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标点写给自己和回忆
咱们俩读余秋雨先生的关于友情里面的无所求的这篇小文章 我深有感触 倒不是因为什么李白和杜甫缠绵悱恻的浪漫故事 单纯的对友情这种东西的本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们先来看标题 无所求 我们先不看它是属于哪一章的 我们先看这三个字 它有什么含义 无 没有 所求 所想要的东西 另外 你看他的前后缺少什么 缺少对象 是 谁 对谁 无所求 求 什么 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以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个主语当然是 我们自己 而这个对象 在现在看来 分两个 一个是家人 一个是朋友 关于家人 大多特指的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且不说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有无所求 这倘若要深究 那么必定是有所求的 而且是大大的所求 我们关注另一个角度 那么便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 有没有所求 不知是否 大家还记得老班说过的一句话 唯一对你无所求的人 是你的父母 我对此一直深信不疑 直到某天的中午 我与我妈聊起自己的演讲话题的时候 与她对此开展了意想不到的讨论 我妈说 她觉得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 也是有所求的 比如家长自己可能没有考上大学 或者没考上好大学 也有可能工作之后的懒散导致自己的雄心壮志 无法完成 于是期盼着孩子可以比自己优秀 孩子学习不好 仿佛已升级成了面子问题 在这里我想插一句 如果你自己不努力 凭什么让孩子比你努力 只有从自己开始行动 才能真正的影响和改变一些东西 又有些家长会说觉得说没有觉得自己对孩子有所求 这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 我想提醒这些家长的是 你觉得对孩子无所求是因为 他学习上不会给你丢人 你觉得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他达到的他却自己去做了 可能 你没有意识到 你在享受这种优越感 享受她的成绩给你带来的一种骄傲 这种享受 又算不算是 有所求的一部分呢 有的人认为算 有的人认为不算 这个不着急讨论 我们之后 会提及
除了家人 就是朋友了
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所以这里我们展开来谈
第一点 刚才我们说到的求 什么 我们从是否有所求和所求之物两个方面来
先看是否有所求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所求 是感觉还是客观的判断?狭义上 所求的东西是具体的一样事物 一如文中所讲述的 让友情分担忧愁 这是为了自身的快乐 让友情推进工作 为了功业 其实还有许多比如为了钱财 为了知识 为了美色 而广义上讲 所求的东西不是那么具体化 而可能是一种感觉 当我初次读到 “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 不妨闭眼一试 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 最后还剩几个”的时候 我闭上眼 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们 删不去 删 不 去 朋友们 你们能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吗 就感觉整个人生都得到了升华——然而 当我再次思考 自己对他们 有可能有所求的时候 当我与某个期末统考理科全市第四的人走在一起时 我享受的是周围投来的对她的一种敬畏和羡慕让我身为他的朋友而感到的骄傲 当我与聊一女子篮球社社长一个美少女走在街上时 我会享受她的颜值所带来的优越感 那就像是在说看哪 看我的朋友多棒啊 我固然不是有意的 朋友怎么能变成炫耀的资本呢 我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从没想过从他们身上得到些什么 而我所得到的却也不是我有意促成的 而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获得的 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东西 这是什么 这是有所求吗 如果没有这些东西我会不会感到尴尬 会不会怅然若失 我不知道 也没能搞清楚 有些事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 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会不一样
再来看所求之物 是从所求的这个东西可好可坏来分析 在这里我把它们归为四大类 利己利他 损己利他 损他利己 损他不利己 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三类 利己利他 损他利己 损他不利己 最坏的自是不必说杀人放火这种事只有少数极端的宗教狂热分子或恐怖分子或精神病人会做 损他利己或许成了这个时代不良风气中有所求的典范 然而 利己利他 这种事又算不算是有所求呢 比如 我那个全市第四的朋友 我喜欢和她交谈 谈读的书 我十分享受与她交谈的感觉 通过交谈我总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即便是在我无意与她交流时他却对我提供十分有利于我的思想和信息 我捕获到了 这又算不算是有所求呢 有的人可能会说 这要看你是否带着目的去和她说话的了 哪怕是一丁点也要算 可是朋友们 我们又何必在意那么多呢 我们交谈是对彼此双方都有利的事 无论是否带着目的去交谈都不会影响些什么 有时甚至带着目的效果会更好 而且我们之间的友情未曾因此而变质 这又是怎么样一种说法呢
第二点 便是与朋友的相处 第一点 让一切回到本源 我们最初认识一个朋友时 我们是怎么开始的 是不是这其中也有有所求的成分?会有人说 这怎么可能呢 我们还是小孩子啊 如果是为了工作或者社会关系什么的话应该不会去刻意与一个人亲近吧 我们想想我们是怎么认识的 我们会先想说 以后是一个班的同学了 总要先彼此熟悉下吧 要不我先和他说个话 我第一次见到崔启越的时候想的就是诶这个人高一的时候一直是年级第一啊 好想和大学霸说话 但他好像爱答不理的样子 啊这个人好有趣啊 应该很好相处吧 ——大多数的“hi”最根本的 是来自我们的对一个人的好奇 我们渴望与其相接触 渴望认识和熟悉 这种渴望又算不算得上是有所求的一部分呢 求得是好奇心和社交欲望的满足 还有听一个小姑娘说过的他和一个女孩 不知道为什么当看到第一眼的时候没有什么理由 就觉得 她就是了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 你说出上一句 她便能接下一句 不用寻思 就是自然而然的 这又算不算得上是纯粹意义上的友情呢 另外一个问题有所求的朋友我们与之相接触的时间到底会比无所求的长还是短呢 许是短 当你对一个人无所求的时候你是自愿扑过来的 有时会遇到困难 你的初心往往不会让你轻易放弃 无所求的友情 主人公乐在其中 又许是长 当你对一个人有所求时 所求之物便成了你与他之间的羁绊 你便不得不刻意维持情感的新鲜 又由于对方给你想要的东西 你也正好乐在其中
感觉说的最好的那句就是 朋友本就是是彼此活的更加温暖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说得很好 但倘若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又怎能如此确信 获得温暖获得自在不在我们所求的范畴内呢
我站这里 不是来告诉大家一个确切的东西 有些事情 与数字无关的 不用看的那么准确 希望进过今天这次演讲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对无所求的概念 或者说 是对友情的一种新的认识 只有更好的了解它 多角度的看它 才可以以一个平和的心面对相遇和别离
余先生说的是对的 我们就是一个强调实用性的没有商业思维却要如此对待朋友的民族
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法则
强调实用性不代表从此找不到真心朋友
有所求也不意味着要毁坏对方什么
它只是要求我们要变得更加优秀
你即使求的是朋友的光芒四射 或者是博学多才 或者是如沐春风的温暖 那也得是你能有什么 你能拿什么去换 才能配得上这样的友谊 能和如此优秀的人相处 那么你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对他人有用的人 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充满负能量又一无是处的人 也不会吸引到一个优秀的朋友了
最后 用顾城的几句诗 觉得对友情的缘分描写的很棒 以此作结 “一切都明明白白 但我们仍匆匆错过 因为你相信命运 因为我怀疑生活”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