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鬼故事:
有一个人走夜路。在一座山里,那个人一直走啊走,走了一晚上,却始终没有走出来,累得筋疲力尽。
第二天天一亮,这个人一看,一大片草地都被他踩平了,原来他一晚上都在原地打转。
父亲说,这个人是碰到鬼了。
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叫“鬼打墙”,意思是:分不清方向,自我感知模糊,不知道要往何处走。
在投资理财中,我们也会碰到“鬼打墙”现象,陷入理财的怪圈。
本来让自己的资产变厚,是我们每一个理财人对理财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摸不清方向,我们往往会陷入“又穷又忙”的窘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投资理财的怪圈有哪些?你又碰上了哪一种?
1、满仓后套牢,被迫变成长期投资
对风险的预估不足,看中了一只股票,大资金杀入。
而后下跌,补仓;再下跌,再补仓,直到再也补不动。套牢后被迫变成了长期投资。
然而有些股票有生之年能解套,有些股票可以传给子孙,但有些股票,会直接让资金归零。
打破怪圈:永远不要满仓。
2、抄底抄到半山腰,割肉,再抄
市场跌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抄底的机会到了,于是买入。市场继续下跌,继续抄底。
抄着抄着,发现市场像个无底洞,还没完没了地下跌。受不了了,割肉离场。
过了一段时间,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寻找新的抄底机会。
打破怪圈:永远不要猜底在哪儿。
3、卖了就涨,不卖就跌
看到手里的股票基金赚钱了,赶紧落袋为安。
可是市场继续上涨,人家都在赚钱,看着实在手痒痒,于是又高价买回,然后市场跌了。
或者手里一只基金赚钱,一只基金亏钱。看着亏钱的那只就闹心,干脆把亏钱的卖掉,换成赚钱的。结果亏钱的那只开始发力了。
打破怪圈:在买入时就制定卖出计划,一旦触及到自己的卖出点,按计划执行,不管后面的市场是涨是跌。
4、跟风买入,跟风卖出
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赚,为什么亏。
听人说黄金跌了,是买入好时机,于是赶紧买黄金。
又有人说,现在炒币可以发大财,谁谁谁都发财了,于是又匆忙进入币圈。
于是,自己无论到哪,都成了一棵韭菜。
打破怪圈:不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5、为了省钱,压榨生活,最后演变成报复性消费
听人说想攒钱,无外乎开源和节流。一时开不了源,于是就开始节流。
不管什么开支,先想着怎么削减它。
时间一长,觉得生活特艰难,开始迷茫为什么把生活过成了这个样儿,杨白劳似的。
一朝觉醒,开始报复性消费。就像弹簧一样,开始压制得多狠,后来的报复性消费就多强。
打破怪圈:学会记账和预算,理性消费。
李笑来在《韭菜的自我修养》中提到摆脱“韭菜的宿命”的方法:
能不冒险就不冒险。即
便是必须冒险,也要让
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
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在投资理财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避免自己成为韭菜。
归根结底,要走出理财怪圈,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熟悉的方式,让自己的操作舒服,且长期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