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使,还是恶魔,往往一念之间 ·
你将如何抉择?
最近,小犟我看了一部惊悚片电影—《孤儿怨》,影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调皮的弟弟拿气枪射中了一只小鸟
但看到小鸟倒在地上痛苦的样子后,弟弟变得非常的慌乱和后悔,他往后退了几步,甚至都要哭出了声,连连说他不是有意的,他没想过会变成这样;
而另一边,被领养的姐姐淡定的看着那只奄奄一息的小鸟,用居高临下的神情蔑视着这个小生命,然后捡起了一块砖块,对弟弟说:“你来结束掉它的痛苦吧。”
弟弟一脸茫然和不敢置信的看着姐姐,没有接下,却看到姐姐转身用砖块奋力的将小鸟砸至血肉模糊。
男孩惊恐、痛苦地大吼、然后哭着跑开,而女孩神情自若的扔掉凶器,看着尸体露出了一丝冷笑……
看到这里,小犟我毛骨悚然!这个女孩的残忍手段和对生命的漠然让我背脊发凉……
随后剧情的发展更是惊险刺激,小女孩残忍的报复欺负自己的同学,恐吓自己的弟弟,甚至还企图离间养父母的关系,勾引自己的养父!
最后,当谜底被揭开,原来所谓的天真小萝莉其实是一位30多岁的坏女人,因为患了激素紊乱症,所以可以化妆成小女孩,利用自己天使的外表来迷惑寄养家庭,但其内心却比成人更加阴暗暴戾。
人为什么会有阴暗心理
几乎每个人的年少时期,都曾有过恶作剧的行为。比如躲在暗处,吓别人一跳,比如下雨天把石子扔向小水坑,看着骑车被溅了一身泥渍的人哈哈大笑……
这些都是常见的恶作剧,也是因为童年时不懂事而形成的。在这个时期,恶作剧的孩子会因为看到他人受苦、恼怒,而感到兴奋和欢快,他们没有什么明确的坏心思,只是不知不觉那么做了。
然而,有一些人,在成年后也会有这种心理,他们乐于看到别人的痛苦,并会感到愉悦,甚是那些灾难的制造者。
施虐者的存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一种受虐者的心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施虐者在施虐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暂时的快感,在那些支配行为的操纵下,感官刺激和受虐者的表现成为施虐者快感的原动力。
比如网络上那些虐待动物的残暴人士,高架抛弃宠物,开水烫猫,肢解猫咪等等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当施虐动物无法再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快感后,他们就会将目标锁定为人类。屠杀人类比施虐动物更能给他们带来感官刺激和心理上的快感后,这种行为逐渐的使他们迷恋,杀人成瘾这种异常行为,也是达到了心理的极化形式。
号称“史上杀人王”的亨利·李·卢卡斯,自幼被母亲殴打,其中一次更是造成其眼睛失明,童年的虐待使得他心理异常,道德感缺失,后来他不仅刺死了自己的母亲,还多次猎杀无辜路人。
他在法庭上还声称:“我喜欢杀人就好像其他人喜欢散步罢了,只是嗜好不同。如果我需要猎物,我只需到街上去随便找一个”,可见其行为的疯狂。
再善良的人也会有坏心思
我相信你不是变态,就像心理学家津巴多在1971年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前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变态一样。
研究小组在当地报纸上征集志愿者参与监狱生活的研究,为期两周,志愿者每天能得到15美元的报酬。
有24名志愿者加入了这项研究,他们都没有犯罪记录以及被视为心理健康,同时他们当中的所有人都是大学生,就读院校不乏常青藤名校。
他们当中的一半人要饰演监狱的看守,余下的一半饰演囚犯。出人意料的是,志愿者们都说他们更愿意饰演囚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不认为自己毕业后会去做狱警,坐牢的体验会对他们的人生有着更大的警醒价值。
同时志愿者们还被警告,在实验期间,他们会丧失一些基本的公民权利,会真正被当成罪犯对待。
两天后, 他们被运送到模拟的监狱中,按照预定的程序接受脱衣搜身,水龙头冲洗,一切的一切让他们开始感觉这不太像是在做一个实验。
“囚犯们”穿着不合身的囚衣,脚着铁链,被守卫称呼时只用“9527”这种代码替代,这些都在时刻提醒着他们未来的新身份——囚犯。
同时对另一批实验者,津巴多和他的研究团队为他们提供了包括警棍、警服等装备,并赋予了他们在这个监狱内的无上权力,可以任意处决任何囚犯。
实验的第1天,首先开始恐慌的是“囚犯们”,他们开始觉得这不像是一个实验,于是监狱里开始发生暴动,“狱警们”起初尚未进入状态,不知所措。
于是实验人员告诉他们说要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镇压“囚犯们”的暴动,“狱警们”开始渐渐入戏,用俯卧撑、空手洗马桶、不给饭吃这种方式对“囚犯们”进行惩罚。
实验的第2,3天,实验者散发出一个谣言,说如果有“囚犯”们作出提前出狱的申请,整个实验的所有人员将无法获得报酬。
于是“狱警们”开始恐慌,其中一个“囚犯”信以为真,向实验者提出了提前结束实验的请求,被严词拒绝。
“狱警们”恼羞成怒,将怒火全部发泄在了“囚犯”身上。殴打、辱骂、用灭火器喷刷,许多人出现了轻微的情绪认知障碍。
实验的第5,6天,几乎所有的人员全部都进入了角色,狱警们开始肆无忌惮的对囚犯进行各式各样的虐待,他们要求囚犯们赤身裸体的搭成一座金字塔,并藉此进行对囚犯们矮化人格的侮辱式虐待,来满足自己的“无上权威”。
实验本来计划进行两周,可就在第六天后,却不得已提前结束了。因为已经有1/3的狱警们表现出强烈的“虐待倾向”,近乎所有的囚犯们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些心理创伤,诸如孤僻、厌食、晚上睡觉发抖等极端反应。
好笑的是,当狱警们被通知实验结束后,绝大多数人表示不愿接受这个结果。实验人员对他们说,如果你现在退出,依然可以拿到钱;但如果你坚持不退出,你将什么都拿不到。
绝大多数狱警宁愿不拿钱,也不愿结束这场“美妙的体验”。
他们都是社会精英人士。如果不是在这个环境下,谁能想象他们会做出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
万物天生就有两面性,每个人的内心也都会有阴暗面,大多数正常人会对自己进行约束,藏起某些阴暗心理,表现出自己的社会属性。
但当这些社会准则失效的情况下,潘多拉的魔盒便打开,释放出人性魔鬼的一面。
普通人,如何应对人格的阴暗面
在没有社会规则约束的情况下,杀一个陌生人,虐待一个陌生人,可能仅仅是一念之间的事。
小犟想想都觉得瑟瑟发抖,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所以人心经不起测试。
每个正常人都具备基本的同情心,道德感。当你开着车行驶在路上,突然看到前面有一条小狗,你会赶紧刹车,因为你有对生命的敬畏感。
但有些人把小猫小狗,甚至是人的生命都当做是没有感情的石子,而这种感情缺失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这部分人里:
有的是天生缺陷,缺少共情的感官,于他们而言,杀人就像吃饭喝水三步那么简单,这是让人无奈的魔鬼。
还有一部分人,在当下的刺激下,做出了有异于平时的举动,这是当下的魔鬼。
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童年悲惨的遭遇,家庭的扭曲造成了心理异常,从而一步步变成了撒旦。如前面讲到的杀人魔亨利·李·卢卡斯。
我们能做什么呢?
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有阴暗面的存在,肯定有不少人都在某一瞬间感觉到“恶从胆边生”:那个经常被欺负的小女生我也上去踹两脚有谁会注意呢?天那么黑了,没人看到我捡到了这个钱包吧?
善恶往往就在一瞬间,也许就在你伸出脚和及时收回脚的时候,天使战胜了撒旦,道德占据了上风。
了解到人性的恶、、识别人性的恶,直面人性的恶,这样我们可以防范别人,保护自己。
同时相信人性的美好,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成为战胜魔鬼的天使。
善与恶,你的选择是什么?
网友评论