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先秦以来,到元代译老注老的作品达三千多种,成一家之言的有一千多种,影响力爆棚。民国以来,梁启超、胡适、冯友兰、林语堂均研究过老子,歧义点诸多,二千多年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这也是《道德经》未能入选中小学生教材主要原因。
《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毋庸置疑的,长久以来被认为帝王之书、养生之书、谋略之书,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道德经》理应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那么学习《道德经》门槛高吗?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去呢?请随小编一起解读《道德经》第一章:众妙之门。
原文(通行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分段解析
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释义: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老子开篇就提出观点:道这种东西,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能用语言形容的那就不是道了。
举例,《红楼梦》中这样描写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的美立刻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但这仅描绘了黛玉的部分特征,黛玉穿多大的鞋?喜欢什么颜色的口红?喜欢什么类型的男朋友?喜欢刷抖音还是快手?身体有多少细胞……估计三天三夜也只能描绘出黛玉的部分特征,哪怕特征无穷多始终不能和黛玉的本体画等号。所以老子提出:可以用语言形容的就不是道了。
那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呢?其实这句话隐藏着一个道理:信人七分,信己七分。既然道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我们姑且把“道”比作一个项目,当别人和你谈项目合作时,项目的利弊不可能完全表述出来,所以只能信七分,这是对人。对自己同样信七分,要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释义:无,是形成天地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常从形成天地的本始中,观照道的奥妙;从创生万物的根源中,观照道的端倪。
道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日月变换,四季更替,生老病死,万物遵循固有的法则周始不殆;
传说伏羲仰观天上云彩涌动、雨雪闪电;俯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万物本始及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端倪,创造了八卦。
本短话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生活中当你遇困惑之事束手无策时,当你遇不平之事情绪失控时,应冷静下来,及时复盘。
现代人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精神生活却每况愈下,失眠多梦压力大是常有的事,这个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游山玩水,回归自然,探究生命的奥秘。归来满血复活,胸襟格局智慧也增进了不少,问题迎刃而解。
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释义: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大家不要被玄之又玄吓怕了,这句话结合《易经》的基本理论一阴一阳谓之道,就不难理解了,《易经》之中,阴阳既是构成天地间万物的本源,又是世间万物运行的终极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在最后一句提出,道至玄之妙,它是宇宙万物奥妙的总门。也就是说要领会《道德经的》奥妙,需要先过一道门,入门才能体会道的奥秘。
“道”属于高层次的智慧,学习《道德经》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积淀。但是一旦拥有众妙之门的入场券,你将获得无穷的智慧和乐趣!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