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赢得心灵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感受颇深。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第一编是我的教育观,后两编分别是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好老师是这样炼成。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这一篇。
在顶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的今天,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比较看中学生的成绩,平日里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更是备受关注,相比之下,大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的受关注度也就不言而喻。而在李老师的“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这一篇中就有提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论是未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他所关注的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来注定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孩子。是的,细细想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固然会因为那些未来成功了的孩子而骄傲自豪,但一个学校甚至一座城市在多少年后又会有多少人成为我们所谓的“名人”。大部分孩子都会成为善良勤劳富有的普通劳动者,而我们在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关注的求学阶段,似乎少给了他们一些什么。
我带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都很简单,天真可爱。在平日的学习中,孩子对事物或是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有的就像天才一般对什么都颇感兴趣又能积极探索,有的又像一个等待着被关注的小猫般安静地呆在那儿。正是李老师的这种教育理念及时地提醒了我: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都会是我们的骄傲。
我想只要我们坚持用真诚的心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走进他们的心灵,相信他们会进步的。
后进生的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教给学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自身的遗传因素、社会及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主观能动性,其中主观能动性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后进生内心深处都有美好道德的萌芽,但因为自制力不强,或由于失败而引起的自卑感,这些萌芽被掩盖了。教育者的机智在于引导后进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帮助他们发掘闪光点。
教师应善于创设机遇,精心设计一些集体活动,比如召开鼓舞人心的班会,开展精彩动人的演讲比赛,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组织我为班级增光彩活动……,给他们提供发挥优势展现自我的机会,并适时予以激发、加以引导、给予肯定,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有趣的活动、成功的喜悦、自豪的集体实现由课外到课内的兴趣迁移。实践证明,这不仅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点燃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火花,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上进心。因此对于后进生前进的每一步,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多给一次机会,多给一点鼓励;多一些欣赏,多一点信任。因势利导,增强他们克服缺点和错误、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正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教师既要允许他们的反复,又要坚持不懈的鼓励,引导他们,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发展。后进生的教育要有个性,不以成败论英雄。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分数仅仅是评价学生某一方面的一个手段,并不是评判一个学生好坏的依据。由于智力、行为习惯、知识基础、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后进生很难在分数上取得明显的进步。作为教师更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做到因材施教。后进生往往隐含许多特长,他们有的擅长体育活动,有的喜欢文艺表演,也有的喜爱写作、绘画等等,教师只要善于给他们展现特长的机会,突出他们某一个不被人注意的优势,以此在同学面前树立新形象,并以此作为各方面进步的扩散点。如平时学习成绩差,但又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教师可以多培养他这方面的特长,让他在乒乓球训练中显露水平,同时教育他没有文化将来当不了优秀运动员,以此驱使他认真学习,全面进步。
总之,对于每个学生,教师要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用真挚的爱心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用教师的机智鼓励、引导、教育他们,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