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已过,温度渐渐升高,想抓紧时间在雨季到来前出行一次,错过了,至少要被雨水困在家里半个月,整个成了废才。
这次选择沿新安江上溯至源头一带,也算是一次溯源之旅吧。这条线路都不知道走过多少次了,但如果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三次五次。
新安江流口镇附近行至渔亭镇,站在老桥上看,自北流过来的是漳河,渔亭镇以东就叫横江了。
渔亭镇自古是新安江最西边的重要水运码头,曾是徽州历史上重要的商埠之一,曾经看过渔亭镇的一些旧照,能够感受到早年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热闹场景。当然,就像大多数遗留下来的徽州古村镇一样,随着新安江水运功能的下降,过去的辉煌都成了一段记忆。
漳河边的渔亭镇从渔亭镇开始进入222省道,途径祁门的凫峰镇,休宁的流口镇,再转入汪村镇和鹤城乡。这一带是新安江中上游地区,主要属于休宁,河道变的婉转。
休宁,还有没有我至今还未涉足的小有名气的地方?当然有,比如道教圣地齐云山,比如高山村落木梨硔。
木梨硔(取自网络)不去的理由也很简单,一件事只要在网络上曝光度高,我就会刻意保持一定距离,有意无意避开这个话题,我琢磨着,高热度的背后可能只是想打个卡,蹭个热度,未必真心喜欢。
要是我再去能做些什么呢?只能是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重复着别人已经熟悉的场景和故事。
不是要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是想寻找一条看似寂静的小径,一个人孤独的行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去想,或许,能带来不一样的感悟,从看似简单平常的景物里看出别样的内涵,找出属于你自己的理解。
祁门凫峰镇余源村附近今年开春以来,雨水基本正常,此时的新安江河面不宽不窄,水流不急不缓,在起伏的崇山峻岭中蜿蜒穿梭,步履从容、优雅。
寻个温和的节气,沿着河边,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心绪由此变的妥帖、平和,新安者心安也——这名起得多好!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来过新安江吗?估计没有,要是来过,相信他定会觉得《再别康桥》是用错了地方,只有新安江才配得上这样抒情的咏叹。
新安江茗洲附近大概七八年前吧,为翻越平鼻岭古道,我独自从汪村镇步行准备前往古道起点的岭脚村,行至小连口时,偶遇老汪,和他聊起家常,讲到他俩女儿,学习成绩不错,他挺自豪,休宁状元县的美誉不是嘴上说的。
他叫我进家喝茶,离开时又把矿泉水瓶灌满。
以后的日子里,常想起那吸附着来自大山精华的甘醇滋味来。岁月多少磨蚀了他的容颜,头上也添了些许白发,但纯朴的性情依然如故。
小连口村的老汪 八年前的老汪他家里正堂墙上,还保留着俩女儿读中学时的奖状,颜色都发白了。俩女儿都已成家,在屯溪工作,并有了孩子,墙上的喜字和牌匾应该是小女儿的。
我这次不是刻意去看老汪,而是走到他家门口时又见着他坐在家门口干活,他说,你要再晚点来,我恐怕就要去屯溪女儿家了,缘分这东西真不好说。
下面这张是八年前拍的,对比一下时光的变迁,总是获益良多。
我喜欢大跨度的时空对比,会让我悟出许多道道来。
记得前些年网络上有个摄影爱好者,他拍了一张重庆棒棒父子的照片,父亲背着个大蛇皮包,一手牵着两三岁的儿子,在朝天门码头的石阶上艰难行走。
重庆棒棒父子(取自网络)十年后摄影师又拍了一张这对父子现状的照片,还是老地方,儿子长高了不少,父子微笑相拥着,不知为何,看后忍不住流泪了。这眼泪不是来自廉价的同情,而是来自时空的变换和岁月的蹉跎,生命,怎么就是这么廉价,这么不经过呢?
取自网络就像那沉寂的老宅里发生的一段往事,可是,多年后,蓦然回首,已物是人非。
鹤城乡鄣源村下图是汪村镇岭脚村。在皖南,叫岭脚的村子多如牛毛,这是山区地名的特点,要冠以属地才说的清。
我曾以这个村子为起点,历时两个多小时,冒大雨翻越平鼻岭古道至婺源沱川。我跟当地人聊起这事,他们说我胆大,山上有熊出没。其实,我哪是什么胆大,是无知罢了,无知者无畏。你现在再叫我独自行走,我真得掂量掂量。
岭脚村下面这张远处的山峰为六股尖,海拔1629.8米,是新安江正源地,也是这一带最高峰,我站立的地方是冯村。常有驴友从这附近翻越六股尖至婺源鄣山顶村,是一条极具挑战性的户外路线,吾已力不能逮,但心向往之。
冯村附近是一块开阔地,显得寂静而苍凉。想起瞿秋白就义前的那句话来:此地甚好。
冯村的村民在水田里插秧,附近的一些情况只能向他们打探。
太阳落山前到了右龙村。
早起,拜访了右龙村的张氏宗祠。张姓在徽州本是偏姓,但这一路过来遇见两个张姓村子,都分布在皖赣交界一带。
族谱有点晦涩,梳理一下右龙村张氏自唐以来大致的迁徙路径:唐僖宗乾元六年,秀州刺史张舟为避黄巢乱由浙江富阳沿富春江迁徒到歙县篁墩,后再沿新安江迁至今江西浮梁县瑶里镇梅岭一带,传十世,始迁右龙。自此,张氏一族在此繁衍生息近千年,至今绵延42世,泱泱500余人。
清晨,又沿村中石板路走了一遭,感觉不错,路亭和风水林伴着小溪,很有古徽州的韵味。
村中带护栏的石板路右龙古道也是古徽州和古饶州联系的重要通道之一。下面这张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拍的,手机自然拍不出大片来,有网友用航拍,古道像一条巨龙沿着山坡蜿蜒而上,直达虎头岗,蔚为大观。
这是新安江源头核心区,树木遮天蔽日,就是感觉干净,安静。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145篇简文,二十万字了,真是个笔耕不辍,勤奋努力的好孩子,想着自己过世后,还有什么能留在这个世上呢?死去元知万事空。
前些日子,黄永玉老人走了,他身前说过:“我已经写好遗嘱了,我的骨灰不要了,跟那孤魂野鬼在一起,自由得多。”——真是人间清醒。
好玩,老顽童的这个想法怎么跟我一样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