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0日11日,到上海参加品思学习举办的视觉记录工作坊,上完课两天,白天画,晚上做梦也还在画画。
签到方式很有创意吧首先,要感谢我爸爸遗传给我的绘画基因。他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在学校里做语文老师时,楼道里的列宁像都是由他画的油画。可惜在那个年代,纯艺术是一条很奢侈的道路,后来他只能老老实实做会计、经商,养家糊口。我十岁之前是学过素描、水彩的,但父母觉得这些兴趣爱好都是“没用的玩意儿”,十岁之后就由于学业紧迫就放下了,一放就是十几年。
所幸我踩在了一个刚刚开始变得色彩丰富的时代开头,比我爸幸运太多。现在,人们可以更从容的欣赏美丽、快乐、有趣的东西,图像不再是奢侈的艺术,而是可以融入日常。村上春树有一本小说的名字叫《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想来我的上海之行也像是一场巡礼——把自己沉睡的那些部分重新唤醒,让自己像一颗钻石,闪闪发光。
最重要的是思维
大约2012年,我在做出版行业时,在书的宣传过程中,团队想到给书配上思维导图,就可以更方便读者一目了然了解书、使用书。但是如果单纯使用黑白的思维导图并不吸精,我们在国外网站上发现很多以色彩图形表达的思维导图,于是要到授权汉化或者请设计师模仿创作,作为一副巨大的彩图插在书的扉页。当时对这种“画出来的思维导图”喜欢得不得了,后来才知道,原来那些“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视觉记录。
参加品思工作坊的过程中才意识到,原来除了当做思维导图使用,视觉记录可以关注到时间、空间、因果的逻辑,不同的架构也可用于表达不同的逻辑。架构本身即在表达,即在传递信息。所以,比起画得美不美,能否准确的表达思维是最重要的。《红楼梦》里香菱学诗,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和David老师说的是一码事,真妙!
记录者的中心状态
课上我提交一副练习作业,全是图画,没有用一个字。David老师请我解说,我看着抽象的图,可以回想起非常详细的信息,但是意识到“这幅图可能只有我自己能看懂。”David老师适时地解说道:“视觉记录有不同的用途。如果用于记笔记、日记,只要自己看懂就可以了。如果用于会议记录,目的就在于同样听过本次会议的听众,看到图就可以回想起重点内容,所以要让大家能看懂。”
这段简短的对话让我足足思考了两天。我们画图是为了让观者看懂的,但不可以一心想着讨好观者,沉迷于大家的喝彩。我们画图本身也是一种表达,融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但是如果是会议记录,那么发言者的思维和集体的思维才是我们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记录者要放空自己,才能不曲解。所以记录者需要处于一个状态,就像打太极拳时一样,脚深深地扎在土地里,让信息流畅的经过你,你只是通道、载体。
如果在做会议视觉记录时,内心被自己的感受、想法占据,恐怕不是最佳状态。所以除了练习视觉记录本身,我还要通过打坐等方法,去练习保持自己的中心状态。
课上练习,第一天和第二天同主题作品对比视觉记录的应用与练习
工作坊第一天上午,大家就已经活跃地想到了怎么把视觉记录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学以致用,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对我来说,视觉记录主要用于两方面,也是为我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的。
一是与我原有的领域相衔接,让表达如虎添翼。在个人成长、亲子教练的学习、服务过程中,用视觉记录做笔记、做课件、做教材。方便自己和他人记忆,也增加自己和其他老师授课的趣味性、节奏感。
二是应用在人际连接和交流中。我是个很喜欢和与自己知识背景、思维、行为模式不同的人交朋友的人。因而不禁畅想,如果在谈话过程中、聚会时、会议中,我把思维过程用视觉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这不仅是一份特别的友谊礼物,相信分享者和参与者也都能从中学到更多东西。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面两个目标,就需要持续的练习啦。好在练习的过程并不辛苦,对我来说每天名正言顺的画画绝对是一种享受。作为练习,我现在已经做的是,每天用视觉规划日程。
结合自己的特色,我想我还可以把正在读的好书视觉化,把正在学习的教练技术课程内容视觉化,用视觉作为写作文章思路的草稿,等等。
今日练习,用视觉记录方式表达今日计划最后,要感谢品思学习的David老师、Phoebe老师、玉婷老师,和可爱的小天使安安,一起学习的伙伴们,还有把这门课推荐给我的第5期学长永锡老师。品思的课程体验非常流畅,感觉全程都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在游戏中能力竟突飞猛进。
或许,画一天两天并不难,难的是持续的画下去,不断的突破自己。英雄之旅已经启程,Let’s Fight,Have F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