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事实”的桎梏。
非虚构文学的散文随笔,讲究作品内容的真实性,这就是“随笔自成一格”的特点。也是随笔四要素之一。
虚构文学创作,没有必要为读者留下一个真相,但随笔却不同。短篇小说和随笔的最大差别就在这里。随笔通常基于某件真实性的事情,作者对此会有充满深意的内在解读,但并不会说透,给读者留下一些思维的空间。

散文家约翰·德阿加塔,在有一次 在朗读他即将出版的作品时。有些听众想听听,约翰·德阿加塔对于詹姆斯·弗雷的自传《岁月如沙》中引发的争论有何看法。
其中有一听众和德阿加塔的意见相悖,她坚持认为弗雷的作品没有遵循非虚构文学创作的原则,作品中有不少虚构的内容,这是已经违背了非虚构文学创作的游戏规则,是一种明知故犯的行为。
对以上女士的观点,德阿加塔作了委婉的回答:“从艺术角度来讲,散文家为什么必须被束缚在什么能做或什么不能做的窠臼中呢?散文家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栅栏里,而且还是带电的栅栏里呢?”
虽然他的反驳很幽默,但的确是事实。如果一步走错了,散文家或虚构文学作家就会被读者大众所扼杀,因为读者已经曲解了散文家的概念。
在很多方面,散文作者不允许自己虚构,或使用隐喻和修饰,因为他们“想让故事真实可信”。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能拥有自己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对于散文作者来说,我们的经历又将如何表达我们的思想?

对于非虚构创作中所存在的这种尴尬和分歧,文学家、诗人爱默生认为:散文写作就应该像用泛琴演奏交响乐一样。
在散文中允许出现任何内容“哲学、伦理、神学、批评、诗歌、幽默、娱乐、临摹、趣闻、笑话、口技”等最自由的交谈、最高雅和最低俗的个人话题所表现出的生机和多样性,所有这些都是被允许的,都可以被运用到一篇作品当中。
莎士比亚曾说过:在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任何事情没有绝对地对与错。无论是虚构性写作还是非虚构性写作,作者在努力表达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使读者与作者的两颗心灵力求达到同频共振为趋向。用一种正能量的智慧在自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利益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