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的一部电影《爱有来生》主演:俞飞鸿、段奕宏,故事围绕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展开,看似讲述人鬼故事,实则谈的是爱情,以及我理解的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8263/f26da8bb43b4313b.jpg)
孤女阿九为了复仇而接近阿明,却在阿明的频频示爱下内心逐渐感化,为何阿九会在内心爱上阿明:
一是自幼和哥哥孤苦相依为命,内心深处极度的缺乏“母爱”,虽然在深山老林里有哥哥的保护,但内心深处还是孤苦无依,哥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哥哥自己都缺爱,如何向阿九表达爱,所以阿九的内心极度渴望爱;
二是阿九和阿明相处的日子里,阿明是真心相待阿九的,打从骨子里透露出的爱意,即便阿明不说,直勾勾的关爱的眼神,还有他为阿九所做的一切,阿九的心已被逐渐融化。
有一场戏里,阿明送了阿九一匹白色的骏马,阿明带着阿九驰骋在山林里,阿九在马上忍不住啜泣起来,为何阿九会哭?因为阿九想起了小时候哥哥为了保护她不被狼群攻击,危急时刻骑着白色大马驮着她逃离了危险。或许是幼时深处危险中的恐惧情节让阿九不轻易表达情感,哥哥一次一次拼了命地保护自己,这是阿九从哥哥身上懂得的爱,爱是拥有保护她的能力。阿九渴望安定平和的生活,她不轻易对阿明表达情感,却通过生活中的细微观察来体贴阿明,正如 她常对阿明说的一句话“茶凉了,我去给你续上”。如果阿九不在乎阿明,她就不会关注阿明喝的茶……
![](https://img.haomeiwen.com/i3508263/dffd36ff45499383.jpg)
阿九的哥哥是阿九的原生家庭,阿九学会的情感和关系互动模式全是从哥哥身上得来的。包括:复仇、爱是能保护她的能力。阿九把对哥哥的依恋转移到阿明的身上……
细细想来,我们和伴侣之间的爱是不是往往也带有我们父母(照顾者)的影子呢?或者我们的伴侣完全是照着父母的相反方向找的?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婚恋观的影响。
小时候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长大了说我要做一个慈父或慈母,可是最后还是变成了严父严母,为何?我们的意识越是抗拒的东西,我们的潜意识越会靠近!就像阿九一样,她的意识深刻知道自己不可以爱上阿明,可是她的潜意识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爱,因为阿明和自己的哥哥太像了,甚至阿明比哥哥更接近自己的“理想父母”形象。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所有的爱情(亲密关系)都是恋父恋母(亲子关系)的延伸。
为什么这么说?不论男女,我们都渴望被对方爱,爱是什么?爱是我能被你“看见”,我不是空气,你的心里要有我。就像小时候我们渴望被父母看见并关注,不论我们努力考试成绩好或干了捣蛋的事都是为了引起父母关注。童年时父母是我们的一切,直到有一天我们开始想要分离,内心越想分离却越是找到带有父母影子的人(朋友、恋人……),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渴望有个人像“理想父母”那样包容、理解、照顾自己。
换句话说,能和你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某种程度也是在扮演“理想父母”的角色,这种“理想父母”是无形的,是一种感觉和默契。你的原生家庭(父母或其他照顾者)是如何人际交往的,你便延续了他们的待人接物方式,包括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有句老话说的:吃谁家的饭,像谁家的人!
原生家庭对每个个体都有深入骨髓的影响!
为何我们看不惯父母的种种作为,却还是忍不住像他们那样为人处事?
幸运的是,我们是成人了,我们有很多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父母的关系互动模式,我们可以尝试了解父母的童年经历,了解那些经历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终身影响?
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的做法没有对错,他们无法教育孩子连他们自己都缺失的能力,正如父母内心缺爱,无法学会爱自己,无法向孩子正确的表达爱,他们又如何教会孩子好好爱自己呢?
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先聊到这儿。
下期推荐电影《乘风破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