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到“专栏的一种更丰厚的打开方式

"得到“专栏的一种更丰厚的打开方式

作者: 心悦晨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18:16 被阅读0次

    王者的16万字的学习笔记

    可能你也知道罗振宇,可能你还知道他有个得到APP,可能你还是他得到的订阅者,没准儿还订阅了不止一门课程。我也是一名得到用户,常常在上下班途中收听“得到”中的节目,我很少在专栏里写留言,对于我“得到”中的专栏更像是小时候听的评书。

    但最近我听说有个王姓的得到用户,在修宁向东老师的管理学课程, 他居然写了16万字的学习笔记。我出于好奇真的打开他的笔记去看, 很认真,有课程摘要, 有案例, 有自己的感悟, 而且排版也很棒, 他不是随随便便来完成做笔记的任务, 他是真的在记录下自己的领悟,同时也顺带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他还因此收获了爱情!简直”得到“的太丰厚了(他的公众号:王的学习笔记)!

    “得到”消费者

    作为一名专栏订阅者,我其实很喜欢专栏的内容推送, 上下班路上听得不亦乐乎, 还常常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家人, 让他们也来享受到我听课时享受到的愉悦。 

    但我在得到就是个消费者, 我收获的就是订阅时好奇心的满足和听课时的愉悦, 有时因为某种原因, 甚至连推送都没有打开过, 因此就是连那点“听课的愉悦”都没有得到呀。

    付费知识 和 知识留存率

    当下知识付费越来越火, 不管收费的知识是一流的还是三流的, 但至少在我看来通过小小一笔支付,可以让订阅者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获得对某一领域内的较为系统的知识推送, 这大大地降低了大众获取知识的门槛,但推送内容再好,推送本身也只是每个人学习过程的刚起步,真正让我们获得知识留存的那些辛苦付出并不会因为我们付费了就因此而减少。

    知识输入方式与留存率关系图

    按照这张学习方式对知识留存率的影响图来看, 通过阅读和听讲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那么留存率最多也只有30%,稍微过段时间,那些曾经给过我“醍醐灌顶”感觉的研究结果, 历史事件等等有趣的知识在我这里就都烟消云散了, 也许某个时间点我又有机会和它们以另外的方式重逢, 但那也仅仅是似曾相识,但却又一无所知,可能还会捎带再撒下些让我更焦虑的“种子”,毕竟我听过、见过,但为啥不曾拥有呢?

    认知水平的六个层次

    本杰明·布鲁姆在他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那篇文章中,将认知领域中重要的思维认知分为六个级别:

    记忆,领会, 应用, 分析, 评估及创新

    布鲁姆的认知分类论

    对新知识的认知从认识它、记住它开始;在对它到底是什么,能干什么有了基本了解后, 则尝试应用它去解决问题(上学时,这个基本上就应该对应着做题,做作业等等);能用所学内容解决些问题了,那么再继续尝试将知识分解,找到其中的逻辑因果关系,再重新组合(这个过程大概相当于在学校时总复习阶段做更多综合性的题目吧);而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和评估,就是考试呗!但在认知领域评估完还不是学习知识的过程的结束,能否通过已知知识产生新的认知或知识,那才是认知的最高境界。所以想仅仅通过“听”就对我们的认知产生影响,那可能性太小了, “听”知识, 或者“阅读”知识应该仅仅是开始, 这个过程如果能激发我们的兴趣就是非常好的开始了。 

    换一种“得到”专栏的打开方式

    得到”的slogan 是”一起建一所终身学习的大学“,目前他们也仅仅是大学里课程的提供者, 罗振宇最多只能算是个负责排课的(兼优秀讲师),他目前还做不到鼓励学生间的同行激励, 也不能考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最终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些激励和考评环节都得靠订阅者自己来完成。

    所以“得到”专栏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先写下心中那个小目标:我想通过学习获得那些认知上的提升。 这个应该不难;但之后一年的课程, 我如何督促自己做那些学习过程的艰苦的努力呢?是不是得先培养自己非凡的毅力和自律呢?其实我也没答案!

    但让动机持续的一个方法就是获得”及时反馈“:我们从反馈中能看到成效和自我提升的空间,这会督促我们继续做下去,看看修正后的效果如何。而把自己从课程中的获得的知识和悟到的禅机记录下来,和”得到“的用户来分享,应该是一种不错的反馈机制吧。 

    那么在这个付费就可以获得知识推送的时代, 你是打算仅仅做个知识消费者,还是要做个知识的应用者?


    更多得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专栏的一种更丰厚的打开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gl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