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一结束,我刚好直播看完,回味无穷,都说是视觉的盛宴,诗词的狂欢。断断续续前面也看了几集,的确佩服选手的积累和才华,武亦姝拿了总冠军,立刻圈粉无数,引来一片围观。
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变得越来越快,事情的传播也越来越快,互联网造就了无数“一夜成名”的英雄人物:游泳健将傅园慧、百家讲坛易中天等等…………在这些一朝成名霸气显的人生背后,我们可以收获点什么……他们哪一个不是厚积薄发、付出过别人看不见的辛苦才换来的今日辉煌?当今社会最难的是坚持持续做一件事情并做到极致,因为周遭诱惑太多,总是不经意间偏离了自己的初心,偏离太远忘却了为什么出发。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一定会形成不同的感知与行为,譬如在学校时都会进入学习状态,努力工作,心思扑在教学上;回到广州时,则很难保持那颗清净的心,因为满街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你不想吃点小吃么?不想看场电影么?不想放纵一下么?不是神人,必会受此诱惑。
武亦姝能在百人团得冠军,自己的文化底蕴固然重要,但个人觉得她这个年龄段也是一种因素。豆蔻年华,无忧无虑,心无杂念,适合一心向学,其他对手各个社会阶层都有,儿童、大学生、初入职场者、不惑之年者,哪一个有武亦姝这种纯粹的生活环境呢?
最喜欢“飞花令”这一环节。飞花令大致是行酒令中的一种吧,诗词大会选的是最简单的酒令规则:只要包含关键字即可。飞花令游戏,既紧张又刺激。坐在屏幕前的我总在这一环节替选手着急,就好像看人下棋,棋主都不急,站背后的观棋人却恨不得立马提子将军。一人一句,轮回对答,围绕“春江花月夜”等某个关键字吟诗,让我想起大学时代的轮回制网游:一队砍对方一刀,看谁先倒下;也想起刘三姐漓江对歌的电影,很有意思。
小时候我的文采还不错,作文经常受老师表扬,我的诗歌情怀就是从那时初一开始的。那时喜欢王国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似懂非懂,有种无病呻吟故作愁的味道。后来也喜欢徐志摩、史铁生、席慕蓉的诗,反复诵读,总能品出别番滋味。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展示了诗词的美,个人觉得更重要的是感受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百人团的人生态度。苏东坡的诗词让我看到了原来苏东坡还是一个正宗的吃货啊!作为一个理科男,才知道老家经常吃的一道菜“东坡肉”原来是他发明的,可见苏东坡非常热爱生活。百人团中很多选手的故事也感人至深,虽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拥有热爱诗词的心。
可以不懂诗,也不必太懂,但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激情,找到热爱生活的姿态,呡一杯清茶,过自己真实、诗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