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甄嬛能成为宫斗冠军,全靠这个思维,人人都懂,却不是人人都会

甄嬛能成为宫斗冠军,全靠这个思维,人人都懂,却不是人人都会

作者: 琪琪妈有话说 | 来源:发表于2022-10-12 15:43 被阅读0次

甄嬛一生没有当过皇后,最后却直接升级为太后,从一个常在一路走到皇贵妃,也是比较传奇的一生。

论家世她没有华妃娘家财大气粗,是开国功臣。

论靠山她也没有皇后乌拉那拉氏,后台强大。

她最大的优势,就是一张酷似纯元皇后的脸。

但是,容颜是最经不起时光消磨的,甄嬛这个优势,很容易消失。

即便她有才情,善解人意,可后宫里还缺柔情似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吗?

她得宠时,大家都觉得她花无百日红,皇上早晚会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但是,最后的结局,却让大家失望了。

甄嬛不仅扳倒了华妃、皇后,甚至还气死了四大爷,真正地笑到了最后。

纵观她这一生,之所以能赢,全靠这个思维:借势思维

一说借势思维,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觉得自己知道,但是不是也有困惑,只知道,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呢?

其实,你只是听说过而已,并不是真正懂了。

王阳明认为:“知”“行”本合一,知而不行,只因未知。

意思就是说,当你觉得道理都懂,却做不到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懂了。如果真的懂了,一定是可以运用的。

后宫里,很多人也都懂得借势,很明显的站队行为,其实就是一种借势。

安陵容站队皇后,就是想要借皇后的势。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好,不仅被剥夺了生育权,还落得个吃苦杏仁自杀的结局。

为什么同样是借势,甄嬛却能赢呢?

因为甄嬛真正的懂借势思维。

首先,她知道该借谁的势。

想要正确判断该借谁的势,就应该有分析现状,看清形势的能力。

刚进宫的甄嬛,就目睹了华妃打残夏冬春,还看见井里有人溺死。

所以,她在没弄清楚宫里情况的时候,选择装病避宠。

因为她知道,卷入后宫争斗之前,搞清楚状况很重要。

而想要看清楚整个后宫的现状,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远远地看。

她不仅看清了后宫的形势,还看清了自己身边哪些人是忠心的,哪些人是势力的留不住的。

再加上余莺儿冒了她的名,就得了皇上的宠爱。

她就有了得宠的把握,才决定开始加入宫斗之中。

她虽然得了皇上的宠爱,却成为出头鸟,成了华妃的头号情敌。

此时,她的处境是,四面楚歌。

皇后看热闹,看她跟华妃斗。

华妃一派的人恨她,在计划如何害她,其他看不惯华妃的,虽然觉得很解气,也只是看热闹。

所以,甄嬛这时候有点孤军奋战。

但她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华妃虽然厉害,却无子,靠得是年羹尧的军功。

年羹尧越来越跋扈,皇上非常不满。

所以,想要对付华妃,一定要借皇上的势。

甄嬛正确的判断,皇上才是扳倒华妃的关键。

虽然皇上对她有情,年羹尧也有功,但是绝不能容忍有人功高震主。

只要年羹尧倒台,华妃也就离失宠不远了。

扳倒皇后,甄嬛依旧是借了皇上的势。

因为虽然是后宫的争斗,其实最有话语权的还是皇上。

只要研究透了皇上的所思所想,那便能借皇上的力量,成就自己。

但是“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甄嬛厉害的不仅是能借势,还能准确地判断“势”的变化。

当她决定扶持四阿哥的时候,其实,她要借的势已经从皇上身上,转移到了四阿哥身上。

鬼谷子说: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甄嬛既能准确地判断当前形势,又能顺势而为,所以,才能借势而上。

其次,她知道如何借。

光知道要借谁的势是不行的,还需要知道如何借。

也就是要有一套可以执行的计划,或者方法。

简单说,就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第一步,全面了解被借势之人的心思。

第二步,顺势而为。

比如,在跟华妃斗的时候,她通过皇上对年羹尧的一系列不满行为,判断皇上是要对付年羹尧的。

当皇上问她怎么看待朋党的时候,她虽然回答后宫不能干政,但心里知道,这件事是针对年羹尧在朝中结党营私这件事的。

当皇上说就想听一听她的看法,不算干政的时候。

她还是小心翼翼地引用欧阳修的《朋党论》的话,意思是朋党因利而聚,必然无利而散。

她告诉皇上,任何烦心事都不能成为皇上的烦心事。

甄嬛了解皇上要收拾年羹尧的心思,但是又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年羹尧在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

于是甄嬛就针对皇上这个顾虑,告诉皇上,他们虽然现在都聚在一起,都是因为利益。

一旦年羹尧倒台,没有了利益,必然会树倒猢狲散。

这样既解了皇上的心结,又推进了自己的目标。

甄嬛也知道,皇上现在还需要年羹尧,外出征战,平定叛乱,虽然他很猖狂,但是皇上还会忍着他。

所以,皇上虽然动了杀掉年羹尧的心思,但是却赏他更多,也更加宠爱华妃。

其实是纵容,让他们更加膨胀,犯了大错,再下手惩治。

甄嬛看清楚了这点,才没有缠着皇上使小性子,而是顺着皇上的思路,静静等待。

因为,她心里清楚,皇上这是欲擒故纵,年羹尧凉凉是迟早的事。

有时候,借势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的是静待时机。

如果借势想要立刻见效,十有八九会走偏,借到的势很可能是假势。

比如安陵容,先借了甄嬛的势,但是觉得效果不明显,继而转头又去借皇后的势,虽然有了效果,却注定以悲剧收场。

因为皇后借给她的势,其实是个陷阱,只是利用她害人而已。

最后,借到以后,她懂得如何用。

借势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借到以后,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自己再来临门一脚。

扳倒华妃是甄嬛的目的,但是皇上的目的是铲除年羹尧。

铲除年羹尧以后,皇上只是贬了华妃,冷落她,并没有想要杀掉她。

甄嬛知道皇上念的是旧情,还有对华妃的惭愧,毕竟当初是他亲手策划打了华妃的胎,还赐给她避孕的欢宜香。

如果,皇上看到华妃可怜的样子,说不定会起了怜悯之心,恢复她的地位。

这时候,她该借的势已经借到手了,剩下的就需要自己来完成了。

她去找华妃,把皇上害她孩子的事情捅出来,断了华妃的念想,真正的杀人诛心。

华妃娘家的亲戚被杀的被杀,被流放的流放,年家已经土崩瓦解,没有了往昔的荣耀。

她也变成年嫔,地位一落千丈。

又知道被皇上算计,一生无子,心灰意冷,才选择撞墙而死。

甄嬛攻其弱点,杀人诛心,真正地打败了华妃。

即使华妃不自杀,也不会原谅皇上,两个人也不会有和解的一天。

皇后其实也懂得借势,也借了皇上的势,让甄嬛误穿纯元的旧衣,触犯皇上的禁忌。

借此捅出皇上只不过是把甄嬛,当成纯元的替身而已。

甄嬛心气高,接受不了现实,生下胧月后去甘露寺。

其实,此时皇后并未真正打倒甄嬛,而她却错误判断,甄嬛已经再也成不了对手了。

她的大意,给了甄嬛反击的机会。

特别喜欢这句话:做人要心中有佛,手里有刀,菩萨心肠对人,金刚手段做事,走心时不留余力,拔刀时不留余地,春风得意时布好局,方能四面楚歌时有退路。

感觉这句话,就是甄嬛的写照。

甄嬛虽然心机很重,但是她对付的都是害她的人,并没有主动去害人。

所以,她才能不管何时,都能理得清思绪,该下手时绝不心慈手软。

皇后却都是计划着如何害人,才在得逞以后,产生一种胜利的满足感。

恰恰是这种满足感,会麻痹她,让她容易大意。

所以,同样是借势成功,结局却不同。

因为借势成功,并不是真的成功,而需要把借到的势,为我所用!

《善战者说》里有一句话说:势是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的资源,放在不同的“势”中,可以发挥出不同的效能。

甄嬛本来各方面都不是最有优势的,却因为借到了皇上的势,而在后宫崛起。

面对后宫的争斗,也是巧妙地利用皇上的势,化险为夷。

就是因为,她能看清楚势在哪里?知道怎么借到,而且借到以后知道怎么用。

她借势的目的是保护自己,并不是害人,这点也很重要。

菩萨心肠为她积福,金刚手腕为她除害。才让她失势时,不抱怨,得势时,不狂喜。

以一颗平常心,顺势而为!

大家好,我是@琪琪妈有话说(琪琪妈的成长经),关注我,持续为你分享精彩内容!一起快乐追剧,感悟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甄嬛能成为宫斗冠军,全靠这个思维,人人都懂,却不是人人都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ef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