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恕”,就是“如心”,就是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是一种同情的理解之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宽容心态。“恕”强调的就是对“我”的一种突破。
-
人都是天然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是人性的本质。这个突破自我的工夫,在中国文化的表现,就是“恕”道。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希望别人在自己身上做的事情,也就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
严于自律,推己及人。
-
从孔子及其后世儒家的阐释来看,“恕”的第一层含义就是在内省基础上,推己及人,它体现着对他人的仁爱之心;“恕”的第二层含义还包含了尊重的含义,包含了对他人感受、需要和利益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恕”还有第三层的含义,这就是宽容、宽恕,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当他人做得不对的时候,能以仁爱、宽大的胸怀加以包容。
-
而“恕”的核心,则是一种自我反省、反思的力量。当自己对他人有所要求时,先反思自己是否先行做到了自己所要求他人做到的事。经由这种反思和反省之后,我们对他人的所作所为,就会有更为深刻的同情和理解。
须从“恕”字痛下工夫。 -
上面提到的“三凉德”,一是自私,二是自大,三是自是。其共同的表现则是尖酸刻薄的念头,全无与人为善的用心。
-
你做事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本来想说话的人也都没有愿意给你出主意的了。
-
人际交往之时,你既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别人一定不会考虑你的感受;你既然把别人看得一钱不值,别人一定也会把你看得一钱不值。
-
人就是这样,当你认为道理都在自己这里的时候,你的为人一定是自我的、排斥的、尖刻的、盛气凌人的;当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的道理的时候,你的为人一定是开放的、谦和的、包容的、易于合作的。
-
随时随地都提醒自己要设身处地地替别人考虑。
-
舍己从人,大贤之量。
-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
-
曾国潘这个人,与人合作,有了功劳就推给别人,有了责任就自己担当起来。
-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有了功劳不要马上一个人独占,有了责任不要马上推诿给别人。推诿自己的过失,掠取别人的功劳,这是小人的行为。掩饰自己的过失,夸大自己的功劳,这是普通人的行为。把好处与功劳推让给别人,这是君子的行为。分担责任,承担过失,这是成就高尚品德的行为。
-
曾国潘说: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凡是有利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分配。凡是有名的事情,一定要注意分享。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
领导力的关键不在于权力,而在于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关键在于可以改变追随者的价值体系、态度、行为和习惯。通过观念上的影响使其行为发生变化,这是影响力和权力之间的最大区别。
-
因此,领导力的关键是怎样感动别人,真正让下属对你的行动不但表示赞同,而且形成一种心甘情愿的追随。
“恕”则不蔽于私。 -
有了“恕”的工夫,人就不会为自己的私心所蒙蔽。大致来说,待人处事,当看到别人做得不对、你非常愤怒的时候,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那么你的情绪马上就能平和下来。
-
要想心胸开阔,一定要在平淡两个字上下功夫。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往往会把自己看得高,把别人看得低;把自己看得重,把别人看得轻。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就是突破自我,一碗水端平。人和人之间争夺冲突,一定是因为对功名二字看得太重,无法放下。遇到功名之事,一定要学会看淡一些,这样心胸才能一天比一天开阔。
-
你想取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