸福。感恩、宽恕和如何避开决定论的教条,能增加过去的积极情绪;通过反驳学会希望与乐观,增加未来的积极情绪;打破习惯化的陋习,通过品味、正念来增加现在的积极情绪。抓住现在的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一种必备能力。

        用我们的优势帮助我们变得更幸福。(塞利格曼教授的书里有关于如何判断自己优势的内容)投入地做某种工作绝不只是听到有个声音说:如果你进入这个领域,世界会更好。难民营的工作人员、程序员、反恐组织成员或是比较体贴的侍者,都能为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用幸福斟满人生为了感受到高心流,选择主动地或是被动地使用我们的休闲时间就很重要了。心理学家哈赞(Cindy Hazan)告诉我们,爱有三种:第一种爱能给我们舒适、接纳与帮助,可以提升我们的信心,指引我们的方向,我们也会爱对方,最典型的例子是孩子爱他们的父母。第二种爱是我们会爱那些依赖我们为生的人,如父母对子女的爱。第三种爱是浪漫的爱——把对方理想化,将双方的优势和美德放大,将双方的缺点缩小。结婚真是个奇妙的安排,它使我们在一把伞下收获这三种爱,这使得婚姻历久不衰。当你发现自己在谈一个危险话题时,不论它是金钱、性或是岳父母、公婆,马上提醒自己:“这是最危险的话题,马上采用说话者-听话者仪式。”当这个仪式启动时,拿出一块小毯子(或任何东西来表示说话者的讲台)。不要想去解决问题,这里只是倾听,一定要先听对方的话才可能解决问题。轮到你说话时,请说你的思想和感觉,不要去谈你的解释和观点。 只有我们在所爱的人眼中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婚姻才可能是深沉的、甚至是不理性的承诺。如果我们可以被取代,爱将是很肤浅的。我们在对方眼中具有不可取代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优势和我们的独特性。有些很幸运的人可以爱别人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爱。他们既像河流一样汩汩地流淌着爱,也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爱,这是达到爱的最有力的途径。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忘记积极心理学的三个教养原则:1.、积极情绪扩展并建构了孩子智力的、社会的和身体的资源,这使他长大后有所依;

2、鼓励孩子的积极情绪,使他们能尽早启动积极情绪的向上螺旋;

3.、孩子的积极人格特质跟他的消极特质一样真实。做父母最快乐的事应该是建构孩子的积极情绪和人格特质,而不是去化解他的消极情绪,消除消极人格特质。

      培养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能力。

相关文章

  • 如果你想拥有幸福——再读《真实的幸福》

    一年之后,再读《真实的幸福》,感受是不同的,很愉快的发现自己已经从轻度悲观到中度乐观,区别于心灵鸡汤,本书...

  • 再读 <<幸福的方法>>

    因结缘校友读书会,故而加入了7月的"不读就出局"的读书活动.最开始加入这个读书活动的冲动是缘自对读书活动的好奇 (...

  • 再读《幸福了吗》

    《幸福了吗》这本书第一次拜读是在2008年,今天借10日读书计划,算是第二次真正拜读。两次读书的时间相差10年,对...

  • 真实的幸福

    《真实的幸福》这本书回答了我们很多与幸福有关的问题。 一、真实的幸福来自于哪里? 真实的幸福并非短暂的感官愉悦,它...

  • 真实的幸福

    夫妻之间感觉到幸福,从源头上来讲,属于与父母的相处有关,安全性,焦虑型,回避型,最好的是安全型,每当问题发生的时候...

  • 真实的幸福

    关于作者 马丁·塞利格曼,在美国心理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19...

  • 真实的幸福

    我们绝大部分人一说成功,无非是名利,荣誉,社会地位这些可量化的物质层面的东西。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离不开...

  • 真实的幸福

    多年前的读书会,感觉还在,内容忘光;本周精读再遇此书,今日倍觉亲切,感慨,也纠正了一个认知误会:正念,原来不是指的...

  • 真实的幸福

    今天在车上,看到熊猫书院推送的本周学习书籍,名曰:真实的幸福,顿时就被吸引住了。确实,在现在的社会,幸福和爱情一样...

  • 真实的幸福

    前段时间听四个字的老师分享关于如何读书的时候讲到了这个问题。用书里的话来回到这个问题。 首先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真实的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pr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