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友志斌兄前日发来一张截图,上头是XX讲书年VIP限时买一送一的广告,还有附赠课程及福利的条目,他说他想买,但又很犹豫。
一是怕自己有了这种依赖,以后不看书时,就没那么大压力了(安慰自己已经听过)。尽管如今看书不多,但还是很享受看一本书记几百条笔记的过程,而他觉得这个过程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是虽然听XX老师的总结,比他自己看书还好,也更有深度,但知识汲取的方式一旦变得如此简单,他又担心自己会少了很多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是其它各家知识付费平台上免费的课程和节目本已很多,听都还听不过来。
思来想去,最后他还是买了,但是这纠结的过程,我倒是也颇有体会。
(二)
这些年我自己在知识付费上亦花了不少钱,不同平台,不同会员,不同课程。
但这些消费,我和志斌兄一样,也并非出于缓解知识焦虑的目的,而纯粹是因为碰上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仰慕信任的老师。
要知道,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是没法自己选的。安排到谁,就是谁,好坏只能看运气。
课程就更不必说了,人家安排上什么,就得上什么,他们才不管你喜不喜欢。
而知识付费在这方面的一个好处是,你可以自己选择老师,选择你自己想学的内容。
不是为了升学,也不是为了考证,而单纯只是出于兴趣,出于好奇,出于他讲得能让你“爽”。
非要类比,就应该像是打游戏的人去看大神打游戏的直播那样的感觉吧。
(三)
如今我们的时间都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若想要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大块的时间学习,实在有些困难。
因此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对于热衷学习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必要。
可碎片化学习通常都有个bug,那就是不够系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接收多了,脑子就容易乱,要用的时候也提取不出,近似于消化不良。
相对来说,碎片化学习些付费的精品课程,多少就能够解决这种麻烦。
因为这些课程通常都是由专业的学者和专门的团队一起打造,系统性强,干货多,讲述方式因为要面向大众,因此也会更通俗,使人更易接收。
此外他们还会配好全文文稿、思维导图、总结,你可以边听边读,或者听后再读。你若有心,就一定能够将这些知识吸收、吃透。
(四)
那它究竟会不会影响阅读呢?
有一说一,一定会的。毕竟,时间就这么点,用在这个地方多,用在另一个地方必然就少。
至于听完别人讲书或课,会不会导致自己不去读书,或者傻乎乎以为自己听过就算懂了呢?
很难说,这还得看人。
可是,问题在于,就算不去进行碎片式学习,就一定能保证自己会去系统阅读、深入思考吗?
这同样很难说,还是得看人。
如果一个本来就不怎么爱阅读的人,又想通过碎片化方式学习,学了肯定就比不学要好,所谓“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而本身已有阅读习惯的人,如果能利用好通勤时间,或是在那些不方便读书的场景,也进行一些碎片化的学习,以此补充和丰富其知识结构,我想,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吧。
(五)
书总归是读不完的,每一年出版的新书,恐怕都够人读一辈子了,更何况还有古往今来,各个国家,各种文明,那么多传世的经典。
然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阅读爱好者来说,出于兴趣,真正需要去深读的书,恐怕也不会有很多,毕竟,有些书你可能还得一读再读。
生命苦短,书海无涯,再加上如今占用我们时间和精力的东西那么多,如何才能尽可能了解更多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呢?
那就不妨,读那些你非读不可的,听那些你渴望了解的吧!两手抓,但两手都要有系统。
而在我看来,很多的课程,其实就像是一块敲门砖、引路石。它们把一门门原本只在象牙塔里自嗨的学问,变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现实,以此吸引我们走进那个神秘的世界,去观望、了解、学习乃至应用。倘使兴趣被激发出来,那么自己就会忍不住行动起来,去主动寻找更多,阅读更多。
哪怕这种了解最后仅仅到此为止,那也很好,起码你对此不再是一无所知,也许将来,它还会在某个时刻显现出它的力量和作用。
就像黑暗中,一盏一盏小灯被渐次点亮,开始时毫无规律,分布错落,可越到后来,你看得越清,这时才发现,它们彼此互相关联,共同照亮了一幅知识的地图。有这地图,不能保证成功,也不一定有用,但它,的的确确,会点亮你世界的灵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