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什么用,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问一遍?不光是我在问,知乎上类似的问题隔不久就会被顶上热搜。
读书的意义和喜欢的那些书在古代即使是皇帝也质疑过读书的意义,像梁元帝,爱书爱的如痴如醉,结果国破家亡之际,由爱故生恨,一把火焚了宫中收藏的14万卷图书。还大喊:“读书万卷,尤有今日,故焚之”……
看来无论古今中外这都是个共性的问题!
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叫做: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读书是为了明理,既然懂了很多道理,也不一定能过好这一生啊,所以读那么多干嘛!
这个逻辑貌似没什么错,但是你懂了很多道理,都过不好这一生,不懂不就更完蛋了。
就像很多人嘲讽书读多了会变傻一样,对此我的一个爱豆教授说:不是书读多了会变傻,是本来就傻,不读书就会更傻。哈哈哈~我觉得正解!
所以书还是要读的,即使它没什么现实上的意义,精神总是需要喂养的。
即使没有什么刚需,拿它打发一下时间,到另一个世界里重新活一次,再一次….也是很美妙的体验!
下面我来推荐几本书自己比较喜欢的书!
1《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每次有朋友让我推荐一本书,我都首推这本。有点鸡汤的故事却不粘人,刚刚好。
故事就不剧透了,结局很魔幻,但想想却觉得刚刚好。
书里谈了很多,关于天命,关于当下和未来,关于爱…..都很值得思考。
书里至理名言:当你渴望得到某些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协力使你实现自己的愿望。确实很鼓舞人。
2《平如美棠》
看一个读书博主的书评发现的宝藏,讲的主人公饶平如和他妻子的一生。
这本书很神奇的一点是,语言朴实到连书名都是自己和妻子的名字,这感觉就像铁匠工人老李在小县城开了个铺子,名字就叫老李铁铺。
不过幸好作者和妻子的名字都起的极有诗意,放在一起也相得益彰。
整本书就像一个老人的自说自话,讲得特别琐碎,但给读者的沉浸感特别强。
这样的文风在自媒体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博眼球的标题,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极度煽情和吐槽。连仅有的一点人生波折也被描述地像柴米油盐一样平淡。
但你就觉得美,觉得感动! 可能高级的煽情就是真情流露吧!
很丢脸的说,我当时在图书馆读得涕泪横流,把旁边的小哥哥都给吓跑了!
3《大问题》
一本目前发现的最值得推荐的哲学入门书,没有上来就给你扯各个时期的哲学家,然后讲大段的哲学原理给你。
而是以哲学家们常讨论的几个话题入手,引导你像哲学家那样思考。
提前预告,确实会有点烧脑。因为都是一些比较本源和概念性的问题,会颠覆你很多认知。
4《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这本书是瑞典作家巴克曼的处女作,一经发表就迅速蹿红,成为瑞典的头号畅销书。我承认我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吸引了,但后来我把它推荐给了好多朋友。
这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决定自杀,但几次自杀未遂,最后被周围的小伙伴渐渐治愈的暖心故事。整本书贯穿着西方式的黑色幽默,回味一下然后哈哈大笑的体验清新脱俗。
《人物周刊》评价这本书说,“读这本书,你会笑,你会哭,会因此想搬到北欧去,因为那里的一切都更可爱一些。”这个发生在瑞典的故事,如生命庆典般绚丽斑斓,它让我们思考,自己是谁,以及我们要如何过这一生。
也有人称它是《一个人的朝圣》瑞典版,读者评价它“令人愉悦又心碎”“搞笑之余让你感动且哭得稀里哗啦”
备注:这本书有拍成电影哦!
5《如何阅读一本书》
看到的第一本读书方法论类型的书籍,后来我又看过很多此类型的书,但依然爱它如初恋。
市场上大部分的工具书,要么流于理论没有实操,典型的看过全会,一用全废;要么仅仅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方法,深度不够。
但这本书就做到了,既有深度支撑,又能提供简单易行的实操方法。而且行文间兼顾逻辑思辨和文辞优美,这样的作家简直可遇不可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