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通里穴”治疗。
2、 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
3、 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4、 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十五络脉是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