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道江南少将才?明星夜夜照文台。
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
东汉末年,以袁绍为盟主的讨董大军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唯独长沙太守孙坚真英雄,率军一路征讨,将董卓赶出了洛阳城。
少年英豪,智勇双全
孙坚,三国孙吴政权的奠基人,字文台,吴郡富春人。
传孙坚为兵圣孙武的后人。
其母怀孕之时,曾梦到自己的肚肠流出,盘绕昌门,害怕而问邻居老太,老太回应:“安知非吉征也?”
孙坚十七岁之时,为县里小吏,有一次和父亲乘船过钱塘,碰到海贼们在岸边坐地分赃,来往船只都忌惮,不敢通行。
孙坚自请要击破这伙海贼,其父劝不住,孙坚一人持刀上岸,向左右挥动双手,假装是指挥手下合围。
海贼们远远看见孙坚,以为是官兵前来围捕,被孙坚一人吓得四散而逃,孙坚追上去斩杀一人而还。
由此,孙坚名声大振,被征召为代理校尉。
会稽一人自称阳明皇帝,聚众数万人反,孙坚以郡司马招募壮士千余人,前往征讨,一举平定,刺史上表,朝廷任孙坚为盐渎县丞,此后又改任盱眙丞、下邳丞。
孙坚所任三县,吏民亲附,接济抚助当地少年,如同子弟一般。
从讨黄巾,军功卓著
东汉灵帝末年,黄巾起,四方扰乱,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率兵征讨,朱儁深知孙坚才干过人,表请孙坚为佐军司马。
下邳乡里少年都愿意跟从孙坚,又征募淮、泗精兵,得到千余人马。
孙坚随朱儁讨黄巾,所向披靡,身先士卒,率先登上宛城城墙,手下跟随,大破黄巾。
因军功卓著,被朝廷拜为别部司马。
边章、韩遂作乱凉州,董卓拒绝讨伐诏令,朝廷只好派张温前来征讨韩遂,张温请求孙坚与参军事。
军屯长安,孙坚力劝张温召董卓前来而趁机杀掉,却不被听从。大军回师洛阳,朝廷官员听说孙坚力劝斩杀董卓却不成功,无不惋惜,拜孙坚为议郎。
倘或此时斩杀董卓,也就没有后来的洛阳之难了。
长沙区星聚众数万人反,朝廷以孙坚为长沙太守,到任后旬月之间,便克敌制胜,周边郡县叛乱,亦被孙坚讨平,朝廷封孙坚为乌程侯。
征讨董卓,兵威入洛
汉灵帝死后,董卓作乱于洛阳,各地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长沙太守孙坚亦起兵。
荆州刺史王叡向来无礼于孙坚,孙坚率兵路过之时,直接将其斩杀,行至南阳,部队达到数万人的规模,以军粮不备、稽停义兵为名,再斩南阳太守张咨,从而部队所需物资给养,无求不获。
孙坚率军来到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上表朝廷,拜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董卓派大军数万人前来攻打孙坚,孙坚一战失利,突围而出,组织收拢士卒屯于梁县阳人。
董卓再次派吕布、胡轸前来进攻孙坚,这次却被孙坚在阳人大破卓军,胡轸、吕布败走,斩杀董卓都督华雄等人。
董卓见打不过,忌惮孙坚勇猛,便派李傕前来请求和亲,并承诺以高官厚禄,被孙坚严词拒绝:
“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
孙坚乘胜,进军大谷,距离洛阳只有九十里。
董卓亲自出城,率军与孙坚交战于洛阳城外,却吃了败仗,只有退出洛阳,败走渑池。
而孙坚,从宣阳门入洛阳,扫除汉室宗庙,填埋被董卓挖掉的皇陵,再次攻破吕布,分兵函谷关,以截断董卓后路。
董卓曾劝诫手下将领,袁绍诸侯联军不足为惧,唯独孙坚要慎重看待。
将星陨落
孙坚赶跑董卓,攻入洛阳,得到传国玉玺,却被袁术以妻、子相胁迫,交出了玉玺,引军还屯于鲁阳。
初平三年,袁术让孙坚进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率军,与孙坚战于樊、邓之间。
两军交战,孙坚击破黄祖军,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城。
刘表一面紧闭城门,一面趁夜派黄祖率军而出,又被孙坚打败,黄祖败走,逃往岘山之中。
孙坚乘胜,不顾夜色追击黄祖,无奈被黄祖手下士兵从竹木之间放暗箭射中身亡,时年三十七岁。
三国真英雄
《三国演义》中为突出刘、关、张三人,将很多事情和功绩都划归到三人身上。
其实,孙坚是唯一的一个与董卓真刀真枪地合战,并数次打败董卓,最终兵入洛阳的人。
东汉末年大将出征,都看重孙坚的才能,凭借军功而至长沙太守。
公孙瓒言道:孙坚“能驱走董卓,扫除陵庙,忠勤王室,其功莫大。”
而正当孙坚与董卓浴血奋战之时,袁绍联军却驻军不前,置酒高会,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互相倾轧,开始争夺各自的割据地盘。
若论东汉末年的四方英雄,又怎能少得了孙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