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中原,生与厮,长与厮。年少时因为看了很多关于海的文章,开始有所向往。
喜欢加拿大,因为那片颜色刚刚好样子也刚刚好的枫叶。喜欢温哥华,因为那部电影,“别了,温哥华”。在我年少的记忆里,组合成一幅最为喜欢的画面。
三年前,家中的少年去温哥华读书;那个被岁月拉长了的小孩儿成长的很好;女儿去了那个我喜欢的地方,她带给我的,是更多想要去了解更多的欲望……
先生是老实人,不算木讷,却也决然不是在我这种春风诉情长秋雨话凄凉的伪文艺青年这里讨喜的人。曾经忍无可忍跟他讲要关注我的感情生活的时候,他一脸错愕的;“哦?是吗?”会让你觉得他真的是无辜的紧。问题在于,貌似一番深刻思量后,转眼,便又一如既往。
北京的早秋,六级大风吹散了白云,难得的蓝天。这个视角看了十年。人的一生都在每个阶段重点不同,我爱这片天空,可总有割舍;总有散了的一天。
海那边喜欢猫,慵懒,自我;喜欢我就去你身边蹭一蹭,不爱,自是独行客。随便窝在哪里管你天崩地劣先睡好美觉再说。
喜欢秋天,喜欢看一阵风起,树叶萧萧落下的样子;喜欢听干枯了的树叶踩在脚下支离破碎的声音~
海那边 海那边 海那边 海那边 海那边 海那边他要放弃国内的工作;在一众人眼里稳定又不失体面的工作。甚至于,我们已经铺好了可以走得更高更好的路,他决意放弃。我觉得自己应该支持,他想给女儿更好的生活,他想在不惑之年,重新开始。
有些恍惚,和我脑海深处那个中字头单位退休,借着光环让女儿读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嫁个好人家的未来预设不同;还是应该支持他,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做自己想做的事,大不了,重头再来。
———————————————————分割线——————————-
这条分割线来自于两年后。
重新找回app,发现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看上去还有点搬砖的意思。离开体制两年,人几乎废了。那个我曾经做梦都想离开的地方,在心里围了一个城,定格了岁月,定格了那段岁月里的人,现在的我几乎从那里完全脱离出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想要做的事,一件也没有做,这两年,仿佛在时间的长河里把我遗忘了,回头看,吓,怎么都过去两年了。
女儿已经在温哥华读书了。现在读的summer school.她又瘦又高,和刚刚离开我身边的那个小女孩判若两人。觉得还是做些什么吧。打点我这零散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