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得很慢,春天才有浪漫,春天才有牢骚。
自我感觉在我不更新的这段时间里,公众号整体上是劣币驱逐良币,暂且不说外部审查这些因素,是真的感觉认真出产内容的人少了,精确制导的人多了,但利好消息是也确实没多少人看公众号了,人们的注意力早已投向四面八方。
我并不能准确地判断出这一现象和我不更新有什么直接联系,但也无法证伪,出于这种原因,想重新发点东西在这块叫公众号自留地上,尽管荒芜的不成样子。说自己是劣币有点言过其实,但也深知自己注定成不了什么好币。总之是开始了。
所谓的自媒体时代让每个人都在成为平台,也让每个人都在制造垃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聚焦,也让每个人都不自觉地盲从潮流。
人们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传播分享着有趣有料和时时发生,却也只在乎传播本身,流于表面的窥探只能重复着迅速地下滑刷新,企图填充某种匮乏的结果只是出现新的匮乏。
面对浪潮的人们惊叹从未见过的景象奇观,却浑然不知自己即将被浪潮倾覆。
还记得之前第一条推送,现在早就删了,那时自己骂骂咧咧地写:
多数能够有目的产出爆款文章的公众号的立身根本还是在依靠着信息不对称,虽然占用着资源和渠道做的却是迎合看法,更恰当说是吻合你的情绪,消费某种心态的事。先用追随热点而又貌似一针见血的标题起手,后面紧跟某种广泛的集体认同,间接的情绪挑拨和刻意的矛盾制造,有的还可能会有搜索来的各路信息流粘贴糅合成为所谓的故事,结尾附上两段正确的三观立场传达或者激励式话语的黑体加粗,每天定时定量制造和推送垃圾。从而最后也就达到了阅后即焚,看完就忘的完美效果。
当然字里行间现在看来是有些过激,但也大差不差,至少有几条依旧适用。不过现在时兴的说法是精确制导和制造焦虑。情绪敏感其实是个好东西,它联结着浩瀚星空和蓬勃诗意,但还是要明白自己情感波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你可以因为没有爱可做而难过,但不要为了炮制出的文字而自我感动。
值得感动的事情有很多,可以为银河系猎户座悬臂感动,可以为秋天旷野中的日落和同时运行的呼吸感动,可以为烟火在夜空中破碎消逝和亲人收拣碗筷声感动,也可以为生活中的不经意和风中带来的炽热纯粹感动。总之,别为了他们而感动。
如今公众号的运作模式和基本程式早已成熟,文字本身不断弱化,图片和框架成为主体。这片大海里的小众无疑是无法抵达新大陆的代名词,被淹没和无人知晓也始终是探索者的宿命。
深知早已没有诺亚方舟,倒不如抱紧浮木漂流又能自我主导日常生活。牢骚很多却像是自己在给大家制造焦虑,过多的解释辩驳不如给出方法论——我劝你取关。
先看公众号列表,自我检查出那些用电影截图加剧情概要交叠出现的电影公众号;搬运公版小说诗歌摘抄和豆瓣图书电影榜单的文艺公众号;具有诱导性和误导性消费指向的资讯类公众号;还有搬运外网艺术插画不知所云的小众文化公众号等等。是时候对他们说声再见了。日推超过一条的还有微店小程序引流的也早晚会淹没初心,标榜干货和成功学的通常也就流于噱头。
除却公众号,别的媒体平台也是同理。取关偶尔会买的品牌和那些很少去的商场以及书店;取关日常不维护或过度维护的官方机构和自媒体;萌宠段子和美食娱乐也是消解注意力的强敌,好友的转发即可满足一日三餐,过度的贪心涉猎只能是把自己过载;不玩那个游戏也没必要看它的直播和实况;不对股市金融感兴趣就别硬着头皮去钻;把信息获取的渠道打通理顺固定下来,同时还要保持克制。
但也不是说要形成信息茧房,稀释对陌生领域和话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要在追求信息密度和信息质量的同时保持理性,别成了他们分析后的数据产物。网络媒体始终是获取信息和拓宽视域的地方,不是物欲横流营销不断吃着人血馒头的审查平台,碎片化的信息流吸收也代替不了深度学习,公众号自身不允许也不可能承载严肃。
我劝你取关,也希望你打开一篇文章不是为了获得什么,也不是缓解自己的空虚,而是因为关心我们共同生存的宇宙。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