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
最近几天在翻舍友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不知该对这书作何评价但是有一句话印象还挺深刻的,他说:“当你遇到了很强势、非逼你认输不可的人,如果认个输并不会伤害到你的原则,我就建议你一笑置之,把那个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这会显得你肚量很大,对方也会很乐意跟你进一步合作。”
可能每个人身边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过这种人,我记得以前在本子上也纪录过类似这样的话,于是翻出来,原话是这样的:小时候非指着对方为对、错而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早就过去了,现在早已学会一笑置之,不是没有了当初的那股执着劲儿,而是觉得有些事情在自己心里有个判断就好了,别人懂就懂,不懂就算了,很多时候,争论、辩解和解释都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所以面对这种事情,“一笑置之”也是我特别赞同、特别喜欢的一种做法。但是我并不同意他说的这样做是为了“显得你肚量很大,对方也会很乐意跟你合作”
一,“一笑置之”或许是让别人静下来思考的很好的方法,也或许是你特别无语的一种做法,但是绝不会是让别人觉得你是个肚量很大的人,因为你所谓的认输是别人认为的理所当然。
二,“一笑置之”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让对方和你合作,那在我看来真是太天真了,一个需要你保留意见,随时“认输”的人,如何才能合作的愉快呢?
所以蔡康永说:“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我特别不赞同。我觉得,一个真正会懂说话的人应该是那种既能听取别人的理解又能把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别人的人,这需要两个理解说话的人才能完成。
如果说出的话总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总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很会说话,那么在我看来说话真是个太世故的行为了,已失去了它本应有的闪光点。
我一直觉得,“一笑置之”在很多时候实属无奈之举,如果辩驳能带来彼此都想要的结果时,我们为什么不呢?只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一笑置之”的方法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说话大多时是互动的事儿,虽有“道”,却也无“道”。少些虚假和浮夸,多些真诚和理解,或许比什么都有效率、有作用的多。
由此看来,与其花费一些钱去买各种各样的说话之“道”还不如用这些去咖啡店买杯咖啡,然后静坐思考何为属于自己的“道”。
其实就“说话”而言,在很多时候都渗透着一些阶级性,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说出来的话会让别人产生不同的意见,与其刻意的模仿某些人的说话之道,倒不如多去参加些聚会、多认识些朋友,当交谈变得越来越多,当见识变得越来越广,当经历越来越丰富,当履历越来越精彩,你自会形成属于自己的说话之“道”。
所以,不必刻意而为之,说话这些事儿,顺其自然便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